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出租车,大家知道,累人,所以,许多出租车是两人开的。据我观察,我们这里,他们一般在18:00左右交接车的,按理说,这是交通最忙的时候,为何要在这个时刻交接,在交通空闲点的时候不更好吗?你们那里是不是也有这类情况?大家来解释一下看,其中的原因。
18:00左右正是中国人习惯的晚饭时间,这时候交接车可以不耽误司机吃晚饭,对司机个人来说是理性的选择。
因此在个人理性集合成集体理性时出现了合成谬误。
在交通最繁忙的时候交班,应该说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因为交通繁忙,意味着塞车. 而这个却是TAXI DRIVER 最害怕看见的事情.他们需要的是在最快的时间把乘客送到目的地,之后再接一个新的.但是一但面对交通过分繁忙,甚至堵车,却让他们没有办法最快的把乘客送到目的地.钱倒是赚少了.
之前在澳门的时候和一个的士司机谈过,他们最害怕的也是塞车. 因为一但遇上塞车,他们赚的钱就会更加少. 说因为赌车,原本16 7块能到的地方,结果赌了大半个多小时. 他收了50多块. 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这个时间他们能赚到100块左右. 这样意味他们的收入也减少了.
因为这个时间经常搭不到车,我倒是问过两个出租车司机,他们给的答案很简单也一致(相对总体,样本量显然严格不够,呵)。
因为基本上有四个时间段客人比较多:上午上班、下午上班、下午下班、晚上10—12点。如果白天的司机将交班时间拖延过下午下班时间,晚上的司机就只能有一个高峰期。反过来,如果提前交班,白天下午上班时间的高峰期并不如晚班的两个高峰期。所以,交接班的时间就这样定了。个人感觉比较合理的答案。呵
两位楼上的,我还是不太看得清楚,你们的意思。
你们是不是说“面对交通过分繁忙,甚至堵车,却让他们没有办法最快的把乘客送到目的地.钱倒是赚少了.”那么,为什么要在钱少的时候交接车呢?这对当事人有什么好处?面对交通过分繁忙,甚至堵车,不是有可能不能按时交接车吗?
再来说青雪叮当的解释。按你的说法,我觉得,什么时间交接,只要是固定时间,大家严格遵守,那么,对各人而言,在什么时间交接都是一样的,因为,今天你多个好时段,明天,我会多一个好时段的。要是固定的,你得到的好时段多,那么,我们一个月换一次,一年下来,也是一样的。光用交通时段差异来解释,我觉得不能解释长期,多数人交接都在固定一个时间点的现象。
我在加油站呆过一段时间,湖南司机选择每天早上交班,把车加满然后交接,至于18:00交班司机是经过工作需要休息,可以回家了,选择具有随机性,还有一种可能是出租车公司便与管理,每天六点下班所致。
出租车是24小时跑,司机师傅有白班和晚班之分,按中国人的习惯,当然更由于我们所处的地理纬度,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天18点天空通常就黑了吧,所以才有白和黑区分。说的像名词解释。
呵呵。是否可以将所提出的问题表述成这样:为什么在人们最需要出租车的时间(需求上升),出租车反而要进行交班(供给减少)。
个人觉得吃饭、休息、惯性依赖、偶然因素等都不是很好地解释。如果这个时间段不交班能够给出租车司机(行业)带来更好的利润,上述这些因素被忽视(修正)才是理性的选择。
也许3楼、还是4楼所说的堵车问题是原因之一。交班大致在18点-19点之间,此时间段虽然需求旺盛,但单次客人的价格并没改变;堵车频繁发生,且时间较长。由此,是否可以认为这个时间段,需求的确上升了,但利润却相对下降了。在这个时间段减少供给比其它时间段减少供给更划算。因为总是要交班,减少供给,放弃部分利润的。虽然,仍然面临堵车风险,但毕竟可以自由选择路线,被堵的概率降低了。
然后是长期交班合约的问题。理论上没问题,但现实中既然不被选择,是否是我们考虑的约束条件不足。多长的时间周期才能让司机觉得各自的利润是平衡的,司机之间一般可能达成的稳定合作周期有多长。私人之间进行协议,出租车公司介入协议等等这些因素对于长期合约的达成、执行应该都存在影响。
如果牵涉出租车公司,交班时间不知道是否牵涉到交通管制,即不拉客人,出租车可以较为自由的选择路线,也许缓解了拥堵。(尽管现在还是拥堵,不知道换时间交班是否会更拥堵)呵,一个猜测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7 14:40:48编辑过]
这个问题,其实是朱锡庆老师提出的。我没有用心观察过这个现象,没有有说服力的解释。下面是朱老师的解释,你们看看,有没有道理。
顺路客
作者:朱锡庆
长沙开出租车的司机有白班和晚班之分,他们换班的时间选在下午六点这个交通高峰期,这是一天之中客源最密集的时段,可他们却偏偏选在这时侯换班,因为要赶在六点之前去约定地点交车,除非顺路,否则拒载。这个时候,因为交通高峰,乘客本来就较其他时段的候车时间要长,更因为这种做法,雪上加霜。不仅长沙,全国很多城市不约而同, 换班的时间都选在下午六点这个交通高峰期。
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对于这种做法,多类BBS有过讨论,解释五花八门。我的解释是,换班时间选在下午六点这个交通高峰期,顺路客多,换班的代价最小。其道理是, 客源最密集的时段,不仅意味着这个时段的乘客数量最多,同时意味着这个时段沿途聚集的乘客流向最丰富。假设出租车在A地,要去约定地点B地交车, 在下午六点这个交通高峰期, 出租车从A地到B地的途中,沿途碰到一个要去B地那个方向的乘客的机率,不仅是一天之中最高的,而且是大概率事件。换言之,这个时候交班, 赶去约定地点交车的途中,迟早会遇到要往交车地点那个方向的乘客(所谓顺路客),这一趟不至于全程空驶,换在客少的时候交班,遇到顺路客的机率少得多,这一趟很可能全程空驶。有必要说明, 我的解释来源于调查,并非猜想。
如上所述,出租车司机选在此时换班是乘客最为反感的一种选择,交通高峰期乘客本来就较其他时段的候车时间要长, 出租车司机选在此时换班使运力打折(表现出来就是拒载),更延长了乘客的候车时间。有什么办法可以协调司机和乘客的选择吗?
我分析的结论是,在所有已知的可能措施中,只有一种措施是帕累托改进的。这种措施是,如果出租车载客服务的价格是议价,那么考虑候车时间的机会成本,乘客会在这个时段加价,从而使司机选在这个时段换班不合算。换班时间选在下午六点这个交通高峰期,相比其他时间,好处是换班造成的空驶里程缩短;但在这个时段加价的情况下,会损失一部份加价产生的收益,在下午六点这个交通高峰期换班相比不换班毕竟要少一些载客量,这个载客量因加价产生的收益就损失了。只要在下午六点这个交通高峰期换班的损失大于好处,司机就会选择其他时间。这就是说,议价会协调司机和乘客的选择。而且请注意,司机之所以选择其他时间,是因为加价产生的收益超过了在下午六点这个交通高峰期换班空驶里程缩短的好处,即司机的状况改善了;乘客之所以在这个时段加价,其代价少于缩短的候车时间的机会成本,即乘客的状况也改善了。这就是所谓帕累托改进。
然而,出租车载客服务的价格并非议价,而是一种政府管制价格。管制价格的一个的特征是统一性,或者说标准化,丧失了议价因时因地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所以,严格地说,造成司机把换班时间选在下午六点这个交通高峰期的真正原因是管制价格。在议价的情况下可以产生的帕累托改进, 在管制价格下没有发生,这意味着一些效率的损失。由此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出租车载客服务的价格为什么是政府管制价格?这涉及到合约条款的标准化。
合约中的条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用条款或标准化条款,另一类是议定条款(由合约当事人一对一协商确定)。合约中的通用条款多到某个限度,或者说议定条款少到某个限度,整张合约就标准化了。典型的例子有期货合约,只剩下价格是议定条款;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是出租车载客服务合约,所有合约条款(包括价格条款在内)都标准化了。
合约条款的标准化是为了节约缔约成本。但是,请注意, 缔约成本的节约似乎来源于规模经济,其实不是。我在以前的专栏文章中讨论过一个例子, 合约条款标准化节约的缔约成本源于第三方的信息优势(见<<偷时间的知识>>)。就出租车载客服务合约而言,碰到的一个现实困难是,如果要进行缔约谈判,地点是一个问题。如果乘客和司机都就地在车流如梭的路边谈判,会引起交通混乱。当然可以规定,不允许乘客和司机就地在路边谈判,那么他们又到哪里去谈判呢?谈判的场地总可以找到,只不过因场地问题,缔约成本会变得很昂贵(相对合约金额而言)。听证会是一种节约缔约成本的谈判方式,把大量分散的谈判变为集中谈判,如此一来, 出租车载客服务合约就标准化了。只要有议定条款,分散谈判就面临场地问题,所以出租车载客服务合约的所有合约条款(包括价格条款在内) 都标准化了。
从价格条款标准化这个角度来看出租车载客服务的价格,它其实不是一种政府定价,而是通过集中谈判取代分散谈判而产生的另一种形式的市场价格(标准化价格),只不过政府介入了谈判过程,并且有义务维护谈判达成的结果。说出租车载客服务价格是一种政府管制价格,是从这个角度而言的。
出租车载客服务合约标准化固然可以节约缔约成本,因为使交易当事人免去了缔约谈判,但是合约标准化是代价的,表现为履约过程中的一系到问题。这就是说缔约成本的节约是以履约成本的增加为代价的。倘若履约成本的增加大于缔约成本的节约, 合约标准化是没有效率的。出租车载客服务合约标准化造成两类履约问题,分述如下:
其一,把经大量分散谈判而产生的议定条款变为经集中谈判而产生的通用条款或标准化条款,舍弃了大部份细节内容,因而标准化条款丧失了议定条款协调交易当事人选择所具有的因时因地的灵活性。上述出租车司机选择在乘客最为反感的交通高峰期换班,就是标准化合约不能协调的分歧,其中的效率损失是合约标准化增加的履约成本中的一种。
其二,出席听证会的是代表而非所有交易当事人, 听证会是一种代表谈判机制。代表谈判机制通常的问题是统计学所谓的偏性(bias)和变异(variability)。在这里, 偏性是指某一类人在代表中所占的比例过大,使谈判产生的条款朝他们有利的方向偏离。变异是指,如果就同一问题分别召开若干个听证会,产生的结果是离散的。这就是说, 经代表谈判机制产生的条款总是存在日后执行过程中要矫正的问题。
以价格为例,尽管价格条款标准化了,但是我们通常能观察到隐性的价格调整。在长沙可以观察到一种现象,出现司机的频频更替。出租车载客服务的质量包括舒适性(同车况有关),安全性(同司机的驾车技木有关),快捷性(同司机的地图知识有关)。新手替代老把式,坐车时被吓出一身冷汗的次数增多了,司机不知道你告诉他的目的地在哪里的次数增多了。一公里还是付那么多钱,但服务质量显然下降了,意味着这是一种涨价。这种涨价是一种矫正,说明经代表谈判机制产生的标准化价格偏低。最近北京的出租车价格听证会被议论纷纷,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隐性的价格调整来判断。不过有一点现在可以肯定,所公布的提高出租车载客服务标准化价格的理由只是笑话。请注意,上例中通过降低服务质量来涨价至少使一部份乘客的利益受损,他们宁愿一公里多付几毛钱,而不愿坐车时提心吊胆。这又是一种合约标准化增加的履约成本。
让我对本文作一个总结吧。因为分散谈判面临场地问题,为了节约缔约成本,用集中谈判取代分散谈判,所以出租车载客服务合约的所有合约条款(包括价格条款在内) 都标准化了。但缔约成本的节约不可避免地造成履约成本的增加。当然履约成本增加多少,同听证会制度有关,有效率的听证会是低偏差和低变异的。
我的解释是,换班时间选在下午六点这个交通高峰期,顺路客多,换班的代价最小。其道理是, 客源最密集的时段,不仅意味着这个时段的乘客数量最多,同时意味着这个时段沿途聚集的乘客流向最丰富。假设出租车在A地,要去约定地点B地交车, 在下午六点这个交通高峰期, 出租车从A地到B地的途中,沿途碰到一个要去B地那个方向的乘客的机率,不仅是一天之中最高的,而且是大概率事件。换言之,这个时候交班, 赶去约定地点交车的途中,迟早会遇到要往交车地点那个方向的乘客(所谓顺路客),这一趟不至于全程空驶,换在客少的时候交班,遇到顺路客的机率少得多,这一趟很可能全程空驶。
同意这个解释。
这个问题我恰好问过司机,对方的回答是:我也想晚点再交班啊,可对方不答应啊
根据司机的回答,答案可能是交班前后的两个小时,是出租车拉客的黄金时段,交班时间也是本着“利益均沾”的原则设置的
这个问题我恰好问过司机,对方的回答是:我也想晚点再交班啊,可对方不答应啊
根据司机的回答,答案可能是交班前后的两个小时,是出租车拉客的黄金时段,交班时间也是本着“利益均沾”的原则设置的
呵呵,不应该这样解释吧。
每人24小时,所以无论何时交班都应该是一样的啊。
当然要是12小时一班就不同了,可是专门跑夜班的那位,恐怕不能养活自己啦。
[em01][em01]习惯问题,集体的共识.不要动不动就那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别学傻了!1111111111
这个问题我恰好问过司机,对方的回答是:我也想晚点再交班啊,可对方不答应啊
根据司机的回答,答案可能是交班前后的两个小时,是出租车拉客的黄金时段,交班时间也是本着“利益均沾”的原则设置的
无论在哪个时点上交班,只要我和你都在同一时点交班的,长期下来,我们的利益分配是随机的,是相同的。
关键问题是为何选择在上述时点交班。
这个问题我请教了北京的师傅:
我采访的司机本人是跑全班的,大致归纳了出租司机的情况。
略分为3大类情况:
1 自己跑全班(就是自己,不换班)
2 换班类: 2.1 换大班的(1人一天) 2.2 换小班的(一人半天)
3 出租公司管制类 长沙司机由于以前下班时间换班引起公愤现在统一调整为5点p.m。
然后问了2个问题
1、 师傅,请问你们是不是都是6点换班或者下班时间换班?
答:不是,很随意,和换班对象住的远的可能就在中午换了,因为车流量小,不堵车。近一点的就更随意了。
2、师傅,请问堵车时间换班是不是更好一些,因为堵车,浪费了时间。
答:换班对象住得远或者住在堵车的地方的话基本不考虑这时候
这是一手的材料。用反证法的话,那位老师的理论基本作废,本人无心诋毁老师的成果。经济学严格意义的说来并不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以试验为基础的。该老师的解释只是就现象解释现象,意义不大。
再者,世界历史至今,没有几个所谓经济学者预测准确了什么事情,都是出了事情再说事,为什么?因为经济现象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运动和变化,没有人可以再踏进相同的河流。所以经济学只能提供研究现实的理论,最好也不必对事态的发展做出预测和解释。解释了白天鹅头头是道后,看见黑天鹅又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岂不是很尴尬。
这个问题我请教了北京的师傅:
我采访的司机本人是跑全班的,大致归纳了出租司机的情况。
略分为3大类情况:
1 自己跑全班(就是自己,不换班)
2 换班类: 2.1 换大班的(1人一天) 2.2 换小班的(一人半天)
3 出租公司管制类 长沙司机由于以前下班时间换班引起公愤现在统一调整为5点p.m。
然后问了2个问题
1、 师傅,请问你们是不是都是6点换班或者下班时间换班?
答:不是,很随意,和换班对象住的远的可能就在中午换了,因为车流量小,不堵车。近一点的就更随意了。
2、师傅,请问堵车时间换班是不是更好一些,因为堵车,浪费了时间。
答:换班对象住得远或者住在堵车的地方的话基本不考虑这时候
这是一手的材料。用反证法的话,那位老师的理论基本作废,本人无心诋毁老师的成果。经济学严格意义的说来并不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以试验为基础的。该老师的解释只是就现象解释现象,意义不大。
再者,世界历史至今,没有几个所谓经济学者预测准确了什么事情,都是出了事情再说事,为什么?因为经济现象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运动和变化,没有人可以再踏进相同的河流。所以经济学只能提供研究现实的理论,最好也不必对事态的发展做出预测和解释。解释了白天鹅头头是道后,看见黑天鹅又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岂不是很尴尬。
能提供自己实地观察的现象,太好了。
朱锡庆的观察,估计也不会有错,到底他说的现象是不是事实,我没了解过。要是他说的是事实,我们可以来讨论他的解释有没有说服力,也就是有没有反例,既然你观察到北京交车的时间有的是随机的,说明朱锡庆的解释,至少对你们北京的现象,是没有说服力的,他的理论至少要改进,这个没有问题。
我们说的解释,许多现象是发生了,再来解释,当然,也可以解释什么事情会发生,道理是一样的,就是看具体局限条件的变化,比如,张五常1981年,根据我国开放后,维护现有制度的成本降低,这一约束条件的变化,推测出我国会走类似资本主义的道路,现在看来,他的推测是准确的。
你的观察,至少说明了朱锡庆的解释不够完善,但也不能全部否定他的解释,至少他的解释对他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说服力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为何会出现你观察到的现象,为何会出现二种不同的现象,这是他的解释需要改进的地方。其实,这种对立、同时存在的现象是很多的,比如,有的产业聚集,有的却不聚集,为什么?什么标准,什么条件下会聚集,而什么条件下又不会聚集?一个理论,要能解释二种不同现象,难度高点,但也不是不可以做到。
关于白天鹅与黑天鹅的问题,我这样看的:理论只能根据具体的局限变化解释现象,只有局限变化一样,也就是前提一样,根据理论,那么结论或者说人的行为方式应该也一样,这就是理论的推测作用,如果理论被事实证明是错的,那么,我们只能放弃或者改进理论,我们的观点,我们的理论就是这么进步的过程,一个关于白天鹅理论,如果遇到黑天鹅现象,那么,我们就得改进现有理论,但好的理论具备广泛的解释能力,基本不会遇到黑天鹅现象,像需求定律至今为止,没遇到过。
经济学的问题是现实中的问题的提炼,当然需要回归到现实中去解释。当然任何理论都有一个认知-实践-认知的过程。
针对供求关系原理的黑天鹅其实就是主观价格管制,只不过此类黑天鹅太常见了,反而我们忽略了。再者供求关系原理本身也是基于一个较大的经济范围而言,没有利益相对的3个人针对同一件商品展开交易,我个人认为无所谓需求定律。
最后,我们一致认定朱锡庆老师的解释并不完善。很好,很强大。
(版主还不睡......半夜看帖 真有职业情操!!)

(对牛顿定律进行修改并使之复杂化)我们能够设想出无数个可以实现同样目的的定律,而不能举出理由说明为什么其中一个定律比其他定律更为可取;因为这些定律中的任何一个,与牛顿定律相比,并没有建立在更为普遍的理论原则上。
(以上全引自Einstein)
“便利”因素,可以算作“经济”因素。
因为这个时间经常搭不到车,我倒是问过两个出租车司机,他们给的答案很简单也一致(相对总体,样本量显然严格不够,呵)。
因为基本上有四个时间段客人比较多:上午上班、下午上班、下午下班、晚上10—12点。如果白天的司机将交班时间拖延过下午下班时间,晚上的司机就只能有一个高峰期。反过来,如果提前交班,白天下午上班时间的高峰期并不如晚班的两个高峰期。所以,交接班的时间就这样定了。个人感觉比较合理的答案。呵
你说的是,我也问过好几个的士司机这个问题,每天主要的赚钱时间就是早上上班7:00-9:00,和下午下班18:00-20:00,这两个时间段基本上是不会空车的,所以为了让每天的收入基本一样,就采用这种换班的时间。另一个是,司机每月都会倒一下早晚班,这样就使得收入更平均。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