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303 14
2007-02-04
<P align=left><FONT size=3>我的治学态度与创作思维的根源</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有人对我说:“任何一门科学都有一定的研究范畴。如果一个天文学家去研究历史,那么他研究历史时就是转行或兼职了。</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任何一门的科学的研究应建立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对原有的概念进行阐释。如果你动不动就创造新名词,就会脱离其基础,没有人会明白你说什么,也没有人有空听你说什么。</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研究一门科学你要把握其基础是什么,范畴是什么,这一点至关重要。比如天文学家研究天文历史学,那么其主要方面是历史,并且这个历史并不构成天文学的基础。”</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言外之意是经济学人不应该用经济学方法论研究其它学科,或不应该用其它学科方法论研究经济学。然而,作为一个研究者能抱着这样的心态治学吗?</FONT></P>
<P><FONT size=3>不错,任何一门科学都有一定的研究范畴,因为这样做可以有利研究的细分,但往往也会使研究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一个天文学家去研究历史,那么他研究历史时就可以研究历史有关天文方面的记载。前段时间在人大论坛与网友交流、讨论,有位网友说我的理论不是属于经济学,可当我问其什么是经济学他却又答不上来,这就令我纳闷了,既然你说我的研究不是属于经济学,那么,你应该了解什么是经济学或知道如何定义经济学了,可他又答不上来,当然,可能这个问题不仅难倒这位网友,而且也可能难倒各位看官了吧?</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任何一门的科学的研究应建立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对原有的概念进行阐释。”但并非是教条化、呆板化照搬一些错误的传统概念,我创造新名词并非我故意显示自己的创新,而是因为在传统概念不能很好解释甚至于障碍学术进展时,我不得己而为之,不错,这样或许会影响那些视野狭窄者的理解,但从长远而言,却是一种“短痛”,想当初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定律、爱因斯相对论、甚至于许多经济学的什么曲线、什么科斯定律、什么帕累托改进的新名词新规律的提出无不遭到其学术界的排拆,可现在不也习以为常,当然,有些人不喜欢创新、只能接受现成的观念我也没有办法,但更可悲的是不懂却又不问。当然,我自认还不可与以上那些前辈伟人相提并论,甚至可以说是相差甚远,但这并没有影响自己的自信与追求,我“创造”的许多新名词也许在别的理论中可能早己有类似陈述,只是大家还不知罢了。但学科之间是可以相通、交叉的,如果非要制造学术壁垒只会阻碍学科的发展。</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研究一门科学你要把握其基础是什么,范畴是什么,”这是正确的,但须明白基础是可以深入的,范畴是可以扩展的,创造传统学说的前人并非完全理性的人,其学说只是相对于当时的学说更接近完全信息(或绝对真理)而己,而且任何一种学说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人类文化史上显示许多学科正是在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交流、汇融贯通最后诞生的。“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一种理论非要把研究规定在某一约束条件内的范围内本身就是缚茧自困!</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我承认自己是经济学的外行,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是我与网友的交流、讨论中无意发现自己在这方面有强烈的兴趣并可能有这方面的潜在天赋的,但我由于不够“专业”,经常把其它学科的理论概念工具“拿到”经济学中来,并企图解悉一些传统经济学所解不开的问题,有时我觉得这些理论概念工具是那么的有用(价值),我们都知道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正是建立在对“价值”的理论分折基础上展开的,但由于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价值论”,因此发生彼此之间水火不容,各执一方争论不休,然而世人多固执,总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去看世界,以为自己所见的就是世界的原本面目,这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佛家关于瞎子摸象的故事你也应该听过吧?人类文化信息(思想)史中各思想学派为一个问题争论来争论去,可是谁都说服不了对方,他们各自的立场(角度)出发,如果以自我为参照主体系统,谁都没有错,错的只能是对方,这本身就是个问题,大家何时能跳出各自的立场,放下自我的执着,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去把双方看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那么这个问题就化为是整体系统本身平衡调节的问题,用国学来说是“致中和”,现在你可以看到我从双方的对立中分出三种观点:①以自我为中心;②以对方为中心;③以整体(大家或两方)为中心。此三种观点,其总和实际就构成了事物互相关系的完全信息观,不过其中一种观点只是作为这个完全信息观的一程序而己。当然,研究那一种程序对自己尤其是大家都有用,将是自己尤其是大家选择的依据。</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任何一种学科都是我们人类建立在某一种目的为出发点的世界观或方法论,它们分折的层次或出发点是不同的,但又有相同、相通之处。比如,我们看到一辆车,物理学家可能会想到它的重量、体积、车身的硬度、耐热性、速度等物理属性;社会心理学家从这辆车的外形、品牌或价格等联想到它的主人可能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这辆车应该什么样的人才配有;生态学家则从这辆车的耗油量与排气量以及这些所引起的生态效应来考察这辆车;对于一个汽车美容师或设计师而言,更多的可能是应该如何设计才能使这辆汽车看起来更美观、使用起来更舒适方便······等等。所有的这些不同的学科专业有不同的观点,但有一点我认为他们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从他们的立场出发对这辆车作了“价值”比较、联系,只是这是不同层次的价值观而己。</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可见,任何学科之间虽有差异,但都可以通过“价值”这概念联系起来,不然那门学科就没有价值,而没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人类是不会去追求的。</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可参看:《<a href="http://lhyhqh88888.blog.sohu.com/32567811.html" target="_blank" ><FONT color=#96b0af size=2>构建中国人自己的经济学 </FONT></A>》或《泛系统价值优化论》<B></B></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4 21:53:0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2-4 18:29:00
呵呵,说句冒犯的话,建立体系者,非天才不可为也。来这个版面人的特点多类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4 19:07:00

完全同意楼上的

动不动就把问题谈得很大的人一般都是在学术上比较年轻的人

懂一些经济学的人从来不会说单学经济学可以把学问作的有多深,举个例子来说要理解马克思的理论应该有经济学说史和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些知识

另外自创名词不是一种好的习惯,除非你能把它定义得很好,并且前人的文章里没有相关的阐释,很多人自认为自创了理论,自创了名次,其实你的那点思想早就不知道有多少人阐述过了,并且阐释的要比你好的多,只不过你读书不多,不知道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4 21:06:00
以下是引用cluo在2007-2-4 18:29:00的发言:
呵呵,说句冒犯的话,建立体系者,非天才不可为也。来这个版面人的特点多类此。

呵呵!不知cluo兄能否对在下的见解赐教?说句比较狂妄的话,在价值论方面,我暂时好像还未见有人能指出在下的缺陷所在。但是,我自认还不够完善,只是可能未碰到高人而己,可我却更多的是遭到传统学者们的不解,即使是在国内算得是比较前卫的有名气的专家也是如此,在他们的博客与之讨论可却发现他们还并未深入研究这些话题,最后只好作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4 21:32:00
以下是引用workhard在2007-2-4 19:07:00的发言:

完全同意楼上的

动不动就把问题谈得很大的人一般都是在学术上比较年轻的人

懂一些经济学的人从来不会说单学经济学可以把学问作的有多深,举个例子来说要理解马克思的理论应该有经济学说史和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些知识

另外自创名词不是一种好的习惯,除非你能把它定义得很好,并且前人的文章里没有相关的阐释,很多人自认为自创了理论,自创了名次,其实你的那点思想早就不知道有多少人阐述过了,并且阐释的要比你好的多,只不过你读书不多,不知道而已。

版主先生你好!有点你说得对:㈠在学术上我的确是比较年轻的学生;㈡懂一些经济学的人从来不是不会说单学经济学可以把学问作的有多深,而且肯定不可能单学经济学就可以把学问作的有多深,我本人就有这种经验,我学“经济学”其实在经济学之外,这点许多经济学“专家”未必能悟到唉,我写这些东西出来未必能得到什么好处,①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得到各位高手的指点,获得进步,②澄清理顺自己的思想秩序,③把自己的发现与大家分享;㈢我创造新名词并非我故意显示自己的创新,而是因为在传统概念不能很好解释甚至于障碍学术进展时,我不得己而为之,这点我上面己说过。

但有一点我想请教,您说:我的那点思想早就不知道有多少人阐述过了,并且阐释的要比我好的多,只不过我读书不多,不知道而已。能否介绍一下,谁有研究我在《泛系统价值优化论》中的类似阐述,怎么无有听过?

我用泛系统价值优化论能沟通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价值论,它们可以吗?

我用泛系统价值优化论能解悉易经它们可以吗?

泛系统价值优化论在探索中完善,它是在下学习过程中对科学、哲学与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融通、整合的初步努力。版主先生如有不同见解可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下学习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4 22:05:2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5 08:26:00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7-2-4 21:06:00的发言:

呵呵!不知cluo兄能否对在下的见解赐教?说句比较狂妄的话,在价值论方面,我暂时好像还未见有人能指出在下的缺陷所在。但是,我自认还不够完善,只是可能未碰到高人而己,可我却更多的是遭到传统学者们的不解,即使是在国内算得是比较前卫的有名气的专家也是如此,在他们的博客与之讨论可却发现他们还并未深入研究这些话题,最后只好作罢。

指教不敢说,或许我的知识比你少的多呢。你要求人家和你辩论、看你的书,可是人生苦短,大部分人没有闲心。说实话,价值论感兴趣的人很少,从价值论开始推论中国经济应该如何如何的思路几乎已经被抛弃了。为什么人们不费心去指出你的价值论的缺陷呢?答案显然是无法和你沟通!

在网上,真正有才能的人很容易赢得青睐,只要你的思想看得比别人深、说话风趣一点。只有你确定一定的声誉之后,人家才会看你的书。我曾经瞟过一些人的书,真是百科全书,语言如同嚼蜡,加之点缀一些人民日报式的句子,实在难以卒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5 8:30:2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