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顺差超过234亿美元 港口贸易跃升22%
中国的贸易顺差在11月达到234亿美元,这个数字和10月份相比小幅下滑。10月份公布的贸易顺差为238亿美元。和去年相比,2006年前11个月出口额增加27.5%,进口额增加20.5%。截至2006年11月为止,全年贸易顺差累计为1570亿美元,这个数字比2005年全年还要多上一半。2005年全年贸易顺差总额为1020亿美元。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是2004年的3倍。
上海海关报告称,上海港在2005年前11个月货物吞吐量价值总额达390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额上升了25.3%,至2438亿美元,而进口额则上升了17.4%至1464亿美元。外资公司去年经上海出口的货物价值总额为1472亿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这个数字上升了27%,而进口量则上升了24%,至1033亿美元货物。
明年进出口增速将分别回落17%和15%
初步预计,2007年我国进出口增长速度将明显下降,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将分别达到17%、15%,进出口增长更趋均衡。但贸易顺差规模仍难以出现明显缩小,全年贸易顺差约2200亿美元,比今年增加近500亿美元。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成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观察2006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保持平稳,进口增长有所加快,外贸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有所加剧。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将突破1.76万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约 1500亿美元。
航运市场
2006年,世界航运市场十分活跃,三大货船航运市场有涨有跌,此消彼长。新船订造也异常活跃,成交量创历史最高位。全年新船订单高达1.3~1.4亿载重吨,投资额达1000亿美元,年底时的手持订单达3亿载重吨。新船价格仍在攀升,全年船价指数上升了4.5%。中国船舶工业的地位和份额不断提高,目前居于世界地?位。
2006年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发展良好,中国外贸增量明显。2006年4月1日“共同结构规范”(CSR)正式实施前,不少船东突击订购了一批新船;其他新规则的出台也对船舶市场造成了影响,如规定于2008年7月1日生效的国际涂层标准等。据估算,约有9000万载重吨的单壳油船要在2010年前淘汰更新,这也促使船东积极订购新船。此外,造船成本上升,亚洲主要造船国货币不断升值,船价难以下降。这些都是船舶市场活跃的主要原因。
中国拟扩大进口
商务部披露了一项计划,来促进中国进口,与此同时降低其巨大的贸易顺差。这些新措施包括,扩大进口大型机械及其零部件,高科技产品以及原材料等资源密集型商品。“我们将继续保持这一原则,即从对那些贫穷进口国征收零关税,并扩大从这些国家的进口量。”商务部的一官员这样告诉官方媒体。
出口贸易壁垒升高
中国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称,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和几个主要的贸易伙伴之间的出口贸易将遭遇各种贸易壁垒,这包括这些贸易伙伴在能源和化工领域施行的严格新规则。官方数据显示,7月1日欧盟开始实施的欧盟环保指令RoHS认证影响了来自中国超过600亿美元的电子产品出口。李称,中国将着手解决WTO那些不合理的法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