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好友的推荐,让我在还没有成为高速运转的“工作机器”之前读到这本书。1984年的冬天,一把“野火”烧遍了整个台湾,让这个冷漠、死寂和充满苦难的地方有了光和热,而放火的人竟是一个有着男人名字的女人——龙应台。从《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到《生了梅毒的母亲》,再到《不会“闹事”的一代——给大学生》,这个柔弱、忧郁、纯真摸样的文艺女青年用一把把“野火”点亮了当时集权、黑暗、怨气冲天的台湾。二十一天内再版二十四次,四个月内售出了十万本,《野火集》俨然已成燎原之势。
龙应台的“野火”照亮了什么?与其说是当时台湾集权统治的黑暗,不如说是中国人心中渴望的民主之路。中国人追求的民主是什么?不是照搬的西方选举制度,也不是多数平庸者的民意,而是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独立思辨的能力、得以自由发展的个体的理性选择。中国民主之路的艰辛在于无法改变渗透到中国人骨子里的封建传统文化。我们向来逆来顺受、唯唯诺诺、迷信权威、不善思考,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当看到西方民主带来的益处,我们一边哭着喊着要民主,一边却随波逐流,找不到自我。其实,在缺乏个性和对人生独立思考的情况下,所谓的“民主”只是“为我做主”的“主”,而非“独立自主”的“主”。因此,真正的民主应建立在个体具有独立意识的基础之上,否则将会被多数平庸的、缺少主见的、被权力所腐蚀的民意所绑架,成为“伪民主”。龙应台并没有简单地批评集权ZF,而是直指深受传统文化束缚的个人因素。她认为,“人,才是黑暗的来源”,“几流的人民就有几流的ZF,就有几流的社会,几流的环境”。
独立意识的缺乏,让我们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步履维艰,而教育对独立意识的压制,让我们离民主越来越远。80年代的台湾,中学生整齐划一、听从命令、服从管训,大学生没有个性、服从权威、欠缺独立思辨的能力,就这样,中学成了“机器人中学”,大学成了“幼稚园大学”。当我合上《野火集》,从图书馆的座位上站起,看到黑压压一片为考证、考研而拼命的社会未来“精英”,想起那些正在“机器人中学”甚至“机器人小学”为考上“幼稚园大学”而服从教育管制的“祖国花朵”,心中不禁感叹:如今的大陆不正处在80年代台湾的困境中吗?现实告诉我们,大陆需要更多的“野火”,而我们责无旁贷,因为这里是我们世世代代的家。正如作者所说:“四十年后的台湾,有想走而走不掉的人,有可以走而不走的人,也有一心一意在这儿今生今世的人;不管哪一种,只要他把这里当‘家’——心甘情愿也罢,迫不得已也罢——只要他把这里当‘家’,这个地方就会受到关爱、耕耘、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