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1756 9
2012-03-14
中国人一直以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对对庶民百姓的歧视。歧视不是的。“上”的真是含义是尊重,“下”的真正含义是排斥。这两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其实翻来覆去就一个一个意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知大家看明白没有?
      出现这种混淆的原因,一是断章取义的结果,二是某些人出于借此斗争的考虑,故意曲解文本原意,蒙蔽老百姓。


      还得多说一句,我们的学术道德监督,也应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3-14 12:04:30
顶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4 12:12:03
还是做医生好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4 15:02:05
顶楼主。
不过大部分人的理解还是不一样,如下面这个解释(转自网易新闻”刑不上大夫的历史演变“)
对“刑不上大夫”之意蕴,孔子曾作出过经典阐释。《孔子家语》记载,孔子的学生冉有曾求教于孔子:先王制定法律,规定刑不上大夫。如果大夫犯了罪,就可以不适用刑罚吗?孔子作了这样的解释:对于君子的治理,通常以礼教驾御其内心,从而赋予其廉耻之节操。古代的大夫,如果有违法犯罪行为,不必直接定其罪名,以避讳不名之耻。因此,大夫犯了罪,如在五刑范围之内,不必派司法官吏对其加以捆绑羁押,而令其自己请罪;如属于重大犯罪,也不必派司法官吏对其施以死刑,而令其跪拜自裁。所以,即使刑不上大夫,而大夫也不会因有罪而逃避惩罚,这实际上是礼教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学术道德监督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from^^uid=37981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4 15:07: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4 15:30:10
楼主无聊
关于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语出《礼记》
古来就有很多种争辩
孔子也专门对此进行过解释,他认为“刑不上大夫”是指对大夫这种国家高级官员犯罪的惩罚应通过官员本人的羞愧自裁来实现
你就用两句话,把别人的思想全给否定掉了,就剩你的说法最权威?
希望你写论文时不是如此武断粗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