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风暴,首先,大批房屋被没收,如果房价持续上升,上面讲的这样一个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但是一旦利率上升,房价下跌,贷款买房的人就陷入了深渊。从2004年以来,利率不断升高,而次级贷款者,都是使用的浮动利率,所借的款必须支付高利率。2006年时的利率,只比国库券高两个百分点,而一年以后,就升高到7个百分点,据估计,有60%贷款人的利率,比起2004年贷款开始的时候,提高了25%以上,他们必须把自己税后的收入37%用于偿还贷款、保险费和地税等等,比优惠贷款借贷者多出20个百分点,2006年全美国有130万家庭,无力还债,而拖欠房贷,
比上一年增加了42%,据估计,房价每下跌一个百分点,因为无力偿债,而房屋被没收的案子将增加7万件。2007年,全美国有一百万栋房屋被没收拍卖。贷款公司在没收了房子以后,
要拿到市场上再度出售,增加了市场上房屋的供应量,房价更加下滑,贷款公司不得不收紧贷款标准,让众多人无法借到钱买房子,使房屋的需求量下降,进一步打击了房市,造成一种恶性的循环。然后,就是次贷机构的倒闭了,
在房价下跌,利率上升和大批次级贷款者失去房产的情况下,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因为无法收回贷款,而产生呆账和坏账。2007年2月以后,次级贷款危机越演越烈,其中浮动利率贷款拖欠的比例和借款人
丧失抵押补回权的比例,都升至历史最高点。三月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倒闭的消息,使纽约股市,首次因为次贷危机遭到重创,从2006年底到2007年7月,
全美国一共有80多家次贷公司宣布停业,其中11家破产,危机很快波及到优惠贷款市场,和其他的领域。同时引起欧洲和日本金融市场的动荡,因为世界各国都购买了不少美国的次级贷款债券。8月美联储宣布分三次向金融体系
注入80亿美元,以维持稳定,同时,全世界各国央行也先后提供2360亿美元的信用资金,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2007年8月应该看作是次贷危机的开始。再下一步,就是银行也受到波及。之后到2008年8月的一年里面,
美国金融机构,总共认列了3500亿美元的资产减值,华尔街裁员数万人,有九家美国银行倒闭,美国经济的增长减少了一半以上。7月,加州主要经营房贷的IndyMac银行破产,被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
这是美国历史上倒闭的第三大银行。3月16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旗下的两支避险基金,因为涉足次级债券而出现了巨额亏损,在美联储的融资担保下出售给了摩根大通公司。再次引起了纽约股市的大跌。
这是美国金融风暴暴发以后,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大的房贷公司,也陷入了困境,在8月前后,就是2008年的8月前后,有报道说,房利美和房地美,出现了大量亏损,
两家公司的资产总额都达到了负500亿美元。就是亏损500亿,很难靠它们自身的能力来解决困境,可能会被收归国有,消息传出以后,给金融界又是一大打击,金融股大挫,两家公司的股价,跌到了17年来的最低点,它们不得不
提高利率和收费标准,使得买房的人贷款更加困难,更多的房屋卖不出去,又造成了恶性循环,房市无法复苏。现在我们就简单地介绍一下房利美跟房地美这两家公司,是怎么一回事。这两家公司是美国所谓的ZF支持企业,
就是Government:SponsoredEnterprises,简称GSE,实际上是半国有企业,是美国房屋抵押市场的主要支柱。房利美成立于1938年,是大萧条以后美国新政的产物,主要支持各地储蓄和贷款机构,向居民提供贷款,购买住宅。房利美从这些机构手中,
购买抵押资产,为它们提供流动性。1968年房利美在纽约证交所上市,这点和近年来,中国的国有银行大举上市有一点类似,随着抵押资产证券化的不断发展,房利美的业务,也不断扩张,也变得更加复杂。它从银行金融公司、
投资银行等各类金融中介机构,买入抵押资产,并在资本市场上把它们证券化,通过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房利美很快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龙头。为了制衡房利美的垄断地位,美国在1970年,又成立了房地美,这两家公司,
作为ZF支持的企业,都有资格获得财政部的贷款。两家公司,现在持有和担保的房贷占全美国房贷总额十二万一千亿美元的一半,还向银行提供了新贷款的资金,它们并不直接提供贷款。
而是向银行助贷机构和抵押贷款机构,购买贷款,然后加以包装,成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简称MBS,再出售给投资者,以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现金流动。早期它们是从事最安全的房贷,即30年起固定利率,
头款为20%的房贷,直到这次信贷危机暴发前,它们的业务一直都是盈利的,但是最近数年,它们大幅降低标准,购买与次级贷款有关的房贷,以至因为次贷风暴而亏损。金融风暴继续延烧,投资银行走入历史,
美国的金融风暴,并没有到此为止,2008年9月15日,有158年历史,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破产案,过去多少年来,雷曼公司在美国金融界,呼风唤雨,
从事资讯、全球并购等业务,营收丰厚,而自从涉足次贷业务以来,却不断亏损。股价一路暴跌,资产受损,雷曼宣布破产当天,全球股价大跌,美国ZF官员在和一些大银行主管紧张磋商之后,
决定不以ZF的资金来救援,第二天,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银行和雷曼兄弟签约,以不到20亿美元的价格买下雷曼公司最核心的资本市场业务。接着,有94年历史的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也因为负债累累,
被迫以440亿美元卖给美国银行,就是Bank of America。上述两个事件,促使道琼斯指数大跌504点,这是“9.11事件”以来,美国股市最大的跌幅。同时,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
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也面临倒闭,美联储宣布以850亿美元解救,换取该公司79.9%的股份,以免发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企业破产。信贷危机至此已经撼动了美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9月底,摩根大通银行,宣布以19亿美元收购陷入财务困境的美国第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的部分资产。9月21日,美联储批准,硕果仅存的两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传统的商业银行。我们都知道,
华尔街原先一共有五家大型投资银行,就是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其中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先后倒闭,美林出售给美国银行,剩下的高盛跟摩根士丹利经过美联储批准,转型为传统的银行控股公司,
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全部消失了,走入了历史。商业银行跟投资银行,究竟应该是分离经营还是合并经营,在美国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是经营间接融资业务,通过储蓄存款和企业贷款之间的利息差距,
赚取利润;而投资银行却是经营直接融资业务,一般既不接受存款,也不发放贷款,而是为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衍生金融工具,或提供重组、清算业务,兼并、收购等服务,从中抽取佣金。此外,投资银行的功能,
还包括向投资者提供证券经济服务和资产管理服务。并且运用自己的资本,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交易。在1933年以前,美国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是合一的,在经历了大萧条之后,为了不让商业银行有可能损害储户的利益,
美国国会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强制投资银行同商业银行分离经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投资银行创造了众多金融衍生产品,使华尔街在全世界呼风唤雨,金融急剧扩张,债务经济大大膨胀。
到了上世纪很多商业银行,不满足于利润较低的零售业务,要求跨足投资银行业务。1998年,美国国会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中的大部分条款,商业银行开始大规模从事投资银行的业务。现在随着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转型,美国的银行又回到了1933年以前的状况。分析家们认为:这将可降低这些原投资银行的杠杆作用,即使其使用的资产,即让它可以使用的资产,只能相当于其资本准备金的十倍,
而不是过去投资银行时期的二十到三十倍,这将大大减少风险和投资,当然也意味着银行利润的降低,但它们又可以吸收储蓄存款和得到联储会的融资,在未来的信贷市场上,直接贷款会增加,而各种各样的衍生金融产品,
如资产支持证券将减少,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事实上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合二为一,所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所受到的限制,银行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核心地位,还会不断加强,华尔街不会因为投资银行的消失
而停止膨胀和扩张的步伐。金融风暴下一步就引发了经济的衰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的金融风暴,很快地引发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全球的股市应声暴跌。从2008年9月到10月中旬的一个多月里面,
美国道琼斯指数连跌了8天,一路跌到八千点以下,截至10月12日的一个星期里面,全球股市蒸发超过了6万亿美元,金融风暴的主要表现,就是信贷紧缩,美国的各主要金融机构,都出现流动资金短缺。
它们彼此都不再信任对方,不愿意借钱给对方,这直接导致了金融机构借贷成本的提高,信贷规模和信贷的交易量萎缩,并且直接影响到实体经济。削弱了企业的借贷投资,扩大生产的意愿,
增加了失业人数,美国的三大汽车厂,都已经濒临于破产的边缘。流动资金的短缺,也影响到了个人的消费,个人储蓄受到威胁。银行帐户和退休金帐户缩水,使得消费者深感忧虑,不得不削减不必要甚至于必要的支出。
一旦投资和消费走弱,经济衰退就难以避免了,2008年美国第三季度的GDP,下降了0.5%,根据经济学定义,GDP连续下降两个季度,并且经过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的认定,可以认为,经济已经进入了衰退。但是,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
虽然至今,经济研究局还没有正式宣布美国进入衰退,但是,该局规定的衰退定义,是全国经济活动有重大的减弱。美国实际上已经处于衰退状态,失业人数,已经高达6.5%,2009年,可能达到8.5%,甚至于9%。
有些资料显示,欧元区,欧洲各国和日本,都已经陷入经济衰退。现在,我们再来解释一下,就是刚刚讲到的股市蒸发了几万亿的美元,那么有人可能会问:这赔掉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