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692 51
2012-03-05

马歇尔在论述一个人的需求表时,他说:

“为了完全了解对于一物的需求,我们必须确定在此物可能被供应的每一价格上,一个人愿意购买多少。他对茶(比如说)的需求情况,能由他愿付的价格表——即他对不同数量的茶的几个需求价格——来最清楚地表明。这个表可称为他的需求表

例如,我们可以看到,他会购买:

每磅50便士时——6磅。每磅24便士时——10磅。

每磅40便士时——7磅。每磅21便士时——11磅。

每磅33便士时——8磅。每磅19便士时——12磅。

每磅28便士时——9磅。每磅17便士时——13磅。

如果对上表中一切中间的购买数量加上了相应的价格,则我们对他的需要就得到了精确的说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第115页)


请问各位大虾,当茶叶19便士时,这个人购买了12磅茶叶后为什么就停止了购买?他停止购买的依据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3-5 20:42:3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5 22:27:33
当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时的数量较少时,他对个商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很高,他为购买该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机价格也高;随着消费者消费该商品的次数不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不断递减,消费者为购买该商品而愿意放弃的货币量也就会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停止购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6 09:19:16
xjc197522811 发表于 2012-3-5 22:27
当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时的数量较少时,他对个商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很高,他为购买该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机价格 ...
用效用论来解释,大概意思差不多,但不准确。准确地说,当茶叶价格是19便士时,这个人购买的第12磅茶叶的效用恰好等于19便士,也就是说,当最后一磅茶叶的价值恰好等于茶叶的价格的时候,交换就会停止。因此,交换不是等价的,但停止于等价。
离开效用论,光用劳动论是解释不了这个问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6 22:51:34
请劳动论的大虾解释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6 23:14:55
pengleigz 发表于 2012-3-6 22:51
请劳动论的大虾解释一下。
马歇尔哲东西本质就是供求规律的数学化,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可以说明问题的,但是同马克思理论一样,更多是锻炼智力。

购买行为首先是受消费结构和消费饱和度制约,这个基础上才会马歇尔讲的东西。消费结构决定你依据你的钱先计划消费各种商品的多少,于是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便基本确定下来。马歇尔讲的东西只是使这个量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实现而已。再过就是消费饱和度,超过消费跑和度的商品白送也没人要。

至于那个叉叉的交汇处时均衡点,马歇尔从来没论证过它一定是均衡点——即供求平衡点,供求平衡点至今是西经没有解答的问题。当然其它理论也没有解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还是要从消费解构上来找到商品的供求平衡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