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996 0
2012-03-09
 【两会特别报道】税中国  编者按:关心你的100万
  这一辈子要交100万的税?
  没错。这不是富豪们的故事,而是你,我,这样普通的工薪阶层身上正在发生着的现实。
  这个让你我心惊肉跳的数字,远远大于我们每个月工资单上的缴税额,因为大量的税都被中国现行税制所遮蔽。
  在以流转税也就是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中,70%以上的税收额来自流通环节中企业所交的增值税营业税等。但实际上,许多企业往往将税钱加在商品中,一环环悄悄转嫁给消费者——我们吃每一顿饭、看每一场电影,甚至是睡觉时都在交税,因为脸上用了护肤品而空调或暖气正在运转。
  税收近9万亿,同比增幅22.6%,这就是2011年中国人纳税的现实。自2004年起,中国一直在提“结构性减税”,但财政收入非但没有减少,甚至连减缓增长也没有,每年增长速度都比GDP快十多个百分点。这还不包括在税之外,更为庞大的而且根本找不到统计数字的“费”。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税改成为最热门的焦点话题之一。截至3月4日下午,在总共42份财贸金融类提案中,有关税的提案就占了13条之多。
  但不幸的是,税收迷宫导致了一系列财政幻觉。老百姓(尤其是公务员)以为靠ZF“养活”,而ZF以为靠纳税大户国有企业支撑。这个迷宫也造成了全社会“税感”的模糊,人们普遍感觉“税痛”,却不知究竟痛在何处,又如何缓释。
  今天,南方周末(微博)将探照灯投向,税。因为在一个现代国家,人民与ZF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体现,便是税收。
  恰恰是每一个纳税人,养活着ZF、机构与每个公务员,而掏钱的人,当然应该理直气壮地关心我的钱去哪了,当然应该公开辩论以什么方式交多少钱更合适,当然应该勇敢抗议那些不合理的税和费。
  这些税制常识,在中国依然还是需要广为传播的“稀缺”理念。这是转轨的艰难之处,也是必经之途。
  本期专题,我们关心两会上的税提案,关心代表们的“税感”与“税声”;我们感受中国的“税痛”,和公民如何议税;我们帮助纳税人向税务人员提出问题,进行诚意的民间对话;我们努力走出那些税的争议与误区,也眺望一下香港如何减税如何议税;我们期盼税能变得更简单更直接,更希望能减点儿。
  今天,我们一起来关心自己的那100万。
  一张隐蔽的税网,悄悄将大部分中国人都牢牢缚在其中。 (何籽/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