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1832 3
2012-03-12
2011年钢铁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和2012年运行展望

来源:工信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2-03-02]

浏览次数:20

繁体 简体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关键期。受国内宏观调控和欧美债务危机影响,钢铁工业运行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上半年,钢铁产量保持较高增长,钢材价格震荡上行,出口小幅增长。下半年,尤其是进入4季度,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生产运行各项指标逐月走低,行业运行困难加重。

  一、我国钢铁工业运行情况

  (一)粗钢产量保持增长,前高后低逐月回落

  2011年,全国产粗钢68388万吨,比上年增长7.3%;产生铁62969万吨,增长8.4%;产钢材88258(含重复材)万吨,增长9.9%。从全年走势看,上半年粗钢产量逐月增加,6月份日产量达到全年最高点199.7万吨,相当年产钢7.2亿吨;下半年逐月回落,四季度下降幅度加快,11月份降至全年最低点166.2万吨,折合年产钢6亿吨,比最高点下降16.8%。

  分省区看,位居粗钢产量前三的河北、江苏、山东三省粗钢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4%、9.8%和9.7%,高于全国8.9%的增速,三省粗钢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4.1%、10%和8.3%,合计占42.4%,较去年增加1.3个百分点。

  分企业类型看,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增长5%,低于全国平均增幅3.9个百分点,而其他中小企业则大幅增长。

  分品种看,受投资增速较高拉动,以建筑用材为主的长材比重上升,而机械、汽车、造船等行业增速放缓,对生产用板材的需求增长有限,板材比例下降。2011年长材、板材产量分别为4亿吨和3.9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5%和8.6%,占钢材总量的比重分别为45.7%和44.2%,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1个百分点和减少1.5个百分点。

  (二)钢材价格波动运行,四季度大幅下跌

  2011年,钢材价格总体水平高于上年,呈现波动运行态势,大部分品种振幅在15%左右,并呈“长强板弱”的格局。二级螺纹钢全国均价为4774元/吨,较去年上涨13.9%;4.75mm热轧均价为4721元/吨,上涨10.3%。分月看,前2个月,由于铁矿石等原料成本上涨推高钢材价格小幅上涨。3月市场受加息等紧缩政策和房地产限购令影响回调。4至8月,市场呈现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格局,钢材价格小幅波动。9月起,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下跌,国内钢材需求减弱,价格加速下跌。10月份跌幅扩大,跌速加快。11、12月份进入传统需求淡季,钢价继续震荡向下,年末,钢材价格综合指数120.5点,比年初的128.3点下跌7.8点,下降6.1%。

  (三)钢材出口小幅增长,进口略有下降

  欧美债务危机影响继续蔓延,新兴市场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和高通胀的双重压力,全球钢材市场需求萎缩。我国钢材出口较上年小幅增长,总体呈逐月下滑走势。全年累计出口钢材4888万吨,同比增加643万吨,增长15.1%。进口钢材1558万吨,同比减少85万吨,下降5.2%。此外,出口钢坯为零,进口钢坯64万吨。将钢坯、钢材折算为粗钢,全年净出口粗钢3479万吨,同比增长28%,净出口粗钢占我国钢产量的5.1%。

  虽然国际市场形势复杂,出口难度加大,但钢铁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使钢铁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从出口品种看,出口板材2658万吨,同比增长7.1%,占出口总量的54.4%。出口棒线材669万吨,增长28.9%,占总量的13.7%。从出口价值看,我国钢材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1049美元,同比上涨184美元,增长21.3%。

  (四)钢材社会库存逐步下降,企业库存增加

  受春节和冬季因素影响,2011年前两个月国内钢材社会库存总量增长迅速,2月底达到年内最高1890万吨。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带动钢材需求增加,3至8月钢材库存逐月下降,8月末降至1384万吨,较年内最高点下降26.6%。9月钢贸商囤货备战“金九银十”,钢材市场却遭遇寒冬,社会库存小幅增长,并持续到10月中旬。此后,贸易商在资金压力较大和对未来看淡的情况下,屯货意愿减弱,钢材市场去库存化启动,钢材库存总量逐步减少。年末,社会钢材库存1290万吨,同比下降4.6%。钢铁企业库存钢材978万吨,同比增长8.9%。

  (五)淘汰落后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  

  2011年,钢铁工业继续加大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力度,按照国家公告的淘汰落后产能名单,预计全年将淘汰落后炼铁产能3122万吨,炼钢产能2794万吨。  

  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取得了新进展。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烧结、高炉、转炉、轧钢工序能耗均得到下降,部分钢铁企业的部分指标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77家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601.7千克标煤,同比下降0.82%;吨钢耗新水3.88立方米,下降5.02%;COD排放2.67万吨,下降11.44%。

  (六)固定资产投资维持高位,钢铁产能继续扩张

  2011年,我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呈快速增长态势,累计投资额达5111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投资1251亿元,同比增长18.4%,占行业总投资的24.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投资3860亿元,同比增长14.6%,占行业总投资的75.5%。重点钢铁企业累计完成投资15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6%,占全行业投资30.6%。

  行业固定资产高投资直接导致产能继续扩张。据钢铁协会统计,2010年末我国炼钢产能8亿吨,2011年新投产炼钢产能约8000万吨,考虑到淘汰落后产能约3000万吨,实际净增炼钢产能约5000万吨,年末粗钢产能达到8.5亿吨左右。

  二、钢铁工业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下游需求减弱,供需矛盾凸显

  2011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受欧债危机拖累增速放缓,我国钢材出口不振,国内市场压力不断加大。国家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应对国内高企的通胀压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建筑、船舶、机械、汽车、家电等钢铁下游行业增速也相应放缓,下游需求减弱,钢材消费增速下降。与此同时,钢铁企业为保住市场份额和生产边际效益因素,主动减产意愿不足,在国内外需求减弱的背景下,过快释放的产能使供需矛盾凸显。在钢铁需求减少后,减产是减少供应量,避免价格大幅下跌,保证行业正常运行,缓解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成本居高不下,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2011年,我国进口铁矿石进口平均到岸价163.8美元/吨,同比大幅增长27.1%;铁矿石价格的上涨推高了钢铁企业生产成本,钢铁企业销售成本上升幅度大于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为2.42%,同比下降0.58个百分点,远低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7%的平均水平。其中10月、11月份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只有0.47%和0.43%,创下2009年6月以来的新低。钢铁工业在成本大幅上升,产能过快释放的双重压力下,盈利能力不断下降。

  (三)中小企业大幅增产,产业集中度提升缓慢

  2011年,我国前10大钢铁企业粗钢产量之和占全国粗钢总量的比重为49.2%,较2010年略有上升,比2009年5.4个百分点的增速大幅回落。重点钢铁企业产量占全行业比重从去年的89.5%降至86.3%,下降了3.2个百分点。2011年,受保障房需求影响,建筑钢材盈利情况好于板材,为以生产建筑钢材为主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市场空间,中小钢铁企业产量大幅度增长,增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造成全行业产业集中度降低的原因之一。

  三、2012年钢铁工业运行展望

  展望2012年,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仍然很多,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再次陷入衰退的风险在加大,并将拖累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全球经济增长不容乐观,据联合国、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3%左右。从国内情况来看,预计全年GDP增速降至8.5%左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21%左右。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和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钢铁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减弱。

  预计2012年钢材消费增速小幅下降,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6.9亿吨,粗钢产量7.3亿吨,同比增长7%左右。全年钢材出口维持在5000万吨,进口1500万吨左右。铁矿石进口量增至7.3亿吨,价格较上年有所下降。国内钢材价格维持弱势运行,年内高点难以超过2011年高点,钢价将呈现前低后高的特点。

  四、保持钢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2012年钢铁工业要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抓住机遇,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全面贯彻《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减量化用钢,推进节能降耗,加快兼并重组,强化资源保障,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实现由注重规模扩张发展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提高转变,努力实现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

  (一)努力提高工业运行质量

  钢铁企业要根据市场供需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控制生产节奏,规范定价和销售行为,自觉控制产量;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各种费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完善进口铁矿石代理制,维护正常的进口铁矿石秩序。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渡过难关,提高行业经济运行质量。

  (二)促进钢铁工业兼并重组

  促进钢铁工业兼并重组稳步开展,发挥兼并重组效应。出台促进钢铁工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方案,完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体系。钢铁工业要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以符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和《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的企业为兼并重组主体,结合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和优化布局,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步伐。

  (三)继续淘汰落后钢铁产能

  继续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提供保障。完善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措施,淘汰落后要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因素。坚定不移地推进淘汰落后,按期完成年度淘汰落后任务,根据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情况,优先支持淘汰落后任务完成较好地区和企业的兼并重组方案和技术改造项目。

  (四)积极推进减量化用钢

  从上下游合作入手,加强钢铁工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共同推进产品升级。落实《关于加快应用高强钢筋的指导意见》各项措施,开展重点省区的试点工作。修订并发布《钢筋混凝土用钢》等生产标准。加强钢铁工业与下游用钢产业合作,建立船舶用钢、家电用钢、电工用钢合作推进机制,重点推动油船货油舱用耐蚀钢、家电用冷轧板和无取向硅钢片等产业化推广应用,促进减量化用钢。

  (五)提高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

  完善各种措施,提高我国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研究支持已投资境外铁矿项目的政策措施,提高海外铁矿石资源掌控力度,加大对企业“走出去”开发资源和建设钢铁厂的支持力度;探索沿边地区利用周边国家铁矿资源适度发展钢铁工业的模式;跟踪国外铁矿石贸易发展态势,积极稳妥推进铁矿石定价新模式;支持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引导钢铁企业、矿石生产商积极参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3-12 11:28:15
dingd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0 13:55:34
2011中国铅锌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日期:2012-01-01   来源:贵州局   作者:管理员   发布部门: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   点击数:373
新闻导读:2011年铅锌行业全年基本呈现了库存高企、国内供给过剩、欧元区金融危机、价格宽幅震荡、产量增速放缓等特点。
  2011年中国锌下游消费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变为小幅增长,截止2011年12月底,国内锌锭社会库存较年内的最高值减少近10万吨,11月进口锌精矿加工费均价为66.25美元/吨,进口量环比仍略有上升,国内冶炼企业开工率上升,2011年消费增速为0.84%,国内锌价逼近冶炼企业的成本底线,明年国内锌冶炼产业发展或将继续受到环保治理、供应偏紧等因素的影响。
  2011年1-11月铅产量为429.5万吨,同比增加12.4%,增速相对放缓,但产量持续增加,1-10月中国表观铅需求为380.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44.1万吨,2011年11月汽车产销169.5万辆和165.6万辆,同比下降3.41%和2.42%,由于国内汽车购买优惠政策的取消,对铅蓄电池需求造成影响。汽车行业为用铅大户,其兴衰直接影响着铅的需求,铅的下游消费不景气,在产能快速释放以及下游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国内铅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在短期内难有实质性转变,铅价将继续承压。
  2011年国内原生铅欧债危机或严重伤及中国明年上半年铅出口,尽管当前对市场的影响微弱,影响滞后,鉴于欧洲是中国铅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以铅酸蓄电池形式的)铅出口将在受到不利影响或将下跌。
  一、2011年铅锌行业面面观
  有色金属行业“十二五”规划中,铅锌品种依旧是侧重产业结构和产能布局结构调整,  2010年我国锌产量是516万吨,同比增长18.5%,2011年我国锌产量开始放缓,铅产量增长15.1%,加快10.6个百分点;锌产量增长3.5%,减缓20.3个百分点。2011年中国的精炼锌产量将较今年增长近4%,消费量上升了7.8%,大约350000吨新产能预期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工生产,这些额外的产能将大多反映在明年的产量上,2011年10月份,我国生产锌47万吨,同比增长2.09 %。1-10月,全国锌的产量达433.86万吨,同比增长3.43 %,在前三季度持续保持增长的背景下,预计全年锌矿需求520万吨,同比增长6.1%,争取到2015年我国锌矿产原料保障能力达到50%,
  “十二五”还提出要大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发展下游深加工产业。2011年以来,锌价格偏弱发展锌产品深加工有助于扭转企业经营被动局面,实现价格风险的有效控制。
  2012年在产量进一步增加的同时,锌消费需求将继续减速,而下游企业的开工率还将继续下降,这对2012年的锌价构成较大的压力,今年锌加工企业年底用工难的问题较往年有所缓解,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降温以及出口低迷,估计中国锌需求将放缓。原定2011年计划投产的新建产能超过100万吨,实际投放的新产能不足一半,并且大部分是在7月底之前投放,国内冶炼企业开工持续维持低位,根据对国内重点锌冶炼企业开工率的月度调研,年初企业的开工率维持在82%,二季度国内锌冶炼企业开工率稳定在77%左右,下半年锌冶炼企业月度开工率连续下降,9月企业开工率降至70%以下,近两个月锌冶炼企业开工率维持在65%左右;截止11月中旬,LME库存为75万吨,12月底国内锌锭社会库存较年内的最高值减少近10万吨。
  2011年国内铅矿产量估计达到450万吨,同比增长7.7%,2011年全国淘汰落后铅冶炼产能将近30万吨,如何控制新增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对铅行业尤其是铅蓄电池行业而言,责任重大, “十二五”期间,铅冶炼行业总产能将控制在550万吨。
  二、“血铅超标”引发全国范围内“肃铅”风暴
  “血铅”牵涉范围及广,从世界最大铅蓄电池厂商,广东省、浙江省、江西省在内的各地中小电池企业均有牵连,铅蓄电池行业整治成为我国环保行动的重要任务;仅1-8月,全国发生11起重金属污染事件,9起为血铅事件;3月份,浙江速起蓄电池公司和海久电池公司相继发生血铅事件;广东河源市紫金县三威电池有限公司涉嫌血铅超标,不久企业法人被刑拘,工厂停产;
  湖北省对新增高耗能项目用电扩报装从紧受理,新的淘汰类的高耗能项目将无法上马;据称,凡涉及8类高耗能行业(电解铝、铁合金、锌冶炼等)的新建项目,须持市州经信委出具的书面差别电价初步审查意见。
  10月全球最大铅酸蓄电池生产商江森自控受血铅事件影响,经过一段时间停产整治,目前已经恢复生产;安徽省自从年初“怀宁血铅事件”发生以后,多次对铅蓄电池企业摸底排查,全省97家铅蓄电池生产、组装企业中关闭28家,停产整改46家;全国范围内“肃铅行动”风生水起,据悉,由国家环保部和工信部联合制定的《铅蓄电池业准入条件》有望近期出台,该准入条件对从事铅酸电池生产、回收处理企业的资质、规模以及资金实力均作了相应的规定,将限制低水平低技术含量项目,提高了行业门槛,目前2000~3000家的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企业可能因门槛限制被精简至200-300家,缩水幅度达到90%。
  面对来势汹汹的一系列“血铅”及“血铅疑似事件”的出现,随后,在11月3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网站登出了最新一批《铅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再生铅)企业名单》。全国32个省市中,有14个省市公布了最新整治情况。据统计,14个省市共有登记注册的铅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再生铅)企业779家。截止11月末,在生产企业共有107家,约占公布总数的13.74%;关闭取缔348家,约占公布总数的44.67%;已停产140家,约占公布总数的17.97%、停产整治160家,约占公布总数的20.54%;在建23家,约占公布总数的2.95%;另有贵州省1家在建企业被要求停建。
  目前,全国80%以上的铅蓄电池企业被关闭或处于停产状态,地方环境保护局检查了1744家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目前只有229家还在运营;环保部表示,对重点防控地区、行业和企业,进行集中治理,严格落实各项防治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直至关闭取缔,从严控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消耗型)、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截至11月底,对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39个项目退回环评报告书、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
  三、铅锌下游行业(重点子行业)分析
  镀锌行业达到锌消费量的55%,家电行业占镀锌板的消费量的28%,十二五”期末家电工业总产值将达1.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9.2%。继全球产量规模实现第一后,将实现全球销量第一,这对家电生产消费用锌的需求将会有一个不小的刺激。汽车行业也是镀锌板下游主要消费行业,大概占到超过10%的用量,从2001年到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1800多万辆,年均增幅24%左右。中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汽车销量的比重,也从2001年4.27%,增加到现在的25%左右。全世界平均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41辆,中国还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市场还有巨大潜力,国内汽车消费才将持续增长。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内汽车产业会以年均10%至15%的增速发展,有利于锌的下游需求。2012年,中国将加大淘汰铅锌冶炼落后产能力度,同时控制铅锌生产总量,加大对铅锌的下游家电、铅蓄电池、汽车行业的支持,实施多项节能环保举措,也将加大铅锌需求。铅锌供需过剩状况将得到缓解,助推铅锌价格。
  每吨再生铅消耗185千克煤(每吨原生铅消耗844千克的煤),为原生铅耗能的22%;再生铅每吨消耗水资源不足原生铅的1%,由此可见,再生铅行业也是在铅锌附加值产业中重要一环,“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了发展再生资源符合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国家鼓励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支持各行业节能减排,2012年对于再生铅冶炼发展或者将是一个机遇期,“十二五”末,再生铅产量有望达到250万吨/年,占中国铅消费的50%。
  四、铅蓄电池新标准引导来年市场走势
  今年,美国发布了儿童玩具中总铅锌含量的新规定,再次降低铅含量上限值,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相继出台了易触及部件的材料中可迁移铅含量及玩具铅含量的新标准,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也已正式实施,面对着劳动力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欧美的新技术标准压力的“三座大山”, 国内玩具出口企业而言压力巨大,更多的玩具企业的出口转向了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以规避欧美新规所带来的风险。
  与此对应的是,11月15日, 2011年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雁城衡阳举行,会上审查通过了3个全国铅酸蓄电池行业新标准,即GB/T 5008.1―XXXX《起动用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GB/T 5008.2-XXXX《起动用铅酸蓄电池产品品种规格和端子尺寸标记》、GB/T 7404.2―XXXX《内燃机车用铅酸蓄电池》,这次通过的3个铅酸蓄电池行业新标准,对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五、2012年市场预期
  明年成为推动下游消费的领域仍旧为电力建设以及公路建设两大行业,预计2012年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基调下,锌下游消费或将保持缓慢增长,锌下游消费将保持缓慢增长,增长幅度仅为0.5%,耗锌量达500万吨,冶炼企业开工率波动于56-70%之间,较2010年整体有所下降。近日国内锌锭的需求已显现趋淡迹象,下游企业的锌锭采购有所减少,相对于去年同期,年底锌锭需求低迷出现得较早,因资金压力大,企业对锌锭现货的采购相应减少。年内央行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下游加工企业资金紧张状况较往年有增无减。
  短期锌价继续弱势震荡可能性较高,受外部环境及政策调控限制,供需状况表观疲软,上行动能略显不足,沪锌价格目前已处于低位,虽不排除在形势恶化的情况下急速下探的可能性,但下方空间距当前应该不会太远,中长期来看,锌价难以摆脱区间振荡,沪锌走势跟随伦锌价格之势,金融属性仍掌握着价格运行趋势的主导权。
  回头关注铅市场,沪铅作为新上市的期货品种,同样受到国外铅价波动的影响,金融属性日趋渐强,2011-2012年全球精炼铅市场供应将分别过剩18.8万吨和9.7万吨,2011年全球精炼铅需求将增长6.1%至1015万吨,2012年增长4%至1056万吨;2011年全球精炼铅供应将增长7.3%至1034万吨,2012年将增长3.1%至1065吨。短期内,铅价跌势还未束,建议观望为宜;铅酸蓄电池是铅的主要消费领域,美国近期的数据显示,汽车销售强于其他行业;国内冬季正是蓄电池消费旺季。基本面对铅价构成一定支撑。
  目前欧债危机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大宗商品持续承压,而短期国内市场上铅供大于求的状况也未有明显改善,且临近年末现货铅市场交易清谈,沪铅后市不容乐观。铅价9-12月一直在2000美元/吨左右,此期间上海地区铅现货也在5000元/吨关口附近震荡,国内铅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在短期内难有实质性转变,铅市在供过于求的供需格局下,以及铅库存继续攀升等不利因素多重作用下,沪铅尚不具备反转条件,中长期走势将依旧偏弱,仍有一个震荡寻底的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0 13:55:52
2011年铝市回顾与2012年铝市展望

日期:2012-01-01   来源:贵州局   作者:管理员   发布部门: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   点击数:273
    2011年,宏观经济以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的宏观经济调控为主。上半年防通胀压力较大,以致于前半年央行连续六个月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紧缩的货币政策打压下,铝价在成本价上方振荡,8月达到铝市全年峰值。但因年初商品住房限购政策逐渐在全国范围内落实,房屋投资热情受到打压,加之7.23事件后,众多高铁项目戛然而止,铝需求市场进一点受到影响,受此影响,下半年铝价基本从高位回落,再次跌回成本临界点,全年铝市呈现先扬后抑态势。
    2011年宏观经济回顾:主流抑制通胀见成效
  经济工作会议决定了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所以,在1-6月央行连续六次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水平。7月之后由于受欧债危机的影响、CPI指数渐渐回落,7~11月间货币政策也以不动为主,待受欧债危机影响经济放缓迹象明朗,宏观经济调控也释放出由严转松的货币信号,在连续两年12次调高准备金率后,于2011年12月5日首度下调0.5个百分点,这也预示着两年来紧缩的货币政策转向放松。

  2011年铝价回顾:全年铝价先扬后抑
  2011年铝价可以用“先扬后抑”四个字概括.上半年在下游加工消费旺盛,出口拉动、通货鼓胀等因素响素下,铝价上冲18000整数关口,期市主力合约最高价在8月冲上18660之后再度回落,以致年底受欧债危机的担忧,铝价开始大幅回落,以致下半年中,主力合约跌破16000大关,至15705.长江现货铝最高价18650元/吨(8月3日),最低价15810元/吨(11月24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