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关于地方养老金入市的问题成为了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养老金投入运营实现保值增值是大势所趋;也有代表委员认为, 养老金入市时机并不成熟,A股所缺少的并不是资金,而是如何成为一个真正具有投 资价值的市场。
养老金入市时机难言成熟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表示,社保基金和其他所 有的资金都一样,闲置不用就是损失。但这是老百姓的保命钱,用着必须得有一套程 序,且要规范化、要尽量减少它的风险。厉以宁说,社保基金可以入市,但在这种情 况下,肩上的责任是重大的,这笔钱如果赔掉“会被老百姓骂死”,所以要慎之又慎。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则认为,从时机上看, 养老金入市宜早。一方面,目前我国股市整体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不少行业公司 具有较好的成长前景和投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分批进入,在实践中完善操作流程 和提升投资管理水平,有利于实现养老金的平稳入市和避免市场风险。
“地方养老金入市条件并不成熟。”中国政法大学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 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养老金是全国人民的保命钱和风险储备金。对于其风险 的控制,既和它要投向何处有关,也和其自身的体制有关。
刘纪鹏表示,全国社保基金是一个储备基金,还没有在现实中发挥主力支撑作用 ,还没有花出过一分钱。而现在真正在发挥作用的,实际上是地方社会保障基金,它 由全国各地的社保局管理。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养老金入市效果不错,但这是指的是 全国社保基金,这笔基金对现实立刻支付保障和支付缺口没有发生作用。从社保的盈 利构成来看可能有20%来自于股票的分红,但更多的是来自于二级市场的分配。
但现在提到的养老金入市,要入市的实际是在正面打“正规战”的地方社保基金 ,这需要从各地方社保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存量资金来投入股市,这部分如果发生风险 ,将对社保支付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于社保入市,选择由谁来管理、买什么,资 产组合由谁来做都十分重要。目前,对于全国社保基金如何使用没有任何章程,对调 动养老金入市也没有细则,在体制没有理顺之前,如果日后大量的地方养老资金调动 到股市中,发生风险责任由谁来负?
另一方面,刘纪鹏认为,从中国股市来说,其发行制度引发了大量问题,一方面 三高超募,投资者丧失信心,另一方面又极度不公平和低效率,导致二级市场投资者 普遍亏损。而除了这些制度问题外,市场还面临许多风险,包括大小非减持、无序扩 容、家族企业一股独大,目前仍然没有作出一般性限制规定,一行三会的政策也不协 调。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发行制度的核心改革依然没有触及到。长期来看,监审分 离、下放发审、真实供求、做实保荐是改革的大方向,但这些建议下一步怎么操作并 不明确。股市自身的问题没有解决,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股市一、二级市场脱 节,三高超募没有根本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让养老金入市,将使其面临巨大 的风险。
养老金投资运营大势所趋
虽然对于地方养老的入市时机是否成熟分歧较大,但代表委员对于养老金投入运 营实现保值增值的态度却较为一致。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3月5日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表示,地方 养老金入市的问题相关部门正在研究,证监会将积极做好服务,而不是由证监会主导 推动。在稍早之前,郭树清曾表示,2012年及今后一个时期,鼓励社保基金、企 业年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比重,积极推动全国养老保险 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入市。郭树清表示,国外养老金,大部分都允许投资于 股票,投资比例一般在20%至50%。股市有波动,投资股票有风险,但股票又是 最具有流动性的金融投资产品。只要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责任投资的方针,股 票投资也能促进基金的保值增值。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则表示,按照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养老金 可以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我们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对养老金的投资运营 、保值增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以对养老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而言,方向是非 常明确的。关于养老金投资运营的问题正在进行积极的研究,方向是明确了,但是具 体的投资运营办法还在论证。养老金是企业和个人交的钱,是保命钱,所以一定要本 着“安全第一”的原则。
尹蔚民表示,在整个养老金投资运营方案没有确定前,会选择个别省市进行投资 运营试点,两会后开始运作。至于是否成立管理养老金的投资运营机构,尹蔚民表示 ,方案在进行研究“我们会积极推动”。但他强调“大家不要误读,以为养老金投资 运营就是进入股市,我们会有多种投资方案的组合。安全是第一位的。”
黄泽民也认为,从养老金和股市综合来考虑,养老金入市是大势所趋。首先,目 前养老金收益较低甚至亏损,因此需要新的途径保值、增值,盘活养老金的意义重大 ;其次,借助养老金入市的强大外力,可以反促股市更加规范、健康发展。而在实际 操作中可采取循序渐进、逐步投入,以降低风险。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则表示,“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积极 稳妥推进养老金投资运营。“‘养老金入市’的概念,其真正的意义是指投资运营。 投资运营是国际惯例,我国已经在做。将来有一部分地方基本养老基金,也有可能投 资运营。”戴相龙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则表示,针对养老金贬值 的状况,国家应尽快研究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的具体办法,但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不宜 入股市,因为股市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很大。建议能参股投资国有垄断且盈利稳定较 好的企业,如移动、石化、银行等企业,以国企利润确保资金安全和增值,同时国有 企业的利润每年要拨付一定比例到社保基金。
A股不缺钱 但缺投资价值
相对于养老金的入市,多位学者认为,入市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如何改革以使 得A股市场从一个过度投机的市场转向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 示,养老金这么大的基金入市,首先要考虑市场风险,即使是真入市,也要有一个过 程。入市要有一定的比例,真正进入到股票市场中的不会太多。另外,本来养老金入 市要想保值增值,通过上市公司业绩的成长和分红,分享利润,这才是正路。但如果 是在严重过度投机的市场,因炒作或直接操作赚了钱,这就会产生一个悖论。“股市 大跌,你却赚了钱,你是在用股市赚取老百姓的钱给老百姓养老。”贺强强调,最重 要的,不是养老金入不入市,而是如何建立一个真正规范的、没有三高现象、真正具 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市场。
黄泽民则认为,此前,养老金入市在各界也喊了很多年,但多数时候都是股市二 级市场投资者在跌得无法承受、希望政策层面救市时的短期看法,这种看法寄予其平 准基金属性,本质上违背了养老金自身资金属性和对盈利的要求。
刘纪鹏则认为,在资金的问题上,中国的钱并不少,不缺养老金这点钱。而是中 国股市制度上的偏差还没有找到,认识还没有统一,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让养老金入 市,养老金的承受(风险)能力是很差的,发生一点亏损,舆论上将引起轩然大波。 制度问题不解决,养老金匆匆入市,面对着市场双向扩容、双重减持、股市中的一二 级市场脱节、公平不够、效率极低等问题,其命运是十分令人担忧的。从这个意义上 看,制度为先,发现问题并统一认识,解决制度上的缺陷,养老金再入市才可谓时机 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