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目前中国知识界的一个普遍现象是缺乏严格的逻辑,总是被一些先验的教条所束缚。这使得目前中国知识界大多数人或者无知,或者无良(心)。为了对知识界的反知识行为进行清理,下面发起一系列文章专门对中国知识界的一些明显的缪论进行辩驳。
民族政权与外国殖民政权的比较
文/王羹渊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经历了一场新启蒙运动。各种流派的知识分子基本上能够在一个模糊的价值共识基础上进行讨论,但是进入到1990S年代之后,中国知识界原先在价值上存在的共识迅速土崩瓦解,从而中国知识界内部的分歧迅速公开化。到了今天,中国知识界已经完全四分五裂。笔者认为最大的分歧,却是知识与反知识的对抗,真理与反真理的对抗,这些对抗表面上看起来是学术争论,实质却是善恶的道德对抗。本文主要讨论民族政权与外国殖民政权的比较。以后系列文章会推出其它主题。
从政治学的基本学理来看,一个国家的政权应该为这个国家的公共利益服务。所谓公共利益,说到底也就是全体国民的利益而绝不是大多数国民的利益,当然更不是少数国民的利益。因此,一个国家的政权的好坏,说到底也就应该用道德终极标准——在义务论看来是增加每个人的美德,在功利主义看来是增进每个人的利益——来进行评判。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权符合道德终极标准,那么这个政权就是优良的、合理的、有道德的政权。否则就是一个恶劣的、不合理的、不道德的政权。
因此,评判一个政权的好坏优劣的根本不是看这个政权的掌握者是什么身份,他是所谓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地主阶级还是猪狗阶级。关键是看政权的公共政策实践是否符合道德终极标准,增进了每个人的利益。
从政权掌握者的民族身份来划分,可以分为外来政权与本民族政权,从政权的优劣来划分,可以分为善政与恶政。因此,两种标准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政权划分为四种类型,
善政 恶政
民族政权 本族的善政 本族的恶政
外来政权 外族的善政 外族的恶政
一个智商正常的人,显然会认为本族的善政、外族的善政这两种情况要比本族的恶政、外族的恶政要好。
但是为什么通常情况下人们却总是非常厌恶外国殖民统治而要求本民族独立主权呢。
这是一个非常容易混淆是非标准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在选择政权时,到底是按照统治者的民族身份来选择还是按照恶政与善政来选择。目前中国许多年青人,他们往往混淆了上述两个标准,把统治者的民族身份作为唯一选择标准。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
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清理人们这种不易觉察但是却经常犯的错误思维定势。
人们选择本族政权胜于外族政权的唯一依据,是在于假定本族政权比外族政权要更加善政。但是这只是一个假设而并非真理。因为世界历史发展表明,一些外来政权比本族政权更加善待人民。比如说香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后,英国统治者基本按照英国本土的法治方式来进行治理,这使得香港在英国统治下比在唐、宋、明等汉族政权统治下更加发达,当然也超过了满清政权的统治,英国统治下香港人民的自由程度更高。
因此,我们一定不能混淆政权的善恶标准而代之以民族标准或身份标准。
从这个角度来看,评价一个政权好坏的根本是看善恶而不是看统治者的民族身份。因此,民族主义不如善恶的道德评价更为重要。民族主义绝对不可能是终极标准,不可能是终极价值标准。因此,中国的年青人们,应该学会使用善恶标准而不是民族标准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