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快乐打分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蒂姆•哈福德
问题:为你最近对生活的满意度打分。从0到10。
什么?
摆在我面前的,是英国国家统计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新出炉的一份报告。以上是报告中的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你昨天的快乐程度打分。从0到10。
你可能会问:这该不会是快乐经济学废话吧?
嗯,确实是。为你昨天的焦虑程度打分。
从0至10.
好吧。
昨天的时候,我并不焦虑,但现在我焦虑了(谢谢你的问题)。你打算问多少个问题?
就4个。最后一个问题:你人生中做过的那些事情,你觉得在多大程度上是值得做的?
好了。统计局就想凭这几个问题来改革经济政策、打造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外衡量国民幸福程度的另一个指标?我不会屏息以待。
你可能会说:我觉得你的期望值有点太高了。你连这几个问题都没回答呢。
但我不是特指我的答案。我是指大家的答案——无论统计人员问了多少个人。
他们问了8万个人。
不错,8万人不少了。不管统计人员究竟花了几百万英镑、在全国各地询问这8万人昨天快不快乐,这应该是一种具有变革意义的统计方法,对吗?我想问:你认为政府为了衡量国民快乐程度而做的事情,在多大程度上是值得的?
请打分,从0到10。
你可能会说:别逗了。
而我会打4分。我觉得这种调查可能没什么用,不过我想这也花不了多少钱。诚然,英国国家统计局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来寻找合适的8万名样本进行调查,但调查本来就是要做的,只不过多加4个问题罢了,这不会害得统计局破产的。
那么,这场花费不多、颇为搞笑的调查让我们知道了些什么?
我们从中知道的其实不多,因为迄今为止,英国国家统计局还没有拿出详细的统计分析报告。从调查中,我们知道:伦敦人的焦虑程度是全英国最高的;从调查中的三项指标来看,北爱尔兰人对生活最为满足;女性比男性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中年人更不快乐,更焦虑,更容易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
这些发现有何新奇?
我以前不知道北爱尔兰人对生活如此满足,但以前有关生活满意度的一些工作已经得出结论:中年人和男性对生活满意度更低,因此这个发现并不新鲜。
关于快乐,我们还知道些什么——除了“金钱买不到快乐”这一点?
实际上,关于快乐,我们确实还知道一点,那就是:金钱真的可以买到快乐。在任何社会里,有钱人都比穷人更快乐,更有可能说自己的生活“过得非常不错”。
我一度确信,有关快乐的研究会得出“金钱买不到快乐”的结论。
你肯定想到了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Paradox)。上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发现无法证明社会整体的富裕程度与幸福程度成正比。但这之所以是一个悖论,是因为作为个体,有钱人往往比穷人更快乐。伊斯特林悖论中有关社会整体的结论如今正受到热议。
你会说这得感谢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和英国国家统计局?
不过,如今这场热议的推手是盖洛普(Gallup)之类民调机构的调查。但我推断,英国国家统计局的努力最终会派上用场。
你可能会发觉,我显然认为英国国家统计局做得不够好。
我希望看到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能够媲美艾伦•克鲁格(Alan Krueger)和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提出的那些问题。
你可能会觉得这两个名字挺耳熟。
这两个人,一个是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的主席,一个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但在担任政治职务之前,克鲁格与卡纳曼一起,采用一种方法,详细地研究哪些事情会导致人们不快乐,比如通勤、或参加会议。
你可能会说:我知道了。这方面的研究有何成果?
研究发现:性让人愉悦,购物让人烦躁,人们喜欢享用午餐,喜欢与他人共度时光。与你的这段对话也很愉快。你不觉得吗?
译者/吴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