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2-3-28 13:17:3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象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表明:劳动与生产资料共同创造财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8 17:21: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8 18:29:42
龚民 发表于 2012-3-28 17:21
‘我在本文中所讨论的并不是简单的劳动权,而是劳动主权,即劳动者对劳动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支配权 ...

1、职工的民主权利本质是个政治问题、法律问题,不是经济问题;

2、作为经济权利的职工权利,应该包括:生产资料使用权(集体行使)、重大决策的意志表达权(集体行使)、生产内容及过程的主导权(集体行使)、劳动成果处分权(集体行使,与资本所有方共享)、对干部的监督权,等等。

3、“公有制不是为了资本而生产,而是为满足劳动者自巳的生存需要而生产”,这句话后半句不对,应该修改为“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而生产”。

4、公有资本的人格化代表,应包括三个方面:“来自国家机关的代表(代表投资方利益或国家整体利益)”、“来自国家授权的资本运营方的代表(代表企业的整体利益)”和“来自劳企业动者的代表(代表企业劳动者的利益)"。很明显,上述三个方面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现实利益的绝大多数方面也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具体利益上也是有一定分歧的(分别更多侧重于国家整体与个别企业、企业及劳动者的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

5、在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难道就只能由一个人来独占”公有资本方的代表“这一身份,”独享“其代表的巨大权益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8 18:43:59
龚民 发表于 2012-3-28 17:21
‘我在本文中所讨论的并不是简单的劳动权,而是劳动主权,即劳动者对劳动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支配权 ...
你说:所有权实质是决定劳动成果的归属、分配权。如果  ‘劳动者直接而言---不是企业的所有者’-----  这也就决定了劳动者不能掌握自己劳动成果分配的主导权,至于经营权就更沾不上边……

这是不正确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样说合乎”实际“,但在社会主义社会,这样说就是对”物权“的过度崇拜!

”作为主权利的劳动权“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独有的权利,这个”劳动主权利“用资本法权的相关理论是完全无法理解的。

社会主义国家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公有资本不是与劳动人民对立的”异化物“,而是为劳动人民服务的,也就是说,劳动者集体享有生产资料的使用权,而资本所有方却”无权“直接对抗劳动者集体对生产资料的合理使用,而只有在该种”使用“会损害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时候,才可以合理的引导或制约某个具体劳动者集体的具体使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8 18:55:45
所有权是”物权“的一种,用物权来支配、凌驾基本人权(生存权、发展权,其基础就是劳动权),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不符的!

在建国初期,这个问题(物权支配劳动权)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有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我们对“物权”的重视不断提高,才渐渐有了物权凌驾于人权、支配人权的“现状”。

——保护“物权”最彻底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口号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另外还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所以强调“人人”,是因为它实质上排除了“物权”,即“物权”独立于人权,其实质上是“物权”高于“人权”,甚至“物权”也高于社会的整体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8 19:58: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8 20:25: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8 20:26:49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3-28 19:58
——这表明:劳动与生产资料共同创造财富。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 ...
1、“这表明:劳动与生产资料共同创造财富。”——这不是马克思说的,这是一个阅读者的理解。我原本同意该理解的。

2、你说:混淆了“劳动力”和“劳动”的区别,所以才会发生如上的错误;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共同组成“劳动”,从而最终仍然是——“劳动”创造财富!

——这样说,很有道理!比我理解的深刻。佩服!!

3、劳动是人与工具的结合,因而是人的体力、脑力与机械力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对劳动对象的改造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社会过程,不是孤立的、纯粹的、个人化的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8 20:49:27
龚民 发表于 2012-3-28 20:25
政治归根结底是为经济服务的,职工的民主权利源出于他们经济上物质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平等权利, ...
别谈形式上的民主权利了。把民主引入经济活动中,只能带来思维混乱!

要从经济学本身谈论职工的权利,多用经济学语言,少用政治语言。这样才能抓住本质和关键。

要谈论民主必须说明:是谁和谁的民主?在什么范围内行使民主?如何行使?民主的内在机制何在?边界何在?民主过程无可避免的冲突该如何克服?如何用民主的方式达到最合理的结果?——总而言之,一句话,民主解决的问题绝不像它表面承诺的那样多,而它制造的问题绝不会比不民主更少些。

民主是有其局限性的。

从哲学上看,“民主”在字面上设计了“主体”及其“地位”或者是“主体”及其“活动”,但并没有表明“主体”活动的“对象”为何、活动的“结果”为何,因而是“有始无终”的。

民主的对象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民“,即民主+主民,即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当家做主“;另一种是”事“,即民主+主事,而凡事总是人去做的,因而”民主事“本质上仍是一部分人决定其他人或全体人如何”做“某事——如果后者是”自愿服从前者“的还可以持续运作下去,但如后者不同意、不接受、不服从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8 21:00: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8 21:19:45
充分的民主是各参与方以”利益、理性和实力“进行的”大博弈“,而博弈是有风险的、也是需要付出经济成本的!公有企业能长期承受的起该项成本吗??

在粗放型发展阶段,民主可以以【大多数人依赖并最终信服某些”先知先觉者“的提议,然后用多少有些建设性的、乱哄哄的发言来补充完善】的办法运作;但在高度复杂化和知识化、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普通劳动者广泛参与的民主该如何运作呢?——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需要长期、反复探索的!而绝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

一句话,现代企业如不依赖专业人士经营(专业投资者、专业的资本运营家、专业管理者等等),是很难真正成功的!至少,我看不到用”乱哄哄的发言“解决“真正的问题”的必然可行性。

真正有价值的决策,首先必须是科学的(它要求对可行性进行专业论证)和民主的(它要求更多的人的参与、维护大多数人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仅仅依靠民主是不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8 21:24:20
我国目前关于“国有经济”的“顶层设计”是存在重大缺陷甚至根本缺陷的。——以前用“政治活动家”来代替“资本运营家”,现在却是在“资本运营家”缺位的前提下用“高级经理人”(或“超级大总管”)来代替“资本运营家”,由此必然带来的“贪腐”之弊就会像毒瘤一样易于扩散而难于根治。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248602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8 21:27:18
一、私企中的内部分配模式(要点):

1、向国家纳税:有的不偷欠,有的时有偷欠;

2、企业积累和企业福利:按资方意愿安排或按资劳双方“有限博弈”的结果安排;

3、特殊贡献方回报:按市场机制安排,或按资贡双方“有限博弈”的结果安排;

4、劳动者报酬:一般按市场机制安排,有极小化倾向;偶尔按资劳双方“有限博弈”的结果安排;

5、资方分红或利润提取:按市场机制安排,有极大化倾向。

说明:私企内的利益博弈之所以是有限的,是因为资方有最终控制权(最后决定权);如资方放松其控制权,则内部的利益博弈会变为“充分博弈”。

二、公企的内部分配模式(要点):

1、向国家纳税:理论上不偷欠;

2、企业积累和企业福利:有制度性保障,即由国家或公有资本运营方规定,或者按企业内部各方“充分博弈”的结果安排;

3、特殊贡献方回报:按市场机制安排,或按企业内部各方“充分博弈”的结果安排;

4、劳动者报酬:同2;

5、资方分红或利润上缴:同2,或按市场机制安排。

三、结论:

1、从资方来看,公企收益一般小于私企收益;这主要是由于:

2、从劳方和特殊贡献方来看,公企收益一般大于私企;

3、上述二方面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故内部博弈的激烈程度可能会大于私企,其管理成本(特别是博弈成本)大于私企,这可能会损伤公企的活力和竞争力。——如何控制企业内部“充分博弈”的成本,将是一个重大课题;

4、对资本运营方及劳方而言,“制度性保障”是其优势,如因此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那么由之带来的“特别增益额”(如通过科技创新或制度创新而提高其个别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改进质量或开发新性能、创新营销策略、获取规模效益等),则可能增强公企的活力和竞争力。但“特别增益额”的分配机制设计中如何在兼顾其它各方利益合理增进的基础上充分激发特殊贡献方的积极性,则会成为另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e=1&from^^uid=248602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8 21:36:54
不要用愿望来代替科学!


不要妄图用政治来决定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9 08:02: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9 08:20: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9 17:43:52
2003年,李荣融上任国资委主任,当年仅有3个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去年上升至38个。李主任说:“今后数量还会增多,排名还会靠前,现在前10名的企业中我国占了3位”,李荣融信心十足,“我国企业能取得今天的成果很不容易,外国人很羡慕,美国智囊团专门提交报告说,要遏制中国必须先遏制中国央企,认为中国央企的团队力量(所谓的国企垄断),是美国垄断资本的最大威胁”。
      科特、佐利克、温德尔说,中国企业的垄断力量,正在吞噬着美国的国际市场份额。要尽快地分散消弱和瓦解这股垄断力量。
      李荣融多次提到,“现在的大好形势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首先自己不能乱”。
      “国企也有腐败问题,但解决的办法,不是简单地解散国企,这是杀鸡取卵,不能自废武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9 17:45:23
不管对国企还是对民企都要讲理”,李荣融指出,“国企与民企、大企业与小企业、国有和民有,在中国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大家是一个团队,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国家大企业倒一个,后面倒一片,国家大企业做得好,中小企业才有好日子,生产力才能提高,国家才能强盛”。要警惕有人在制造国企与民企的矛盾对立,说什么,国企阻挡了民企的发展,阻挡了改革的发展,要把国企分散化、民营化。那会“二虎相斗,两败俱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9 19:03: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8:25:46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2-3-28 18:43
你说:所有权实质是决定劳动成果的归属、分配权。如果  ‘劳动者直接而言---不是企业的所有者’-----  这 ...
无产阶级解放人类,最根本的是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其中最核心的是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并最终使“所有制问题”变成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这是因为:全部或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都是公有的,因为“资本”在组织社会生产中的作用由支配、主导变成了被支配、非主导,因为劳动者的劳动权已经上升为社会生产中居于主导、支配地位的权利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02980&page=3&from^^uid=2486024


为达此目标,必须逐步降低资本在组织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劳动者和劳动权在组织生产中的作用,而当务之急是首先克服对包括“所有权”在内的“物权崇拜”,克服劳动者(劳动权)不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不能主导支配企业生产过程的“自甘卑微”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21:18: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21:51:23
龚民 发表于 2012-3-30 21:18
‘为达此目标,必须逐步降低资本在组织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劳动者和劳动权在组织生产中的作用,而当务 ...
不要管什么公有企业的所有权归谁占有了,劳动者只要能争取到:生产资料使用权和劳动内容、过程及成果分配的主导权就可以了(哪怕是后者和资方共享也行)!

做到了这一点,就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就能大大的提高工人阶级的地位、推动人类全面解放和自由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1 07:46: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5 10:51:15
龚民 发表于 2012-3-31 07:46
方向、目的地在于车主司机把握,搭便车人有车坐就巳不易,还想车行遂已愿----空想据多!

     ...
我决不反对为工人阶级争取企业所有权至少是经营权的政治努力;

我只是认为,这是一种政治性的做法,在纯粹的经济学理论中,它不是必须的和唯一的有效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5 11:01:48
龚民 发表于 2012-3-30 21:18
‘为达此目标,必须逐步降低资本在组织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劳动者和劳动权在组织生产中的作用,而当务 ...
你说:谁也做不到能“克服劳动者(劳动权)不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不能主导支配企业生产过程的‘自甘卑微’观念!”
——这一点,我不能同意你!只要在制定《公有企业法》时规定“劳动者”的劳动具有我所说的“主权利”地位、允许劳动者代表以一定方式进入公有企业董监事会就可以从根本上达此目的!当然,如果按我对“劳动主权利”的设计修改《劳动法》,那么非公有企业的劳动者也就能在一定程度取得前述的企业主人翁地位,而远远高于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所争得的权利和地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5 11:27:03
 引用【转帖】原创]为什么不讨论劳动所有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e=1&from^^uid=2486024,【】中内容为我所加。


近几天又看到了蓝胡子农夫与丁礼庭845352等网友在讨论按劳分配问题。但是,在讨论按劳分配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明白按劳分配的权利属性。如果连按劳分配的权利属性都没有弄清,讨论按劳分配的其它问题是没有意义的。</p><p>  
什么叫按劳分配?按劳分配,顾名思义,它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是劳动者的权利要求的体现,这种权利就是劳动所有权。因此,对于按劳分配,我们必须知道它的三个基本前提:</p><p>  
第一,劳动者,劳动所有者是按劳分配的主体,只有在劳动者真正成为生产【应加两字:经营】主体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谈得上按劳分配;</p><p>  
第二,按劳分配是属于劳动者的权利要求,是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性质上属于劳动所有权--是劳动者凭借投入的生产劳动量取得生产成果的权利。其核心是“谁劳动谁所有”或“谁劳动谁受益”,与产权的基本法则是相对立的一种权利。</p><p>  
第三,只有在建立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制度条件下,按劳分配才有可能真正实现。</p><p>  
按劳分配属于劳动所有权,是劳动所有者在分配上的权利要求的具体体现,也可以称作劳动分配权。劳动所有权在生产过程中表现为两个方面,除了在分配上“按劳分配”的要求之外,还有管理上的要求,这就是“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权利要求。从这里我们看到,按劳分配作为一种权利,它性质上属于劳动所有权,是与资产所有权相对应的一种权利要求。因此,我们只有弄清楚劳动所有权的内涵,只有探讨了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的条件下,按劳分配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的。为什么我们不讨论劳动所有权呢?</p><p>  
自从国有企业引用农村经济改革经验失败之后,我们就把目光瞄准了很具活力的资本主义股份制模式上。许多人都把现代企业制度理解为股份制企业制度。因此,近几年来,人们都在热烈地讨论产权问题。从所有权到终极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从产权到物权、债权、股权;从国有产权到中央产权、地方产权及产权市场、产权流动、产权交易等等,我们始终都只是在产权的范围内左冲右突。</p><p>  
什么是产权?产权就是财产的权利。就资本主义财产的权利【应加三个字:的本质】而言,就是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有权瓜分剩余价值。说到底,【应加四个字: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剥削权利。这正是我党和我国人民经过几十年革命所要消灭的东西,正是社会主义所要反对、所要消灭的东西。我们有什么必要去讨论它、强调它、体现它呢?</p><p>  
如果说的是社会主义财产的权利,那么,国有资产的全民所有制表明每个劳动者都是权利平等的资产所有者,正因为权利人人平等,所谓的资产所有权除了说明每个劳动者都可以和其它劳动者联合起来,在保值的前提下利用公有资产、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之外,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本质上正确,但不能完全同意,财产权除上述内容外是还有其他内容的,其本质内容并不是单纯的、唯一的】,我们又有什么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呢?</p><p>  
谁都知道,社会主义要实现按劳分配,要让劳动者当家作主。按劳分配是什么权利?是劳动所有权,是劳动所有权在分配方面的权利;劳动者当家作主是什么权利?是劳动所有权,是劳动所有权在管理方面的权利。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虽然都具有了资产所有者的身份,但是,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消除了产权存在的基础【在理想化条件下如此,但现实中还远远无法完全做到】。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所谓的资产所有权已经没有意义。相反,由于生活消费的个体性的存在,社会主义劳动者在消费需要和劳动投入方面存在着差别,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所有权,而不是资产所有权【在理想化条件下如此,但现实中还远远无法完全做到】为什么我们不讨论劳动所有权而要讨论资产所有权呢?</p><p>  
苏联模式所以会失败,公有制经济所以缺乏活力,主要是因为苏联模式只是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没有实现按劳分配,没有体现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其实并没有多少复杂的原因。由于工资是直接的货币量,是预定的收入形式,实际上它不可能成为按劳分配的合理形式【很有道理!】。也就是说,建立工资制的苏联模式实际上没有实现按劳分配。由于工资制割断劳动者与公有制企业的血肉联系【很有道理!】,不实现按劳分配的公有制经济只是没有充足动力的经济,没有健全有效机制的经济,这种经济缺乏活力是很自然的【很有道理!】。因此,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所以会在世界范围内遭受严重挫折,基本原因是没有建立按劳分配制度,没有建立体现劳动所有权企业制度,没有全面体现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p><p>  
我们知道,“国有国营”“官办官管”是按照“谁所有谁管理”或“谁所有谁经营”的原则建立的,是体现资产所有权的管理体制【很有道理!】;而“职工拿工资,盈亏国家负”的分配体制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的,是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分配体制【很有道理!】。也就是说,原有的国有企业制度本来就是典型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体制。</p><p>  
八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已经充分说明了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体制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使公有制企业正常发展。但是,在今天的改革中,我们仍在讨论产权,并进行着用新的产权制度取代原有的产权制度【盲目的“产权”崇拜】。这种以错纠错的做法,能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吗?脚站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基础上,而头钻在资产所有权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套子里,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以走出资产所有权的误区【很有道理!】!    </p><p>  
理论家们,脱离资产所有权的牢笼吧【我必须说,“所有权”理论并不全错,因为至少在社会主义的低级阶段,“资本”仍具有组织社会生产的重大功能!】。进入劳动所有权的新天地,国有企业改革就会出现柳暗花明的春天!【基本赞成】</p><p>                   钟建民</p><p>                     
2006-3-27。<br/>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a href="http://www.pinggu.org">http://www.pinggu.org</a>) 详细出处参考:<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78420-1-1.html&replyID=491378&skin=1">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78420-1-1.html&replyID=491378&skin=1</a></p><p></p><p>  此文原发于本论坛“制度经济学”中。今因讨论按劳分配问题涉及到劳动所有权,因而转发在此。</p>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e=1&from^^uid=248602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26 07:53:36
马克思主义的很多理论观点都是有前提、有条件的,忽视了哲学前提和条件,盲目的“引用”、“推广”和“普及”必然会导致某种“错误”。现就笔者的粗浅理解,择要说明如下:

1、“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笔者认为:按需分配的根本前提是按需生产,为此必须满足如下条件:生产资料的完全公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生产目标和过程的高度自觉(计划性)、劳动者联合体的高度自为和互为、……

2、“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笔者认为:“各尽所能”在社会主义阶段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其所要求的社会历史条件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因而至多只能在一定条件下、范围内和程度上实现“各尽其力”。

笔者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组织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是“资本”以及作为其人格化代表的“资本家”;在共产主义社会组织社会生产的是高度自觉的“劳动者联合体”以及作为其总代表的“未来ZF”;在社会主义社会组织社会生产的的主要力量则是ZF及其授权的“公有资本运营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作用会先强化后弱化)、逐步组织起来和发展壮大的“劳动者联合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作用会逐渐地得到强化)。

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特征是: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但在短期内还无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唯一引擎)、扩大再生产(积累)“更高水平和更高速地进行(与资本主义社会比较时)”、ZF及其授权的“公有资本运营方”与“自觉的劳动者联合体”的密切合作、各参与方在“各尽其力”的基础上“按劳分配”生活资料(以货币或实物形式)……

笔者认为:公有制最主要的功能应该是:组织社会生产、保证扩大再生产(积累)“更高水平和更高速地进行”、确保劳动者联合体在生产经营上的参与权和劳动者在生产成果分配中的合理权益的不断增进、为劳动者联合体的发展壮大和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单纯地、过分地强调“公有制”与“按劳分配”的关系是不科学的和不明智的。

3、“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的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将是不可避免的。”

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如只是从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而言,是正确的、科学的,但其中也会存在着一些重大的误区,因而不能随时“套用”。

(1)任一社会的生产关系从来都不是“唯一(固定)的”、“凝固(不变)的”、“僵硬(无弹性)的”,相反,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框架内它会不断的调整和调适,即生产力的发展会不断地为自己创造出生产关系的“新要素或新形式”、从而为既有生产关系注入某种“生机”和“活力”。——谁忽视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创生”作用,忽视了生产关系的“自我更新和创新”的能动作用,谁就让自己成为一个“历史的笑谈”。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历史的互动着的,在一定的范围内和程度上是存在着某种“相互调适”关系的,也就是说,其关系是“活生生的”和“辩证的”。

(3)资本主义的灭亡,一方面是因为它无法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从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和程度上成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成了代表新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革命的对象和必须解决的历史任务,从而不可避免地引发了长期性的和社会性的“革命运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新的、更有生机和活力的、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能更好更快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已经产生并逐步走向成熟甚而得到了“社会历史性”地充分证明和广泛认可,从而在社会历史的反复选择中能够将旧的生产关系彻底“淘汰”和“埋葬”。

——就此而言,马列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预言之所以没有实现,一方面是因为“低估”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创生”作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更新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估”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建设新社会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的“历史作用”,或者至少是忽略了该历史过程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而将之设想得过于简单、容易。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哲学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248602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27 14:18:10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时代的产物,如和之前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或者和与他同时代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比较,其合理性是毫无疑问的。但在当代还原封不动的搬用,则是不够科学、不够合理的,是思想保守、或者至少是头脑懒惰的表现!

政治经济学是一种宏观经济学,而且是在近现代经济的初级阶段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学,它的历史任务是对价值如何创造和实现、如何才能有效的推动当时的经济(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究竟有无合理性……等等问题,做出某种探讨和回答。也就是说从其产生之初,就是要为某种政治目的服务的,在这一点上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之前的政治经济学的合理内容,但用其哲学和政治思想对全部内容做了”更为科学的探讨“(和以前的政治经济学相比较),最终得出了”革命性“的崭新结论,使之从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变成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并进而指导和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在全世界的普及和发展,其巨大历史功绩是不容抹杀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经过深入的反思而得出的结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学”革命性有余“而”建设性不足“。——作为对未来的”预言“或”设想“,它不能不是原则性的、框架性的和粗线条的,也就是说,从根本上而言,它在许许多多的具体细节上只能是如隐若现、”模糊难言“的。——如从这个角度看,它的成就实际上已经大大超出了”合理“的预期!

马克思并没有深入的探讨:社会生产该如何组织和如何发展,产品该如何生产,价值该如何实现,哪些东西或哪些具体做法对获得利润有帮助和究竟有多大帮助,劳动成果以及利润该如何具体的分配,等等内容。因为对马克思而言,他的目标是要打碎一个旧世界、以迎来一个新世界,而不是如何具体的建设新世界!——当从后一角度来看问题时,很多在“资本论”中被不同程度的“遮蔽”了的东西就必须被重新审视,用辩证的眼光来科学地看待(如用一分为二、联系发展、辩证否定等等的观点来看)!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248602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9 11:42:32
1、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按劳分配”只是关于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而不是社会再生产理论中“分配”这一词所涵盖的全部领域中的唯一内容和唯一原则;
2、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绝不能仅仅依靠一个“按劳分配”原则来简单化和狭隘化;
3、构建完整的“社会再生产中的分配理论”框架比对按劳分配进行所谓的创新要重要的多,也艰难的多;
4、拙见以为:第一,分配要从属生产,从根本上而言是由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决定的,是由整个统治阶级根据经济运行和发展规律以及自身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来“集体设计、安排”的;第二,真正有生命力的分配理论最重要的是要符合经济运行和发展规律,同时要能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从而能为统治阶级所接受、支持、推动和强力捍卫;第三,分配最重要的功能有三个,即维持简单社会再生产和推动实现扩大再生产、满足统治阶级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和发展需要、能调动绝大多数社会再生产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四,因此完整的分配理论不仅要与历史性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占有制)相符合、与交换和分配的社会化模式模式相顺应,而且要广泛、深刻和机制健全、运行顺畅。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248602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9 11:56:55
马克思强调:“因为消费创造出新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它也创造出在生产中作为决定目的的东西而发生作用的对象。…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内心的图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提出来。消费创造出还是在主观形式上的生产对象。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2486024

请问:有谁知道,上述这段天才的论述的出处在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