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晨东,出生于1985年,2007年大学毕业。和很多80后一样,我毕业以后工作很难找,本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我先进入了我们当地的一家证券公司做客户经理。当时公司负责人告诉我转正标准为25个有效户(一个有效户的账户里要有一万快钱市值的股票),总资产要100万。一般来说,听到这样一个标准肯定再打退堂鼓了,但当时我想反正暂时也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工作,不如就趁着自己年轻试试运气吧。没想到这一举动,使我今生都与证券行业结缘了。
2008年的1月份,我像很多刚入职的新人一样,参加着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当时公司告诉我们要和银行搞好关系(我们是在银行里进行招揽客户)。所以我记得很清楚,那时我每天早上来到银行就取代了保安的工作,给银行的客户拿排队的小票,给老人拿椅子,给大客户倒水。久而久之,经常来这家银行的客户都以为银行专门设立了一个大堂经理呢。事实上,他们大堂经理的工作也的确被我做了。银行的领导甚至经常说他们大堂经理:“你看看人家赵晨东,你能赶上人家一半啊?”而这么多年在外兼职的经历告诉我,我应该说点什么,好让他们的大堂经理不尴尬。我就笑呵呵的迎上去说:“行长啊,您看我们证券公司人小力薄的,我们来驻点也没有送什么礼物,我干点活就当是补偿吧!”给行长和大堂经理听得这个舒服。这个案例后来在公司总部培训的时候,被当成经典案例交给我的组员们。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转眼就到了1月中旬,我还是没有一点成绩。其实大家看到这里就会好奇的问,他们什么都不给你你还如此卖命,值得吗?其实,很多跟我一起来的毕业生,都坚持不到10天就走了,同批次只有我留了下来。这很大程度得益于我的妈妈——一个成功的安利直销员,她告诉我,不管你做什么,都要持之以恒。这也是我对待所有事情的座右铭。我在大学里追女生的时候也是这个态度,尽管没有一个成的。
我坚持坚持再坚持,每天中午不吃饭饿着肚子去别的券商那发传单。
时间倒退6天,1月9号,我到一个老同学那喝酒叙旧,他对我说:“经济危机要来了,股市有崩盘的危险!”我跟他探讨了一个下午,他告诉我他的一个亲戚在国外的一个大型投行里工作,据他亲戚说,他们要撤走中国的热钱,因为我们这里有麻烦了。后来知道是次贷。这事情现在看来他们说的是对的,可是当时看来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我对他们的看法比较认同,虽然我不是学经济的,但是我的逻辑能力比较强。
经过深重分析,我决定在银行里,把这个信息当做是我个人的意见来发表,当时我告诉行长说要跌倒1k多点,她说我还是回去先学习下股票知识再发表意见吧。当时我就想,走着瞧呗,我就天天说要跌,他们都不信,因为当时股指还在缓慢的反弹当中,从12月的48到1月中旬的55左右,我记不太清了,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是疯子,甚至半开玩笑地说把我轰出去。
这事情说来也巧,我们公司开会,说要大家注意1月15号开始的年报风险。我回银行就说15号要开始注意风险了,他们还是没当回事。到了1月16号上午,一个阿姨告诉我,她买的股票今天20买的,中午涨到了21.8.,快涨停了,我说注意风险,她压根没听。到下午2点半,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大盘急转直下,3点钟我接到了她的电话,她的股票跌停了,说后悔当初没听我的云云。本来这件事真的没什么,股市涨涨跌跌的很正常。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从16号开始,大盘真的进入了长达大半年的下跌通道……
1月下旬的一天早晨,我照常来到公司,发现银行聚集了很多人,围在了我经常坐的位置——银行大堂经理的宝座。他们的眼神充满了渴望,我刚一进来,“大盘还会继续往下跌么?”“会跌到多少?”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我一一做着解释,我把我和同学的美国次贷危机对金融界影响的理论说了一堆,他们似懂非懂的。
1月25号了,银行的人对我的态度转变了很多。但是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客户都没有。
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那天中午,来了很多银行附近券商的客户,他们说要转到我的证券公司,做我的客户……截至1月底,我当月进驻客户23名,全是有效户!
那段时间,区域经理对我进步如此之快的喜悦,公司其他领导如同看待一个未来的区域经理的眼神,全公司上下对我的认可,使我真的有点飘飘然了。
到了2月份,由原先的客户给我推荐来的客户数不胜数。对于当时新开户的客户,我都对他们说:“股市现在不稳定,先不要入市。”(其实我当时懂得很少,只是觉得当前危险系数太大,也不知道该推荐什么,索性就什么都不让他们买)。后来证明我帮了他们,所以我的客户就更多了。
就是在3,4月份的时候,我们和内勤人员有了很充分的接触,这期间得到了我的恩师A分析师的好评。其实啊,参加工作的人都有这个经历,就是你越能干,你干的活就越多。你的同事也会依仗自己的资历来让你做更多的工作,你也不好拒绝。当时我给A分析师干了很多的活,他也慢慢教我很多股指走势的知识。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是基本面分析还是技术分析,都是自己对自己所做的判断找一个心里层面的支撑。所以炒股票,玩的就是心理学!
有一回师傅问我,说你喜欢用基本面分析还是技术面分析?我知道A分析师是搞技术的,同时我也知道,在职场不能愚忠,说不定别的领导就能帮上你什么忙。于是我说:“牛市的时候我用基本面分析,基本面好的企业涨的快,涨的多;熊市的时候我用技术面分析,找出止损点,避免损失,同时找反弹做。”A分析师听后甚美,在后来的某次A分析师的电视股评中,竟然点名说我说的这句话很有道理。这又为我带来了更多的客户。
时间就这么过着,我的成绩也蒸蒸日上。刚参加工作的人肯定觉得我的故事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有经验的人肯定看出了问题。由于我工作成绩特别突出,所得的收入也是同来的人员的十倍甚至是数十倍,同时超过了我们营业部的所有外勤和内勤的员工。这,造成了天大的嫉妒!我和同事们的隔阂越来越多,我的直接领导也用各种方法卡我。我也开始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感到深深的恐惧。最尴尬的是,有些客户来营业部开户,别的客户经理很详细的说着各种销售的话语,但是最终客户说一定要开在我的名下。
到了10月份,我真的不想在这个环境里再待下去了,正好到了这时候,公司开始选拔分析师,其实当时A分析师也开始讨厌我了,因为有的时候我和他的意见相反,而往往我蒙的还都对了。
随着考试的临近,我想的也就没那么多了,我认真的做着复习准备工作。负责出题的是B分析师,年轻的分析师。他同样由于能力出色,获得领导的赏识,负责研发部的组织领导工作。
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我和另外一名同事的分数最高。
在研发部内部的讨论会议上(后来我听B分析师说的),他们很轻松的接受了我同事进组的决定,但是说到我的时候大大小小的领导以及同事几乎都对我有意见。但是由于B分析师的极力推荐,我还是进入了研发部的大名单。同年考取了注册分析师资格证。
究竟B分析师为什么这么顶我?就是因为当时我的一句牛市的时候看基本面!把当时同样努力却名不见经传的B分析师的作用抬了起来!这个无意之举真的是对我影响颇大啊!
然而我并没有在这里长干下去,毕竟之前由于缺乏经验造成的人际关系隔阂使我在这个地方待得愈发压抑。一个很好的机会,经过朋友的帮忙,我跳槽到一家地方商业银行做金融分析师。
银行的工作相对于证券公司要稳定,收入波动也小很多。得益于在证券公司的工作经验以及从之前工作经历中吸取的教训,我在这家银行做的很不错,业绩越来越好,人际关系也很和谐。之前两年的工作经历,不乏困难与波折,但带给我更多的是收获——逐渐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和人脉关系以及自己日渐成熟的处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