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昝馨 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近日对本网表示,未来医保补偿率达到75%,推动民营医院发展是关键。
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提出,到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三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
“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达到360元的话,加上城镇居民和农民自费的60-100元,人均筹资水平达到450元左右,在这样的筹资水平下,医疗费用补偿是可以达到75%的。”朱恒鹏说,“未来的难点和重点就落在控制医疗费用上,必须形成以民营医院为主体、竞争充分的医疗服务和供给格局。”
朱恒鹏认为,应借鉴此前已有的经验,如陕西省神木县。据他此前对神木的调研,2010年神木县人均筹资已达到400元左右,而县内的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87%,即便算入报销极为严苛的县外住院补偿率,综合补偿率也达到了75%。
“神木所实现的医保高补偿率,就在于其引入了民营医院的竞争。”朱恒鹏说。至2011年,神木县作为一个户籍人口43万、流动人口十多万的县城,民营医院数量已达到19家。“在神木,农民在县内住院的比例高达93%,远高于全国平均的82%,说明看病不难;报销比例高达87%,说明看病不贵。民营医院之间,以及民营医院和县人民医院之间的激烈竞争降低了神木的住院医疗费用,同时也就提高了医保的支付能力。”
参照神木现有经验,朱恒鹏表示,未来应大力发展民营医院,与此同时,政府应放开公立医院,鼓励社会资本涌入,对公立医院重组改制,实现民营医院大发展,形成竞争充分的医疗服务格局。
对于现存的民营医院发展桎梏,朱恒鹏认为,政府要坚定不移地推行管办分开,使卫生部门专管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不再承担主办公立医院的职能,同时,不再为民营医院设置发展壁垒。
此外,针对存在多年的区域卫生规划,朱恒鹏表示,应予以废止或只规划公立医院。“对民营医院,只有资质的限制,没有数量的限制,力争在十二五末,民营医院数量达到全国医院总量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