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988 1
2007-02-04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到这个程度,普及率已经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毫无疑问,对于美国人的文化道德素养的整体提高有了很大的好处。这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美国人普遍比较有礼貌,你过马路时汽车基本都让你,你坐电梯别人都会帮你按。但是,这究竟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还是有其它的原因?

美国的教育里基本上比较成功得灌输了他们的理念,他们的mental education很像美国电影中的情节,让你看了以后觉得很容易接受他们是正义的。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这些所谓高修养的行为实际上都可以从纯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理解。

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Becker)在他的书《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中,阐述了他的这一思想。实际上我觉得,他们的教育只是在成功地灌输一种他们习以为常的自私自利的理念,也就是在各个方面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美国教育中,人权和自由是一个主要的口号。在美国社会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到处可见。而且表面上的歧视也并不多。之所以重视人,个人主义大行其道,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他们人比较少,或者说,劳动力的价格比较高,人的边际效用递减得还不是那么太快。

在中国,上公交车抢座位的现象是很让人头疼的。在美国,很难看见这样的现象。根本原因是因为公交车上都有足够的座位。可是,每当公交车上没有座位时,几乎没有人让座。更有的人把包放在自己旁边的凳子上不给别人坐。由此可见,美国人是很自私自利的,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的情况下,可以给别人一点方便。

体力劳动反而比一些脑力劳动的收入高,这完全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价格机制作用的结果,并不是人的思想意识提高了而意识到要尊重体力劳动者。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没有什么人情可讲,只能去追求一种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的结果。高等教育的扩大增大了脑力劳动的供给,而体力劳动的负效应,比如工作环境不好,就要用钱来补偿。所以出现了一种表面上的“劳动不分贵贱”的情景。

未完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2-5 08:54:00
楼主从人类行为的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社会行为差异,这很正确。但从经济角度解决此类问题则有些困难——或许还应该从制度建立做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