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直在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我想我国当今的经济现状积习已久,似乎
我应该学会从历史中去寻找答案,去发现当今情形之历史根源。文中讲到有关
明朝的社会制度,其中涉及到我很感兴趣的财政税收货币制度,这些对于当今的
组织情形来讲已经显得很幼稚和简陋,但在我看来,不管它的外框架如何象那么
回事,很多时候我觉得其本质内涵从古至今并未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直接决定着
中国的各项改革的成败.
我想要研究的是制度经济学这样一个侧面,我想对于这个基本问题搞清楚,我才
可以有把握地带历史感地去分析中国经济的现状,对于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我还一无所知,对于制度的可变更性以及它的来源,以及对于经济现象的影响,
以及制度的演化的意义,以及由此决定的一国政府所应该极力关注的政策点。
在此书中,我看到的是个人的无力,当一个人洞悉了所有应该改进的地方,但一
人之力却无法有任何的作为,那么制度对于个人来说是什么性质呢?是必须遵循
的东西吗?制度是长期积累所至,它在思想和组织上有着坚实的基础,但是制度
的可变更性有着学理上的基础吗?我想学理上的论证有时就是在给人一种信心,
制度又怎样发生变化呢?是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还是照猫画虎得形成框架
然后让其自然演化,是什么原因是最重要的制动力?这些都是其最基本的东西,
具体来说,又需要对其社会形态的演变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在一种逻辑下论证
其实施制度演化的可能性,我想我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我想一种研究方法和思
路并不是通过生硬的说教和训练这样一种单调的途径实现的,我可以在阅读真
正的学术书籍中得到多方面的教益。
下面是在书中简要记述的有关明朝的币值问题,有些问题一代而过,但我对其中
的细节问题却毫无所知,这里姑且记录下来:开国之初,洪武下令发行大明宝钞(
对于中国的金融和财政或曰经济史必须要有了解,可以站在现代角度上去审视
当时所有制度的优越和弊端,我一直认为经济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个"泊来"的
东西,但事实上任何一个政府要组织起来都是要有经济制度的基本支撑的,但是
都曰经济制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这其中体现着哲学道德和法律思维传统的诸多
差别,这也是中国的经济作为一门学科至今没有独立性的原因),既不能兑现,也
不能缴纳田赋,其发行的方式也不是通过商业机构(根本就无所谓商业机构之说
,似乎一切都是一种自然而然,也是一种分散的经营方式),而是通过发放官俸,
赏赐官军,赈济灾民的方式流通于社会.最关键的问题是在这种通行票据发放的
时候,政府并没有任何准备金.如果这种发行货币的方式可以成功,似乎是重新分配财富的
方式,但其中的奥秘人们一开始就识破,虽然政府一开始就严令禁止以金银物货
交易(这是什么逻辑,难道用货币来代替物物交易不是人类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吗?中古社会为何却尽力避免呢),但是民间却并不照此执行,宝钞在刚开始就未
按面额使用以后政府曾铸造洪武通宝铜钱,由于铜钱使用不便,洪武八年发行宝
钞作为法币,但以后又感到铸钱的必要,官方没有充足的现金收入,只能少量鼓
铸,所铸之钱欠美观和整饬,为私铸大开方便之门,这种情形造成通货紧缩,致使
商业萧条,失业者不断增加,面对这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无需鼓铸的碎银又成为
公私交易中通用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