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楷题不改近,信息权力就失尽
一般人对于电脑打字,感觉不如意的地方就是重码字太多,由此造成了输入速度慢和错字太多。因此往往埋怨“专家”们“为什么不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呢?”其实,专家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没有少动脑筋,全界的电脑专家们已经费了30年的时间了,想了无数办法,出现了“万码”奔腾的局面,没有一个方法能解决这一问题的。为什么?这是由汉字楷体形式本身决定了的。本来就是高粱,非得想用它来做出豆腐来,岂能办到?
机器电脑处理文字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用文字的构字元件“组字”。第二种是把一个个文字整体当作一个个小图形,定义上每个字的原码名字,当成字模,存在字库里,需用时,通过输入其名字,从字库里把它们叫出来。这叫“调字”。
英文单词是由26个字母元件构成的,而且每个字母都是规范的标准件,单词的字母组合方式又是很有规律的(从左至右地排列)。所以,电脑里只要存有26个字母模,就可以用键盘组建出任何的英文单词来,并且单词怎么写,键盘就怎么打。处理过程是:单词---字母---原码---英文字母键盘代码----人----英文字母键盘代码----原码---字母----单词。通过这一过程可以看到,电脑是直接用字母组字的。这种直接组字的方式,是英文自身的结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
对于构字元件无规范标准,组字方式无统一规律的汉字,机器电脑是无法用“组字方式”处理的,只能用“调字方式”。调字的处理过程是:中文----原码---英文字母键盘代码----人----英文字母键盘代码----原码----中文。通过这个处理过程,可以看到,中文的处理,是借英文作桥梁来过度的,通过英文的过度,才能将整个汉字从字模库中调出来。所以,它是以英文处理为基础的,也就是挂接在英文信息上的。只要这种“挂接关系”不改变,楷字的“电脑输入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然而,只要“汉字”不改进成具有规范标准的构字元件和统一的构字规律的“新体”,它就必须挂接在别的文字的信息上。再加上汉字同音字很多的情况,重码字、词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这就构成了“汉字”、“信息”、“挂接”三者的互锁关系。有人把这种“互锁关系”的解扣寄希望于电脑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不懂电脑工作原理,误认为电脑如神的人的幻想。
因整字处理而带来的输入重码问题,比起来还是次要的。主要的在于它使中文信息系统失去了独立性。英文信息系统若有一点变动,中文信息系统也必须随之变动,否则就全部瘫痪。这等于把自己所骑的马的缰绳交给别人,马向哪里去,全由别人驾驭了。
失去独立性的信息系统,还有先进性和保密性可言吗?有人以为在中文信息体上加上密码就保密了。其实,英文键盘代码是有限的,那么原码的组合数也是有限的,在每秒运算万亿次以上的电脑面前,这种密码就如我们用1、2、3,这三的数编的密码一样好破。另外,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处理程序,汉字库等等,那一样竞争过外国?为什么?因为他们掌握着基础的东西。中国的电脑信息市场和基础的电脑硬件市场,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别人手里。中国每年送给人家千百亿美元的版权费,专利费等,还落了个“制止侵犯知识产权不力”的口实。还要感谢人家为了“友好合作”而“白送”给中国很多“免费大餐”的恩惠。其实,这类“免费大餐”,再加上两粒“味精”,就变成“收费大赚”。这就是新时代的“科技租界地”和“科技殖民”方式。
多花点钱,看来不足为怪,使用了人家的东西,付给人家钱,理所当然。谁叫你不会造呢?为了方便,或者为了“破财免灾”,花就花吧。可是现在的问题是,破财免不了灾,像花钱买了“鸦片”似的。在信息决定胜负的时代,不能独立自主的中文信息系统,就变成了“达摩利斯剑”。而且这个剑是自愿花钱买来的,花钱越多,“剑”就越大,离脑袋约近。但是现在有人却不看这种危险,“吃得香,睡得稳”,自己已经是人家的“殖民地的羊羔”了,还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英雄”。可悲不?
一切“不愿做科技奴隶”的中国人,是不愿意让“科技租界地”继续扩大的,更不希望“科技殖民”现象在中国永远存在下去。怎么办?那就是改进汉字,把楷体改进成“意、音双表”的新体汉字。只有这种新体汉字,才能彻底消除这种“信息科技殖民地”。电脑里只要存有这种新体汉字的417个构字元件模,只用61个汉语拼音字母(民族笔画的)的键盘,就可以组建任何新体汉字,字怎么写,键盘就怎么打。中文处理过程是:汉字----字母----原码----汉字字母键盘代码----人----汉字字母键盘代码----原码-----字母----汉字。与英文处理过程一样,直接用字母组字。所以,用61个字母,就可建立起独立自主的中文信息系统,彻底解决了“挂接”带来的一切问题。
有人认为,为了解决电脑的处理问题,就把千年不变的“宝贝”楷字改了,不可惜吗?可惜与否,要用它的得、失对比的社会价值来衡量,而不能用个人的得、失感觉和价值来衡量。那些顽固地“保卫”楷体字不变的人们,就像当年昏聩的清朝官僚一样,在英国已经是世界霸主的时候,还自欺欺人地宣称,大清是天下的中心,宁要马车不要火车。不过这类人应当看到这样一种历史事实:当年,在社会变革潮流到来的时候,英国、日本等国的皇室开明,顺应了变革,至今仍享受着社会进步的成果;而中国的皇室,既愚昧又顽固,极力反抗改革,不但没能阻止社会的前进,连皇室也被改革大潮冲得荡然无存了。
山东临沂 孙振坡
200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