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高校院系合作版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877 20
2012-03-16
这里简要列几段
有需要看的 下载附件


中国过去惯用的“宽财政、紧货币”宏观调控模式,将逐步转变为“收敛财政、灵活货币”的政策组合。若逐步释放资金供给和需求,中国经济可能“软着陆”

  观察中国经济问题有很多视角,核心是ZF经济活动,甚至能以此明显区分不同时期的中国经济特征。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概括近八年来的中国经济,最本质的特征是财政的扩张。展望下一步经济走势,若财政与货币政策调整得当,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较大。

  财政扩张的逻辑

  对于财政扩张,曾有人表示疑问,中国每年的财政收入增长那么快,而增税应该算是紧缩型财政。

  但中国的财政机制是以支出定收入的,因为尚未建立真正意义的现代国家严格预算制度,所以多是行政官员先决定任期内需要实现的几件大事,再回过头来到各渠道找钱。

  故此,税收的迅速增长不太可能形成对应的财政盈余结转至下一年。虽然这些年中国每年的税收都有20%至30%的增长,土地收入也增长很快,但多数早被预支出去了。

  正因为扩张的财政支出,ZF才产生很大的融资需求。这时一个机制被发现:住房货币化,于是土地资本化以后,ZF成了唯一的地主。经济被牵引到房地产支柱上,根本的动因还是财政,房地产繁荣某种程度上成了地方ZF的融资机制。

  所谓地方ZF的土地出让收入,最终还是来自于银行——开发商从银行获得贷款来参与土地的竞拍。更关键的是地根撬动银根。

  地产商多认为,中国的楼价高是因为ZF控制土地的供给。这话只对了一小部分。地方ZF调控住宅供地量抬价格或保价格的情况是有的,但整体上供地却是大幅增长的(每年住宅供地量只占全部供地量的30%)。

  地方ZF很聪明,知道用楼价来撬动整体地价估值水平,然后招商引资撬动银根,支撑投资的扩张。不能机械地理解“零地价”,那只不过是ZF对于投资方的价值让渡来引致投资,因为对于银行来讲,地价还是市场地价。

  这其实是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主线。土地供给是中国投资形成的最重要的基础性条件,类似于地方ZF的资本金。从严格意义上讲,地方ZF实际上也是投资方,只不过它所得到的并非投资利润,而是财政收入、就业、GDP以及日后的政治晋升。

  财政的扩张,使得中国的宏观结构近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

  比较1994年至2002年与2003年至2010年两个时间段可以发现,最近八年,中国的投资率上升了11个百分点(从2002年的0.38上升至2010年的0.49)。与此对应,中国的家庭消费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从2002年的0.44下降至2010年的0.34)。这种变化在危机后的两年中表现更为明显,投资率上升的5个点是在2009年至2010年完成的。

  剔除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之后,中国在1994年至2002年与2003年至2010年两个时间段的实际投资增速相差一倍。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3-16 10:40:34
学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6 10:44:28
L_guanjun 发表于 2012-3-16 10:40
学习学习
这些资料我是我在网上精选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6 11:23:50
wxh222 发表于 2012-3-16 10:44
这些资料我是我在网上精选出来的
辛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6 11:24:32
wxh222 发表于 2012-3-16 10:44
这些资料我是我在网上精选出来的
辛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6 11:40:24
学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