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保强
当我们在《“私”及“自私”的含义》中得出了自私的含义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只考虑自己或自己所在小团体的利益或者是谋求了自身或自身所在小团体的独有利益后,我们会发现,自私只是人们在思考和谋求利益过程中所可能呈现出的状态中的一种,人们在这一过程中还会呈现出一些其他的状态。不仅会有与“自私”相对而存在的另一种状态“不自私”,而且还会有在人们思考利益时是否会考虑到自身独有利益的“有私”和“无私”。那么,这些状态及相应的概念我们该如何来界定和解读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分析和探讨。
1、“不自私”或者说“奉公”的含义
在我们明确了自私的含义指的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只考虑自己或自己所在小团体的利益或者是谋求了自身或自身所在小团体的独有利益后,“不自私”的含义当然也就一目了然了。显然,它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只是考虑自己或自己所在小团体的利益或者是不谋求自身或自身所在小团体的独有利益。也就是说,“不自私”指的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尊重社会利益或者说公共利益,遵守社会法则或者说公共法则。当分析到这里时,我们便不难发现,“不自私”这一概念其实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奉公守法“或者简单说“奉公”的基本内涵是完全一致的。
而对于“奉公”这一概念,在字典中我们虽然只可以找到“奉行公事,不徇私”的解释,只是用于形容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时不徇私情。但由于其基本内涵与“不自私”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将其适用范围由公务人员拓展至一般的人民,将其含义拓展至一般的人们对于社会利益的尊重和对社会法则的遵守,从而将原有的解释视为对“奉公”的狭义解释,而将广义的“奉公”解释为一个人在社会中对社会利益的尊重和对社会法则的遵守。当了解到这一情况时,为了使用的方便,我们便完全可以用一般意义的“奉公”概念来取代“不自私”这一概念,用它来指代相应的内容。这样一来,我们也就得出了与“自私”相对的另一个概念“奉公”。
在分析了与“自私”相对的概念“奉公”后,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与“私”字相关的另一组概念“有私”和“无私”。
2、“有私”和“无私”
“无私”这一概念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的,但与其直接相对的概念“有私”,我们却鲜有耳闻。这是因为,我们通常都只是简单地将“无私”与“自私”相对来构成一组对应的概念,而根本就没有“有私”这种提法。其实,这种在基本概念上模糊不清的做法是很不科学的,必然会导致我们在认识相应问题时的混乱和模糊不清。下面,我们就来做一分析和探讨。
(1)、“有私”不等于“自私”
在《“私”及“自私”的含义》中,我们曾分析到“私”指的是在社会范围内或者说人群中某人或某小团体所独有的利益,而“自私”则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只考虑自己或自己所在小团体的利益或者是谋求了自身或自身所在小团体的独有利益。那么,当我们说“人不是自私的”的时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在说人是无私的或者说一个人是不会想到其独有利益的呢?
显然,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这是因为,不只是考虑自己或自己所在小团体的利益和不谋求自身或自身所在小团体的独有利益,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完全不会想到或者说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可能的独有利益,而可能是其出于对他人的情感和客观条件的制约,还考虑到了他人的正当权益而不去谋求这种自身的独有利益。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其个人利己性的要求下,在面对利益时,仅从其个人情感来说,有可能也想过或者说可能也会考虑到自己可能的独有利益,只是出于其对他人的情感和顾及而不一定就会去选择谋求独有利益或者说侵占他人正当利益。例如:在分配大家都爱吃的蛋糕时,仅从每个人的个人情感角度,显然我们谁也不能保证没有人会希望给自己多分点,但出于社会整体利益或者说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我们只能是接受并认同按照一个合理的标准来对蛋糕进行公平的分配。
当分析到这里时,我们便不难发现,一个人不自私其实并不等于在他心里面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能的独有利益或者说他是无私的,而只是他不会为了私而去损害公。换句话说,就是即使一个人在内心里存在过私或者说有私,也不意味着他必然会去谋私或者说这个人就是自私的。因为,从思想情感角度来讲,有私只是指在人的内心里考虑过私这一情况,并不意味着其不会考虑到公,而且也不意味着其必然会按照这一情况来做决定。而自私则是指仅考虑了这一情况,或虽然也考虑到了其他情况,但依然按照这一情况做决定。它们之间是有着明显差别的。
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难发现,人们在传统上对“自私”和“无私”的认识是存在着混乱和模糊不清的,其实“不自私”并不等于“无私”,而“有私”也不等于“自私”。
(2)、“无私”的含义及其适用范围
对于“无私”这个概念,我们在字典中可以找到“公正没有偏心;不自私”的解释。对于“公正没有偏心”,显然我们可以解释为一个人在社会或者说群体中没有考虑过自身的独有利益。而“不自私”,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那样,其并不能被简单地与“无私”等同。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将“无私”直接解释为一个人在社会或者说群体中没有考虑过自身的独有利益。
当我们明确了“无私”的含义后,我们会发现,这一概念并不适合于对抽象的人及人性做出评价,或者说其并不能被用来对抽象的人及人性做出概括。这是因为,我们谁也不能保证众多组成人类的个人中没有一个人会有私心或者说考虑过自身的独有利益。而只要有一个这样的情况出现,我们便不能说抽象的人是无私的或者说人性是无私的。
当分析到这里时,我们便不免会问,既然我们不能用“无私”这个概念来描述抽象的人及人性,那么还要“无私”这个概念有什么用呢?当我们结合实践来考察这一概念时,我们会发现,虽然这一概念不能用于对抽象的人及人性的描述,但可以用来对具体的人的品德及行为做出事后评价。显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一个人在完成一件具体的事的过程中是否谋取了其自身的独有利益,来对其这一行为做出是否无私的评价。而且,我们也可以根据一个人的一贯行为来判断出其是否具有或者说养成了无私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