央行在日前发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下一阶段将继 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发展变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提高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体系稳定,促进物价总水 平基本稳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事实上,近期以来,“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屡被提及。不久前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在天津调研时表示,今年1月份和一季度的经济状况值得关注。要见事早,动 作快,预调微调从一季度就要开始。而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也再次对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给 予重申。与此同时,央行于2月18日宣布将降低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之举, 也被市场普遍认为是“预调微调”政策思路的具体表现之一。
“管理层强调预调、微调要从今年一季度就要开始,首先在于一季度其实是中国 经济压力较大且态势较为复杂的时期,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将对全年政策制定形成 重要参考;其次,2011年各项经济和金融数据都会在一季度陆续发布,在对去年 全年经济运行态势有一个全面分析和总结后,有利于更好地规划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 和步骤。总的来看,中央对于预调微调从一季度开始的表态,表明管理层客观审慎的 态度以及应对今年复杂经济形势早着手、早准备的决心。”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表示。
从目前情势看,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我国经济受全球经 济不振影响,加上自身转型和调控要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运行中一些问题较为突 出,宏观经济环境面临“控通胀”和“稳增长”两难问题。微观上看,物价上涨压力 较大,资金供应比较紧张,出口增幅有所回落,中小企业经济困难加大,金融市场民 间借贷潜伏风险,无疑,这些都给宏观调控提出了严峻挑战。
“当前经济形势确实很复杂,这从近日来陆续公布的1月份物价指数、外贸出口 数据、外汇占款数据、信贷投放数据、货币供应增长以及资本流入态势等情况都能看 出,形势的复杂决定了宏观调控要体现针对性和前瞻性。着手于问题出现之前预先加 以管理和应对,这是预调;在稳健货币政策总基调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加以 适度调整,以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边调边观察,边着手应对边加以总结和继续调 整,这是微调。”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表示,“加强预调微调工作 ,实际上是做好当前复杂形势下宏观调控的本质需要。
当前,要做好“预调微调”,首先要力求客观分析、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要 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及其影响,关注CPI、进出口、资本流动、汇 率等情况。有分析人士表示,从通胀形势来看,前期物价水平较高的态势已被有效遏 制,但通胀的绝对水平并不低,且未来物价走势仍有不确定性。同时,1月份进出口 形势出现下降,要考虑在出口这一拉动经济增长“马车”总体形势可能不佳的态势下 ,促进经济增长的后续动力该如何补给问题。此外,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 流动的影响,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总之,未来国际市场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 ,我国出口增长、物价、房地产市场及投资增长也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必须密切监测 经济运行的变化,提前做好预案,防止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做好“预调微调”,还要求政策相机而动,灵活应对,进一步凸显灵活性和针对 性。“当前国内外经济运行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预计下一阶段政策‘预调微调’主 要包括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资本流动的变化,合理安排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 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适当水平,合理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信贷政策‘定向宽 松’进一步细化;根据经济景气变化、金融机构稳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对有 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发挥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的逆周期调节功能等一系列措 施。”上述工行人士表示。
接受采访的专家还表示,加强“预调微调”的同时,还需积极关注并解决一些制 约经济健康稳健发展的长期性问题。分析人士表示:“有些长期性的问题,如中小企 业融资难、结构调整等问题,不能完全放在‘预调微调’的框架内加以解决,这就需 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市场的作用。具体看,要稳步推进利率市 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同时要不断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深 化金融机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