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on Acemoglu & Simon Johnson & James Robinson, 2005. "The Rise of Europe: Atlantic Trade,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vol. 95(3), pages 546-579, June.
译者: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廖翀.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于探讨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西班牙。作者提出一套大西洋贸易影响制度转变,制度转变在于长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理论。并且,作者以计量经济学方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文章共分六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导言中便提出全文的理论框架。首先,1500年以后西欧的增长归功于大西洋贸易带来的丰厚利润。大西洋贸易包括经由大西洋的远洋贸易和殖民。但是,单有大西洋贸易还不够,还需要有适合工商业发展的制度转变。大西洋贸易之所以能推动这种转变,前提是商人阶层可以获得大西洋贸易带来的利润,增强自身实力,进而推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制度转变。所以,初始制度至关重要,他决定着利润的分配。
初始制度主要是指专制王权的强弱。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初的专制王权强大,贸易利润被专制阶层获得,商人无法从中获利,无法培养出有实力的中产阶级,也就不能推动制度转变。在英国和荷兰,最初的制度是对专制权力的限制更多,商人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主要受益者,实力的增强使他们有能力扩张政治要求,进而推进制度转变。
第二部分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经济增长的经验数据进行检验。作者使用两个代理变量(proxy):城市化率(urbanization),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以代理变量为被解释变量,构造回归方程。构造回归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先以是否为西欧国家作为解释变量,对比西欧与东欧及其他地区,发现西欧国家增长更快;然后加入是否从事大西洋贸易作为另一解释变量,证明西欧的增长主要来自从事大西洋贸易的国家。其他西欧国家的增长与东欧等相差不大。以上述方法对城邦进行检验,发现从事大西洋贸易的城邦发展更快。接着对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检验,包括宗教,战争,罗马帝国的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遗产,纬度。发现这些因素都不显著。最后提到大西洋贸易利润相对于西欧总的资本积累来说太小,因此它不是直接推动了欧洲的兴起,而是通过引起制度转变间接发挥作用
文章第三部分作者明确提出假设,并将其细化。具体如下:资本主义制度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资本主义制度下,以工商业者为代表的中产阶级是主要的受益者,国王和贵族等特权阶层是主要的利益受损者,而受益一方不会对受损一方作出补偿,因此在制度转变过程中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社会冲突;冲突的结果是实力更强的一派赢得斗争,确立有利于自己的制度;大西洋贸易为新生的中产阶级提供了增强自身实力的机会,只有在中产阶级壮大了的国家,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获得确立。最后作者举了英国和荷兰的例子作为证明
第四部分对大西洋贸易与制度转变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验证。首先构造一组指数测度制度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是对王权和其他特权的限制程度;第二是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程度;第三是可获利的贸易机会的开放程度。综合三方面考虑,可以给不同的制度赋值。然后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大西洋贸易对制度改进有明显促进作用
第五部分着重讨论初始制度的作用。首先仍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初始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方法是在第二部分的回归方程中加入两个新的解释变量:不从事大西洋贸易国家的初始制度和从事大西洋贸易国家的初始制度。检验结果发现只有同时具备从事大西洋贸易和英荷初始制度两个条件,经济增长与制度转变才能产生良性互动,推动经济持续的增长。随后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提出证据,既有西班牙制度上的缺陷导致的失败,也有意大利缺乏从事大西洋贸易的机会造成的落后。最终证实上述经验分析,也完成全文的论证。
第六部分作简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