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教育经济学
1744 6
2012-04-06
好久没有来了……
看到版主有关汽车流通渠道的帖子,很不错的资料。有一句话挺有意思~
对既有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以进一步规范供应商和品牌经销商之间的交易行为,努力杜绝收取保证金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最近在看有关纵向约束行为的政策规制,作为反垄断的内容。
保证金这些交易中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会有什么不良效应,是制造商势力的体现么?如果不弄清根本上的原因,”杜绝“恐怕”努力“了也很难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4-6 14:47:41
我认为,收取保证金可能有多种含义:一种就是如ghzstudio 所说的是制造商实力的体现,可理解为是垄断,经销商在制造商的压力下不得不缴纳一定保证金以获得该品牌的经销资格;第二种是制造商用来约束经销商的一种手段,以防经销商损害制造商的利益,譬如说销售服务质量极低,或者对所销售汽车进行了改变等。
浅陋意见,请大家批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7 09:25:51
桐风 发表于 2012-4-6 14:47
我认为,收取保证金可能有多种含义:一种就是如ghzstudio 所说的是制造商实力的体现,可理解为是垄断,经销 ...
呵呵,你说的观点我赞同的。
产业组织理论对纵向约束行为的研究本身分为两种意见,市场势力观点和效率观点,基本就是你说的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7 18:48:47
我觉得是制造商势力的表现
2010年,全国汽车流通行业销售企业约60000家,经销商百强上榜企业所包含的经销商数量为3000家,占行业销售企业的5%,销售汽车381.67万辆,占全国总销量的21.13%。行业竞争比较激烈。
汽车制造业这边的数据不是和清除,但是大中型汽车制造商“屈指可数”,另外,汽车销售企业要的是好的汽车品牌,这个足够称得上稀缺资源。
关于政策(保证金制度)和现象(品牌势力)之间的吻合程度,以及新政策的约束作用到底有多大,这个没有研究,不敢妄加评论。

个人意见,望不吝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7 20:33:59
w08241081 发表于 2012-4-7 18:48
我觉得是制造商势力的表现
2010年,全国汽车流通行业销售企业约60000家,经销商百强上榜企业所包含的经销 ...
对这个没有研究,不太清楚是不是所有品牌汽车的经销商都要向制造商交纳保证金。若是,那制造商势力的说法就缺乏说服力;若否,只有少数畅销品牌才收,那从现实角度更容易让人理解。
但不论如何,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制造商势力的表现,更多的应该是考虑制造商对经销商的约束。要论汽车制造商,其实在中国是数得过来的,也没有哪一家品牌的汽车卖到供不应求的情况,区别在于更好卖一些还是更难卖一些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09:07:20
桐风 发表于 2012-4-7 20:33
对这个没有研究,不太清楚是不是所有品牌汽车的经销商都要向制造商交纳保证金。若是,那制造商势力的说法 ...
我也没有太多研究  我觉得供应链约束和效率角度肯定是存在的    
需要解释的是 此处的制造商势力还包括由于经销商数量过多 集中度低 相互之间过度竞争 而给制造商造成的势力
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数量能数的过来  说明这差不多是介于寡头市场与垄断竞争之间的市场形态  
品牌的问题 本土品牌有人愿意卖就不错了  但是合资的中高档品牌的经销权  还是很抢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