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4475 2
2012-03-26
游家兴,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博士后。现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已在《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学季刊》等重要核心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博士后面上特别资助项目各一项,参与多项、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曾获第八届和第九届福建省统计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公司财务、资产定价、公司治理

开设课程: 统计学、数量经济学、SAS基础与金融计算、资本运营与公司并购


学术论文:

[1] You Jiaxing, Du Guqian, 2012,Are Political Connections a Blessing or a Curse? Evidence from Top Management Turnover in China.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2): 179-194.
[2] You Jiaxing, Luo Shengqiang,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value relevance of earnings: Evidence from China.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2009(2), 171-189.
[3] Xiao Min, You Jiaxing, 2009,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growth opportunities and investor protection,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1): 123-145
[4] Jiang Wei, Xiao Min, and You Jiaxing, 2011. 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 and debt maturity structure of firms: Analysis based o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 (3), forthcoming.
[5] 游家兴、刘淳.嵌入性视角下的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权益资本成本——来自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工业经济》,2011(6):109-119.
[6] 游家兴、陈淑敏、徐盼盼.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投资研究》,2011(9):5-15.
[7] 沈洪涛、游家兴、刘江宏.再融资环保核查、环境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金融研究》,2010(12):159-172.
[8] 游家兴、徐盼盼、陈淑敏.政治关联、职位壕沟与高管变更——来自中国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10(4):128-143.
[9] 游家兴.投资者情绪、异质性与市场非理性反应.《经济管理》,2010(4):138-147.
[10] 游家兴.经济一体化会放大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吗?——以中国为样本.《国际金融研究》,2010(2):89-96.
[11] 游家兴、陈珍珍、郑挺国.经济一体化与证券市场联动性.《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2):21-29.
[12] 游家兴、郑挺国.中国金融自由化:市场从分割走向整合——基于DCC-MGARCH模型的检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2),96-108.
[13] 陈珍珍、游家兴.基于分位回归法的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分析,《统计研究》,2009(6):79-84.
[14] 沈艺峰、宋菁、肖珉、游家兴等,上市公司治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基于1265份上市公司《自查报告和整改报告》的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9(1):8-17.
[15] 沈艺峰、刘微芳、游家兴,嵌入性:企业社会资本和企业融资结构——来自我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经济管理》,2009(2):109-116.
[16] 游家兴.谁反应过度,谁反应不足?——投资者异质性与收益时间可预测性分析.《金融研究》,2008(4):161-173..
[17] 游家兴.市场信息效率的提高会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吗?——基于R2的研究视角.《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2):110-121.
[18] 游家兴、罗胜强.ZF行为、股权安排与公司治理有效性——基于盈余质量视角的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8(6):66-73.
[19] 游家兴、罗胜强.门槛与棘轮双重效应、盈余管理与价值相关性.《当代会计评论》,2008(4):86-100.
[20] 游家兴、李斌.信息透明度与公司治理效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总经理变更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07(4):73-79.
[21] 游家兴、江伟、李斌.中国上市公司透明度与股价波动同步性的实证分析.《中大管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147-164.
[22] 游家兴、罗胜强.金字塔股权结构、地方ZF税收努力与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管理科学》,2007(1):89-96.
[23] 游家兴、张俊生、江伟.制度建设、公司特质信息与股价波动的同步性.《经济学季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89-206.
[24] 游家兴.对资产的理性定价与非理性定价之争的再探讨.《金融学季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24-141.
[25] 游家兴.理性定价、选择偏差与消费资本资产定价谜团.《经济科学》,2005 (6):65-72.

主持课题:
[1]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公司透明度评价体系与治理机制研究》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媒体情绪、投资者认知与资产价格行为: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3]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民营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嵌入性思想的分析框架》
[4] 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内幕交易规制对公司治理的反馈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单个制度的专项考察》


问答汇总:
1,坛友stormsavage:游教授好.我想请问游老师,对于一个计划采取并购进行扩张的公司,那些因素可以作为企业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依据;如何量化评估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呢?谢谢!
A:企业资产评估方法有很多种,大体可分为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每种方法又可进一步细分。这些方法没有上的优劣之分,但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又有所不同。其中一个最基本的考虑因素是公司自身属性(资产规模、盈利情况、负债情况、有形资产所占比例等等)和所属行业特征(制造业还是其它行业,高新技术行业还是传统行业)。另外,在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时,一般来说,不会只选择其中一种,会适当选择两三种方法,以便相互印证,尽可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并购的协同效应简单地说就是1+1大于2,对此,学术界更多地是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实证检验很少,一个原因就是很难量化协同效应。这是因为:并购的好处很多,除了协同效应之外,还有规模效应等等。即便我们发现并购能够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但我们很难区分这些收益到底有哪些属于协同效应,哪些属于其它效应。

2,坛友树立同级:我国现阶段对统计方面人才培养方向,主流是精算吗?统计专业就业的出路是不是就是精算方向呢?统计专业的学生又应该培养自己什么方面的能力,注意哪方面的知识的积累?
A:从目前就业形势来看,精算是一个发展比较快的就业方向。但统计方面人才培养的主流不仅限于精算,它的出路更不只是精算方向。ZF部门、银行、证券基金以及各类企业都需要统计人才。虽然需求量相对不大,但每年统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也不多,分子小,分母也小,所以统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不错的。
统计专业的学生除了加强自己统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多接触经济类、财务类、会计类知识的学习,因为除了懂得如何处理数据,还要懂得如何分析数据,而这是需要借助其它知识的积累。

3,坛友dnq:请问游老师:资本市场存在均衡点吗?如何找到或证明均衡点,理性定价和非理性定价的现有研究有效吗?对现实的投资定价有多大价值?
A:这里的均衡点是指什么?价格的均衡点还是供给的均衡点还是其它?但不管怎样,我觉得资本市场是处于一种动态均衡的过程,均衡点时时存在,但时时被打破,打破之后又会立马重塑,如此往复。
资产定价的理性和非理性之争是传统金融和行为金融论战的焦点,到现在还没有定论,而且也很难有定论。
这些争论或者一些研究成果对于投资者还是有所帮助的。比如最早发现的规模效应,后面就被美国基金经理运用到投资组合的构建上。但对于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来说,学院派的研究毕竟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在现实中,股市瞬息万变。而学院派研究更多地是从大样本中寻找可能的规律,即便发现了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可能只存在历史的交易记录中,或者说是数据挖掘的结果。比如说,西方学者很早发现动量效应,也就是赢者恒赢,输者恒输。但这里的赢者是一个组合,其中包含了上百只股票。对于投资者,让他去购买赢者的全部股票是不现实的;对于学者,让他从赢者组合中筛选出具体的一两只股票,他也是做不到的。

4,坛友jackychen0:游老师:我想问一个很多人都会想到的问题:次贷危机以来,美股到现在只下跌了一点!反而我国股市受到重创,6000多点下来,现在只有2400点左右!而且我国高速增长的经济,经济增长,肯定是由企业所创造的!那么为什么我国股市如此走势呢?难道是公司的财务概况出现了问题?如果是,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公司财务的困难呢?您是否有在这方面的独到见解呢?
A:在西方,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在中国,股市却脱离了现实经济,自行其是。这个现象已经被许多学者所证实。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制度因素。例如,中国的股市历来有政策市的之称。ZF意志对股市的影响实在太大,一旦政策有什么风吹草动,股市就会有大起伏。而中国的股民一边指责ZF过多干预股市,一边在股市不好的时候又呼吁ZF救市,这是一个很矛盾的行为。
另外,你这里的表述不准确,美国次贷危机对美国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在爆发后的年,美股也是跌得很惨。只不过在现在,从股指对比来看,它们恢复得比较快,而我们还在泥沼中挣扎。

5,坛友自由飞翔新:游老师您好,对以下问题比较感兴趣,在此先感谢您的答复。
我注意到你发的文章中有关政治关联和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您是否认为企业高管的政治关联是作为社会资本的一部分?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会产生正向还是负向的影响?(目前研究有正有负)最后,您认为有哪些方式或措施能缓解政治关联对企业运营形成的影响?(因为企业通过政治关联获得资源毕竟不是以正常的市场方式获得资源的途径)。再次感谢您的回答。A:社会资本理论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在西方兴起,至到近十年才逐渐引入到中国,它非常适合对中国很多特殊现象的解释,因此,是近年来中国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研究内容。中国是一个关系型社会,关系网络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这其中,又以政治关联表现得最为。从微观社会资本角度来说,政治关联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发展到底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有正反对立假说,实证检验结果也不是完全一致。
如果ZF关联能给企业带来额外的税收优惠、ZF采购合同、垄断行业进行门槛、国有银行贷款等等,这时候,对于企业来说更应该是建立、维持和加强这种关系;如果ZF关联带给企业的是额外的ZF干预,这时候企业的做法则是相反。但不管怎样,企业还是要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6,坛友binghe78:游老师,您好!看您做了很多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比较繁荣,就您的追踪而言,近些年公司治理的前沿问题有哪些?谢谢您!
A:公司治理研究从传统的内部治理(董事会、股权安排、高管薪酬设计等)和外部治理(行业竞争、机构投资者的引入等)研究,发展到强调制度性因素(兴起于20世纪初的法与金融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最近,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政治、文化(如宗教信仰)以及一些非制度因素(如媒体、税收、工会)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7,坛友lhplsg:游老师好,现在的公司金融领域几乎被别人研究透了,你认为还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吗?如果还有,那应该向哪些方向发展呢?现在公司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是什么?如何从事金融领域的研究呢?
A:从来没有一个领域被研究透了。但每个领域都有一个繁荣期和沉寂期,之所以繁荣,往往是一个新的理论推动使然,之所以沉寂,只不过在现有理论上学者们暂时偃旗息鼓而已,但很快这种寂静就会被打破,开始新的一轮研究热潮。建议你多看看文献,特别是外文文献,积累多了,想法就会不期而遇。金融领域的研究,现在很强调实证,所以你要熟悉计量经济学知识,熟练操作计量软件,如SAS、STATA、Eviews等等。


8,坛友lijing20072:游教授您好,我有一个疑惑,对中小企业来讲,现在中国经济的大环境下,(银行借款融资暂时很困难对中小企业来说)是否私募是他们能得到进一步大的发展的融资方式,如果私募融资的话,投资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估值以现在来看是不是低估了,仅仅把企业价值归于现金流的折算,或是在加上实物期权,那么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以及社会资本价值难道不应该算入企业价值中吗?谢谢您百忙之中在线解答我们的疑惑。
A:在国外,私募是个很好的融资渠道,但在中国现有制度环境和政策设计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还只是画着的一个饼。在中国,很多时候ZF一抓就死,一放就乱。一旦私募向中小企业开放,如果事先没有良好的制度设计,很容易对实体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所以,我很理解ZF在这方面的谨慎态度。
    对于企业而言,人力资本很重要,而社会资本在中国又显得格外重要。但这些都属于无形资产,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价值评估,这也限止了将它们纳入企业价值的计算中。

9,坛友sll0319:游老师您好!当前财务学很多学者在做与资本结构相关的实证研究,您怎么看?您觉得对资本结构的研究目前的成果是什么,有怎样的展望。您一直在做股价波动同步性方面的研究,能否介绍一下您对股价波动同步性的理解?
A:资本结构研究是传统财务学研究的一个经典题目,相关的理论层出不穷,从MM资本结构无关论到资本结构有关论,再到权衡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代理理论,再到把兴起的一些理论(如社会资本理论)用于对资本结构的解释上。但我对这块内容不是很熟悉,没办法给你一个很好的回答。
至于股价波动同步性,它指的是股价变动同涨共跌现象。也就是说,不管这个公司质地有多么好,当大盘往下跌的时候,它的股票同样会跌,并且跌的幅度跟那些差公司一样;不管这个公司有多少糟糕,当大盘往上涨的时,它的股票也会涨。这就意味着股价变动在甄别公司价值高低上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它的信息传递功能被严重削弱了。
现有研究表明,中国股价波动同步性在全球市场排名前列。这其中的形成机理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研究主题。

10,坛友flagship:游老师,您好!有两个问题向您请教
,公司的非系统风险有没有可能影响公司绩效,如果肯定的话,影响的方向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影响呢?
第二,在以后的研究中,我想分析上市公司的股价反映,比如超额回报率,上市公司针对某一事件的股价反映等。我发现很多文章,尤其是国外的文章对这方面涉及比较多,但国内似乎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还有,因为我对股市的分析这块很不熟,看国外的文章计算CAR等,觉得一头雾水。如果我想涉入这方面的研究,老师能否推荐几本书呢?
非常非常感谢!A:个问题,除非非系统风险能够相互抵消,否则对单个公司来说,它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比如对于苹果公司来说,乔布斯的离世就是一个非系统性风险,它对苹果公司的影响不仅巨大而且深远。
第二个问题,这主要涉及到事件研究法,是指一个事件(如公司并购事件、高管离职事件、盈余公告披露事件等等)对公司股价的影响。相关的研究,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很多的。很多金融计量的教材会对事件研究法做比较具体的介绍,另外,你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论文,它们在研究设计中也会对这个方法做比较详细的说明。除此之外,进行事件研究对数据处理的要求比较高,建议你学学SAS,这对于你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帮助很大。
11,游教授 您好!我想向您请教:基于您的研究,对我国股市的有效性做一个判断。{弱式,半强式}?
A: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原因如下:根据Fama的定义,市场有效性分三种,每种因为标准差异,检验的方法也是不同。即便是同一个有效性,检验的方式也很多。这就有可能导致:不同检验结果是不一样的。如弱式检验不通过,但半强式检验却通过。或者这种检验支持半强式,另一种检验又不支持半强式检验。
就我个人看来,中国股市目前还只是处在弱式有效阶段。但国内很多学者也证明了中国股市已达到半强式有效。从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12,坛友dqhdqhdqh:游教授您好:
我最近正在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票定价相关性,有些问题想请教。请问影响会计信息与股价相关性的变量有哪些,怎么发挥作用?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怎么理解理想条件和现实条件下的相关性决定?以及通过修正Ohlson模型确定的定价乘数,能否验证企业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在降低,其有效性有多少?
A:对这方面的研究不多,这里只能给你一些小建议。影响会计信息与股价相关性是多方面的,比如,会计信息质量,如果会计信息质量很低(盈余操纵、财务粉饰),那么资本市场有可能误判断,这会降低二者相关性;再比如,股价噪音大小,如果股价噪音很大(内幕交易,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即便会计信息质量很高,也不一定能准确体现在股价变化,这也会降低二者相关性。
就我所知,盈余反应系数(即会计信息与股价相关性的一个度量指标)是实证会计研究中一个重要内容,相关文献也是非常丰富的,建议你多看看这方面文献,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至于你说的另外两个问题,我没有研究过,没办法给你回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5-8 20:00:42
很高深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9-14 08:13:38
感谢楼主慷慨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