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GDP降至8%以下叫好
黄焕金
危机时中国曾提出一个著名目标“保8”,为了这个目标,当局几乎不惜一切代价去托市,从而造成今天难以清除的通胀顽疾。而托市对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十足的坏处,你托市,就不能淘汰落后产能,就谈不上改变增长模式,那些粗放、耗能的生产方式与企业,就仍然因托市而继续存在下来。今次人大会上,有官员说:如果5年后中国仍在谈改变经济增长模式,那就糟了,因为如果按这种增长模式,10多年后,全球的资源都不够中国消耗。可见情况是相当严峻的,时间不多了。记得本人以前曾批驳过林毅夫“中国经济还可以高速增长30年”的论调,道理很简单:如果不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任由现今粗放、耗能的经济方式发展下去,不说30年,就算10年也难以维持下去。而改变之难,众所周知,因此,中国经济是否还能中速增长,要看改变的情况与程度怎样,而不能盲目地说什么经济还可高速增长30年。
经济增长---GDP,它应该是一系列有质量的经济运行下的自然结果,而不是人为的一味而单纯追求的目标,因此,最成问题的是通过托市、救市去保什么增长,而将一大堆经济弊病留下来。
因此,今次人大的ZF工作报告定GDP增长7.5%,低于8%,是相当明智的。它可以冷却那些地方ZF官员们一味追求GDP高增长的发狂了的头脑,真真正正将经济增长的质量放在增长数量的前面,留下足够的余地来淘汰粗放落后产能。这样的话,那些一直指望ZF继续宽松货币政策的人可能要大失所望了,他们的头脑中,往往呈现出这样的反复:经济增长低于8%,ZF就会托市,就会放钱,就会宽松货币,就会大搞项目,于是他们就会准备投机炒作什么东西。但是今次看来他们要失望了。
另外一个矛盾是:一方面要扩大内需,另一方面却通货膨胀。按道理,要扩大内需,说明需求不足,而需求不足则物价应该低才是。现在你通胀,而通胀是消耗购买力的,是损害需求的。要控制通胀,一个通常的手段是抑制需求。这样不造成矛盾又是什么呢?宽松货币政策原来是想拿来剌激需求的,现在它却造成通货膨胀而抑制了需求。预期与结果如此反差真是令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