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近况:
一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仅为7381亿,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二月份前20天,四大行新增贷款仅为700亿,贷款投放进度依然偏慢。
评论:
2012年信贷需求能够达到8万亿。草根调研表明,信贷需求东部地区偏弱,中西部地区较为旺盛。整体而言,信贷需求有所弱化。但我们的测算表明,在最差的情况下,全年一般性贷款需求能够达到6.6万亿,而目前通过各种方式被隐藏的票据贴现约有3.1万亿元,完全能够填补剩余额度。
目前,信贷供给是限制贷款投放的主要原因。虽然信贷需求弱化,但弱化程度尚未影响到信贷增长,我们理解:(1)
主要商业银行今年以来新增公司贷款议价能力仍然保持平稳;(2)票据直贴利率明显下降既受信贷供需影响,也受货币市场利率变化趋势和监管政策的影响。(3)商业银行年初预算时一般会把信贷计划分配给公司业务、零售业务等条线,而房地产市场低迷使按揭需求明显下滑,从而使得按揭贷款议价能力下降。
短期内,信贷供给的瓶颈仍在,但会逐渐好转。我们认为,(1)由于2012年净息差下降幅度不大,大型银行没有以量补价的经营压力,而央行动态存款准备金率也限制了银行信贷投放;(2)贷存比监管的放松还需要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3)银行风险偏好下降,审批门槛提高。往前看,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力度会增强,目前已经发行和准备发行的小微企业金融债高达3400亿,将有助于提升中小银行的放贷能力。
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出现阻滞,关键在于脱媒化加速,贷存比监管指标未能与时俱进。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降低了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而贷存比监管不能适应目前金融体系脱媒发展的进程。因此,改进M2统计指标(比如引入M2+,将银行表外理财产品纳入货币供应量)、改进贷存比定义(比如将同业存款金额纳入贷存比监管的分母)以及增加流动性监管指标的科学性对于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迫在眉睫。往前看,我们认为监管指标出现修正的可能性较大,信贷供给能力会有所提升。如果货币政策调整即时有效,2012年新增贷款有望达到8万亿。
一季度息差基本平稳,但未来信贷供需状况会发生改变,净息差将逐渐下降,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净息差有低于预期的风险。而贷款利率的可能单边下调增加了净息差加速下降的风险。一季度信贷需求小幅弱化,但信贷供给受限,新增一般性贷款议价能力未出现明显变化,净息差基本平稳。但未来伴随贷款供给改善和需求继续下降,贷款议价能力会逐渐下行,商业银行净息差将逐渐下降,特别是股份制银行。我们认为,2012年净息差最大的不确定性是贷款利率是否会单边下降,以降低企业负担,支持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