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02 0
2012-03-14
2012目前发生的事件已经证实一个全新的全球不对称模式。由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动荡和凋零的经济前景,富有的经合组织国家和其国家内的中产阶级担心其地缘政治地位的削弱,以及社会流动性的衰弱。然而,在许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乐观情绪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在许多发达国家,这种前所未有的财富转移引发了保护主义,例如法国号召去全球化。同时,在许多新兴经济体中,骄傲感有的时候会伴着一些自大的痕迹表现出来。在西方数十年的盛气凌人之下,他们的表现有一点幸灾乐祸的味道。但是,正是由于世界的发达国家、新兴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们要么共同摆脱这场危机,要么一起陷入一场自20世纪30年代从来未见的危险境地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种全新的世界经济产生了。在这种新兴的经济模式中,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采取了出口导向性发展模式,因此他们提供给工业化国家原材料和家居用品。这种新型经济毫无疑问非常成功:在20世纪,摆脱贫困线的人比过去2000年摆脱贫困的数量还多。同样由于廉价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增加了他们的购买力,经合组织国家变得富有。

  但是这种模式同时削弱了富有国家的社会结构稳定性,扩大了不公平性,使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口失去了劳动市场的就业岗位。再者,这同样造成了目前困扰我们的经济不平衡。想要抵消不断扩长的不公平性和缓慢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经合组织国家通过大量贷款的方式来刺激消费。贷款包括公共贷款(导致了欧洲公共信贷危机)和私人贷款(导致了美国次贷危机)。

  如果经合组织国家的主要能源和制造业商品的供应商没有成为它们的债主,这一切就不可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颠覆的重要时期,世界上的穷人们正在财政支持世界上的富人们,这导致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事实上,当今金融部门的过于庞大主要反映出了这样的趋势---将新兴市场国家的不断增长盈余回收来弥补富有国家不断攀升的赤字。

  直到最近,这种动态趋势被看作是短期的。新兴国家的增长会必然导致全球工资和价格的融合,因此使经合组织国家凋零的制造业重新焕发光彩。在世界新兴国家的人口过渡会增加国内市场的发展,储蓄率的下跌以及全球贸易的重新平衡。

  这在理论上可能会实现。但是这种过渡时期的持续时间,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这个节骨眼上,被很大程度上低估了。“扭转匮乏”---大量的男男女女积极参加全球经济,再加上曾经这个自然资源丰富的世界面临不断增长的可见限制,从两个方面使过渡时期在不可预期的范围内延长。

  首先,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已经无法期待原材料价格下降。而这正是危机时期的一种经济平衡剂。考虑到新兴国家的不断增长的市场需要,自然资源的花费必然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

  其次,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在经历过20世纪全球劳动力市场人数翻倍之后,另一批“工业储备军”在中国已经不断壮大。同时这一数字在全球发展中国家30亿居民中也不断上升。

  通过减少经合组织国家和其新兴市场国家债主间的财政不平衡来迅速重新平衡全球增长十分危险,因为这对前者会造成巨大的萧条,然后殃及到后者。再者,因为据估计新兴国家会和经合组织国家产生贸易逆差,他们的国内市场归成为促进全球增长的推动力,因此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

  如果这种分析是正确的,一种新的全球重新平衡策略就需要在非富有的经合组织国家中的其他展开。在发展中国家实行新的发展模式至少会提够一些全球经济目前急需的市场需求这一缺失的部分,这些发展中世界包括部分南亚、拉美以及非洲,这些地区并没有采取出口导向性战略。

  这种设想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三种动态模式的结合。第一,必须加快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间的贸易往来。因此需要建立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那种消费-供求关系。第二,必须发展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个内部市场从而促进更多的国内增长。第三,必须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流入,这包括官方发展扶持和海外直接投资。这些资金不仅仅要来自工业化经济体同时也要新兴经济国家和石油出口国家也要做出相应的努力。

  从世界最“底层的10亿人口”回收全球的盈余为全面检修全球的标准经济模型做出了预测。这种标准经济模型认为亚洲的经济奇迹可以复制。毕竟,即使从现在到2050年整个世界都取得巨大的经济增长,世界90亿人口中仍旧会有20亿人口每天的依靠不足2美元的金钱度日,还有10亿人口仅仅拥有比这一数字高一点的可支配财富。

  全世界的穷人是不应该被视为世界的一个负担,这对新兴发展国家和富有国家来说是一样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浪潮中,他们是我们最佳的逃离危机手段。




作者: 法国开发署署长 让-米歇尔塞维里诺、法国外交部发展经济学家 奥利维尔雷  来源: Project Syndicate 2012年03月13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