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实验室 发表于 2012-4-9 17:53 
1》据我所知,根据佛教,“色即是空”。
无论头脑中还是,显现实中的兔子(色),都是空。
既然是空,还 ...
回复:
1》你等于什么也没说。
现实中的东西到底存在吗????
需要正面回答。
2》这不需要假设。
(1) 有人们读书的动机,可知。动机是明确可知的,因而结论也是明确可知的:大部分读书的动机
是"读书基本上是为学习生产技术,用来生产物质资料;所以读书的目的是物质生产。
至于精神,似乎是次要的."。
(2) 和现实生产的直接可观测的关系,可知。“读书基本上是为学习生产技术,用来生产物质资料”从而
能更高效地生产人类存活和发展的资料。
3》“火箭上天” 难道只是一个“梦”,难道只是一个“贪“,难道只是一个“错误"???
根据《东方经济学哲学》,人类的生产,根本目的是存活,另外是发展。后者其实从属前者。
“火箭上天” 就好是人类(整个人类,而不是某个国家)的一个重要进步。
4》
我不否定佛教的历史意义和贡献。 但是根据《东方经济学哲学》,佛教是人类知识体系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是人类创造的生产工具;佛教不神秘。
生产工具,就有生产效率问题,针对性问题。
社会,创造了更高效的替代的生产工具;人类应该逐步迁移到更高效的
生产工具上。
现代社会,依靠参禅,念经。真的不能带来本来应该能创造出来的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