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阑珊处
天气不错,今天出去逛了一下,漫长的街道,由于走反了方向,居然找不到一家中国银行的网点。跟老大、康健通个电话,得知,老大在晒太阳,康健独居宿舍。要不了多久,将跟小泉还有胖子去复旦大学那边玩玩。诶,开始以为脑子蛮好使的,认为自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东西来为自己的决策作出参考。但峰回路转,当我深入思考的时候,我发现我要处理的事情很复杂。当发现事情的复杂程度超越我的处理能力之后,我隐约明白,什么叫灯火阑珊处了。
政府工作报告说,今年GDP增长目标为7.5%,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下去,也即是说,每投资一块钱,需要13.3年才能收回本金。在股市上,也就是说,市盈率到了13倍,就正好与经济增长合轨。目前上证综指市盈率为12.25倍,深圳成指为17.5倍,沪深300指数为11.37倍,中小板指为30倍,创业板指为38倍。整体来说,到了投资区间。这也就是郭树清在媒体上放话,老说中国股市具有投资价值的原因。
但是有一个问题,7.5%的经济增速市盈率为13.3倍,如果经济增速为2%,那么是否可以说50倍的市盈率就到了价值区间呢?很显然,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经济增速如果为2%,那么,一方面,股价可能急速下跌,冲销业绩下滑带来的影响,把市盈率带到很低的水平;另一方面,假设股价不下跌,由于业绩减少而把市盈率推到50倍的水平,又有谁敢说他具有投资价值呢?所以,以经济增速来测算市盈率,从而估算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如果用资金的使用成本来预估市盈率水平,我们会得到什么结论?目前的贷款基准利率为6.56%,对应的是说,我放贷一元钱,需要15.24年才能收回本金。也就是说,15倍的市盈率是中枢值,也是我们考虑投资的临界点。从这个角度来讲,目前市场价值也显现出来。因为按照这个成本使用,我们投资股市,应该是有6.56%的年化收益率的。但是也有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基准贷款利率下调为2%,50倍的市盈率就不能说具有投资价值了。可能,我们有一种思考方式让我们做出投资决策:我们可以等待市场进入50倍的价值区间!
所以,价值投资中市盈率的决策,该用什么来作为参考指标呢?望大家教我!也许,上面的数值转变的太快,我没有考虑这之间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或者是还未有把上述参考值所能够带来的业绩变化考虑进去。但这过程的转化,该如何度量,我也一筹莫展。也希望大家指点迷津!
那么,另外一个市净率估值方法,在我们投资中经常运用。目前,上证指数市净率为1.9倍,深圳成指为2.8倍,沪深300指数为1.9倍,中小板指为3.4倍,创业板指为3倍。这东西的比较,我们除了跟它的历史作对比,还有别的参考指标吗?也请求各位贡献自己的智慧。投资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