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三个投稿例子:
1.投稿《广东社会**》。我用普通挂号信寄往他们编辑部。一个月之后,打电话去问审稿进展。接电话的是个年轻的女性。她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详细的说了我的姓和名。她查询之后说“不好意思。没有你的来稿。”我说我寄的是挂号信,再查,还是“真的没有。”这时,我想应该是邮局出错了。查询结果却是我寄信之后的第三天编辑部已经签收。我再打电话给编辑部,说“你们某月某号已经签收,为什么说收到呢?”。再次帮我查,说“不好意思。把你名字写错了。”问审稿情况,她说她不知道,要我等,如果两个月没有消息自己处理。通过这个电话,我发现该编辑部工作马虎,对投稿作者不负责任!
2.投稿《国际**合作》。北京的一个刊物。用电子稿投的。投完之后,编辑部信箱会自动回复。投稿之后快一个月的时候,电话去问审稿进展。接电话的也是个女的。问我什么时候投的?稿子题目是什么?我一一说了。回复是“我们没有收到你的稿件”。他们的邮件回复我还保留着呢。能这样对待我们作者吗? 通过这个电话,我觉得打电话去编辑部确认有没有收到自己的稿子是必要的。不然,他们说没收到。我们却还在傻傻等几个月!
3.投稿《台*研究》。北京的刊物。第一次打电话,说审稿周期6个月,没那么快。于是继续等。4个多月过去了。忍不住再电话问问。他们说“稿子没通过”。编辑啊,一年有几个6个月啊?!让作者苦苦等着! 通过这个电话,觉得作者苦等审稿结果是不行的。电话可以尽早知道稿子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