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胀是通货膨胀基础上的经济停滞乃至衰退。 发生机理
总需求中的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最终需要消费需求来实现,也即总需求完全依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利润与居民收入依赖最终销售收入,也即最终需求。这就产生了消费不足,即要求部分大于整体悖论。
为了解决消费不足,国家采取了扩大出口,增加ZF支出,发行国债,等措施。扩大出口会挤占逆差国的消费需求,不可持续;发行国债,扩大ZF支出,实质上由ZF强行扩大再生产,但由于没有改变总需求对消费需求的完全依赖结构,因此,消费不足没有被消除,只是被推后,且越滚越大,表现为国债累积膨胀;同时,上游的原材料、能源、矿产、粮食在持续不断的需求下供给不足,发生通胀,而下游的消费品由于消费不足却产生通缩,并且在上游通胀的推动下,向全面通胀演化。通胀与通缩并存回答了去年国内经济理论界的争论与困惑,参见对国内经济学家打分的论述。
在成本上涨的压力下,不少生存能力弱的企业只有采取减产、裁员、乃至倒闭,剩下的强势公司依靠积累的品牌、质量优势提高价格得以存活,由行业扩展到全社会,产量减少,失业增加,停滞乃至衰退来临。
治理方略
首先治理通胀,稳定预期,然后降低企业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扭转衰退。
为此,我们需要:
1、加大进出口关税调整步伐,降低粮食、肉类等商品的进口关税,提高食品等商品的出口关税。
2、抛售国家储备粮、肉、原材料,降低社会生产、生活成本,稳定预期。
3、加快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对冲升值与通货膨胀,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4、要实现可持续的价值补偿方式只有进行储备替代。即央行利用储备替代实现每年的价值补偿,控制经济发展速度,是经常性的政策工具。该点的数量选择有弗里德曼的成分,但货币为社会主权资本而非借贷。其值大小为当年预定经济增长速度的一半。该购买为全社会唯一的货币增量,不再发行外汇占款。比如去年GDP为20万亿元,预定今年增长速度为8% ,则央行购买数量为8千亿元。可以在资本市场上买进国产顶级艺术品、贵金属、重要原材料、战略资源等、简称央行购买。该方式立足于国内需求,实现自身价值补偿,避免了贸易摩擦,是可持续的。 平衡贸易是大国之间的必然选择,在此情形下,储备替代价值补偿即储备需求将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并列成为三大需求之一。它既能拉动经济增长,又不会发生次级债和通胀,同时可以减灾救灾。
5、推出大规模减税方案,以减少流转税为主,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
6、适度降息,减少企业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