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日前正在中国访问的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将协助发布一份联合 研究报告。据悉,这份名为《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 入社会》的报告主要内容是,中国如果不进行深层次改革,可能会面临经济危机。报 告敦促中国缩减庞大的国企规模,使之在运营模式上更接近商业公司。 这个报告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联合编著的,据说指明了中国未来 20年的改革路径。据佐利克表示,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指出了前进之路上需要“ 做什么”,而这个报告试图帮助说明的是“怎样做”。由此可见,这个报告的立意相 当高远。尤其是,这个报告提出的“不改革或面临经济危机”观点,对公众的视觉刺 激相当之大。 尽管笔者没有一窥这个报告的全貌,无法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但从佐利克透 露的信息来看,这个报告值得我们深刻研读和反思现实。比如,他透露中国需要解决 的诸多挑战,就是我们日常讨论最多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报告所讨论的问题与舆 论日常讨论的问题是接近的或者说是吻合的,只不过,日常讨论是碎片化的,而这个 报告内容可能比较完整。 的确,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基本完成了许多浅层次改革,需要从一般 性改革向深水区迈进了。否则,不仅中国国内经济、社会的矛盾越积越多,而且很难 顺利融合到全球化浪潮中。如此,今后面临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的几率就很大。所以 ,即使没有相关机构编著这种有分量的报告,每一个有良知的机构或公民也要有自觉 推动改革的责任和意识。 最近,围绕“改革”这个话题的讨论持续升温。尽管“改革”是一个经常挂在嘴 边的老词,但最近对“改革”的讨论似乎已经抛弃了概念化、口号化,变得越来越务 实,也越来越有内涵了。例如,《人民日报》日前就发表文章《宁要“不完美”改革 ,不要不改革危机》,被多家媒体转载,引发更广泛关于“改革”的讨论。再如,日 前在参与由中新社发起的“境外华文媒体老总看中国两会”问卷调查时,不少华媒老 总不约而同地将“改革”作为建言两会的一个关键词。 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改革”才是中国社会的“中心词”,尤 其是,“改革”是当前中国最需要积极面对,又最为难啃的问题。例如,关于国企垄 断,不知消耗了多少口水,但国企改革仅仅是数量上的减少,总体规模并没有减少, 垄断格局并未改变。在很多领域,看似垄断行业的大门已经打开,但当民营资本进入 时却碰得头青面肿。 “不改革或面临经济危机”,这样的观点并非首次提出。其实,不改革何止面临 经济危机,还可能面临社会危机、教育危机、文化危机等。但遗憾的是,过去的“危 机论”并没有产生多少推动力。相关机构编著的这个报告,所抛出的“不改革或面临 经济危机”能否倒逼深层改革呢?笔者有这样的期待,但也有不少忧虑。 之所以期待“经济危机论”倒逼深层改革,是因为这个报告内容比较全面,也恰 逢最近国内讨论“改革”的呼声很高,或许对有关方面有所触动,但推进深层改革的 阻力很大,比如,既得利益人群是公认的改革的最大阻力,而改革的某些“操刀者” 又恰恰是既得利益人群——自己怎好从自己身上“割肉”呢?可见,推动深层改革需 要体制内的努力,还需要体制之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