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23 1
2012-03-31
英国监管新政令人忧 渣打银行行政总裁 冼博德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危机爆发之前,金融监管的重点是避免单个银行的破产,但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尽如人意。如今,金融监管的重点更多地放在防范系统性危机上。用术语来说,我们已从注重“微观审慎监管”转向更加注重“宏观审慎监管”。在英国,这一转变催生了金融政策委员会(Financial Policy Committee),它刚刚公布了关于希望拥有何种权2力和打算使用何种工具的想法。

在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我们对宏观审慎监管的理念和金融政策委员会的成立非常支持。然而,我们对该委员会对自身职责的界定感到焦虑不安。虽然在此领域经验比英国丰富得多的国家已提出了许多见解,但英国似乎决心要证明“我们懂得更多”,其采取的方法与在其他国家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明显不同。
金融政策委员会的方法不但干涉倾向极强,而且思路极其狭隘。它想在总体和分行业的基础上为银行规定不同的资本金要求,还想规定不同的杠杆率,但对要求的变动范围基本或完全没有规定——或者说,相关规定少到不足以支持干预的合理性。这种比较技术性的语言的含义可能不是很直白,但实际上,金融政策委员会想要控制所有经济领域的贷款数量和贷款成本,从制造业到房屋抵押贷款。这和上世纪70年代英国对金融业进行准国2有2化的情况有些相像。如果换成汽车制造业,这就好比成立一个中2央2委2员2会来决定生产多少辆汽车,其中有多少是4驱车、小型两厢车等等。我们都清楚这一套有多么“管用”。
无论你如何看待众多银行在危机酿成中的所作所为,我们都有充分的理由对这套做法感到担心。第一,它意味着金融政策委员会的权力将过分集中。它做出的决定将影响到英国所有企业和个人的信贷成本。所以,你不得不对它的权力和问责机制感到担忧。金融政策委员会的委员们都是极受尊敬的人物,但没有一位委员管理过银行。
然而,即便各个委员具备完备的技能和见识,并且有关问责机制的全部疑云都被吹散,我仍然认为,下面这个观点是过时和错误的:某一个委员会应有能力预测所有风险、并对经济当中如此重要的一个领域实施微观管理。历史已证明,直接指挥与控制的缺陷与完全放任同等严重。
第二,对于银行的股权和信贷投资者将如何看待他们的干预行动,金融政策委员会似乎极度漠不关心。银行的股权投资者已因银行的自身错误而蒙受了损失,我认为,他们一想到回报率将由金融政策委员会来决定,就会逃得远远的。这一点很关键。坦率讲,如果投资者认为投资于银行将无法获得合理的回报,就会将资金撤出银行业,造成信贷供应量减少、信贷成本升高。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成为当前要务之际,我们不希望看到出现这样的局面。
金融政策委员会无疑将回应称,投资者应当承认一个事实,即目前的银行业比以往安全得多,所以他们应当要求低得多的回报。尽管说得像是神学上的必然一样,但这其实相当于蓄意的自我欺骗。眼下并没有证据证明银行的股权成本已经降下来。
第三,这种热衷于对银行行为实施控制的做法,没有抓住要领。诚然,银行可能成为系统风险的源头,但绝不是唯一的源头。试图通过干预银行体系来防范所有类型的系统风险,是一种怪异的做法。
以房地产泡沫为例。大多数银行危机都源于房地产资产膨胀,无论是商业地产还是住宅地产。正因如此,实际上每个设有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国家,都会限定贷款与估值比率(loan-to-value ratio)或贷款与收入比率(loan-to-income ratio)的范围,再结合使用其他工具,来限制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数量。然而,金融政策委员会已决定不使用此类工具,因为“这些工具将直接影响到个人或企业能够(或不能够)借到多少资金”。
而这正是问题的关键。如果你想控制泡沫,就必须有能力制止个人或企业过度借贷,也就是拿走“宾治盆”(punch bowl)。(曾长期担任美联储(Fed)主席的威廉•麦克切斯尼•马丁(William McChesney Martin)将央行的管理之道简洁地定义为“在宴会渐入佳境之际拿走宾治盆”。——译者注)但是,金融政策委员会没有勇气直接这么做,于是就想通过耍花招达到相同的目的。
对于确保让银行背上“结束宴会”的罪名来说,这是一个绝妙的办法;但就管理经济而言,这是糟糕的做法。当你拿走宾治盆时,你是希望宴会继续热闹下去,而不是要耍什么伎俩。
另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是,金融政策委员会似乎对金融稳定面临的一些最大风险一无所知。看看英国央行(BoE)、美联储和欧洲央行(ECB)的现状吧。这三家机构的资产负债表都有很大程度的膨胀,杠杆率也提高得非常厉害,而且在空前规模上使用了创新性工具。各家央行已步入全新的未知领域,这将带来难以预料、影响可能十分深远的后果。
这些问题一定会出现在金融政策委员会的议程上吗?可能会,但你在他们的会议记录中找不到这些。在金融政策委员会的眼里,似乎ZF、监管机构和央行都是美德的典范,而私人部门却是所有问题的源头。去对希腊民众这样说吧。财政失2职和宽松货币政2策才是酿成危机的重要因素,同时一些银行的行为也确实非常鲁莽和愚蠢。为避免未来再发生此类危机,我们需要金融政策委员会开阔思维和拿出勇气,在审视问题时做到全面,而在行动时做到深思熟虑和细致。
本文作者为渣打银行行政总裁
译者/邢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3-31 18:21:28
个人感觉欧元区国家中除了德国,没有谁想要真心诚意的防范金融危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