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4400 4
2012-03-17
需求曲线告诉我们(虽然需求曲线是无法真正画出来和计算的),随着价格的升高,需求量会减少(这应该是一个大致的趋势)。那么,这和目前的买涨不买跌的现实产生了矛盾,难道需求曲线是错误的吗?
我认为买涨不买跌的现实应该有一些条件的。
1.物品的性质——具有交换价值
所谓交换价值,就是这个物品可以在市场上交换以使交换者获得货币或者其他商品或其内涵的劳动,这个时候,物品价格的上涨意味着一种上涨的趋势,换言之,这个时候买进可以保有更多的货币——从而换取更多的,比本金更多的货币,或者价值、劳动。所以,并非需求曲线有问题,而是这个时候,买进的目的不是需求,而是交换。
如果物品无法自由交换,也就不会有人去买涨,甚至没有人买跌。比如中国的军火市场,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是无法进行购买和交换的,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目前火药的价格飞涨,也不会有人试图购买,因为无法交换——无法获得利益。
2.物品的性质——具有紧缺性
如果一件物品,在一定时间内变得紧缺,并且这件商品是生活必须商品,那么,即使价格的上涨,其也有固定的需求,所以在价格上涨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固定需求会导致更多的支出,这个时候,人们为了避免这种支出,从而加大需求。
在研究需求曲线的时候,我们假定了一切条件都不改变,所以得出了需求规律,而在商品供给受到影响的时候,需求的数量和规律就会受到影响。
这个很好举例子,禽流感抢购八角,非典抢购84,核辐射抢购食盐,物价上涨囤积柴米油盐之类,都是如此(或者部分如此)。
3.人的不完全理性
上面说到了禽流感抢购八角,非典抢购84,核辐射抢购食盐这三个例子,我想可以引出这一个观点。虽然我们在研究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假设了人的绝对理性——最小支出获得最大收入的趋性。但是这种理性是绝对的(很多经济学家都进行过证明,我知道的是“平均数一半”的例子)。
在抢购八角的时候,并不是人们知识的不够,而是理性的不足,盲从和跟风,这是无法控制的。所以在买涨不买跌的行为中,多多少少也会有人的心理的作用。有的人是为了利益而买涨,有的人就跟风,最后就像滚雪球一样成为风潮。从而使需求量大大增加。
4.需求者和供给者的角色转变
前文说到交换,交换的含义从某种意义上,我认为就是从需求者到供给者的角色转变。我们知道供给曲线是价格上涨而供给量上涨,在需求者和供给者的角色转换之中,需求行为的进行必然会带着供给心里的存在,也就是说,在购买购买东西的时候你其实是为了出售而购买,这种需求其实已经不是“需求”,而是“采购”,从而和供给行为相联系,也就遵从了供给规律。
这就是为什么资本家会在价格飞涨的时候囤积物品,宁可烂掉也不出售的原因。
5.结论
第一,需求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供给因素,所以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时候,不得不进行假设,而在实际中,就要考虑更多的变量和因素。如果不考虑,就成了读死书,或许这也是很多学经济的学生无法就业的原因吧。
第二,人心叵测,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心的总和。人的心理指导行为,人的行为构成市场和市场运作。在实际中,不仅要考虑商品和物质和市场的变量,更要考虑操盘的人的心理和动机。从动机演绎出结果,这也是经济学的方法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3-17 02:15:49
看啦半天也不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7 03:52:15
需求曲线是很基本的内容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04:10:35
看不懂,什么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8:53:04
怎么觉得没有直面与需求定理矛盾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