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62 4
2012-04-06


2012年03月12日19:41         来源:环球企业家 作者:谢国忠


  中国刚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稳定货币供应的角度来看,这次调整无可厚非。热钱流入理应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旦热钱转向,准备金率也的确应该下调。但是这次调整的主要用意,在于试图影响投资者心态。中国经济正处于非常微妙的转折点。由于出口势头不旺,国内房地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速正在放缓,这种螺旋式下降的势头绝对不可等闲视之。如果当前局面下,所有人都急于脱身,竞相降价抛售,中国经济就会出现“硬着陆”;而如果所有人都持观望态度,指望将来资产价格还可以回升,那么经济“软着陆”目标就可以实现。
  事实上,房地产泡沫破裂的过程中,单纯增加流动性是不足以改变市场走向的。甚至连延缓泡沫破裂的作用都起不到。地价下跌,信贷需求就会随之缩水,贷款抵押物价值缩水,信贷需求当然也会随之下降。唯一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市场走向的做法,就是彻底放开信贷政策。具体到中国来讲,就是无限制地向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ZF提供贷款,而在抵押物方面放松要求。但是,这样的做法肯定会为更严重的危机埋下伏笔,现在看来ZF并不倾向于这样的做法。所以,增加了的流动性只会留在银行系统内部而已。另外,中国的商业银行放贷还是受到配额限制。所以说,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种调整流动性规模的政策工具,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不过,这项政策在心理层面的影响却不容小觑。美联储最近也在向金融市场传达一些挑逗性的信息,说有可能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或者无限期延长零利率政策的有效期之类。这类说辞在政策意义上没那么重要,因为美联储必须根据实际的市场状况选择它的立场。但是,这类言论的确可以怂恿一些投机者,在较短时期内增加风险投资规模。政策制定者在跟市场玩心理战,因为他们也没有切实有效的办法解决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涉及到了经济体系的深层结构。各国央行政策专家们鼓动市场投机,意在降低经济减速的幅度。上当受骗的投机者会输得血本无归,有了他们的损失,经济就比较容易实现“软着陆”。
  如果全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都被迫按照尽快出货的市场价格抛售,其中大多数都会破产。商业银行给他们延长了还款期限,这些开发商还有条件守着自己卖不出去的空房子,等着泡沫再次发酵。结果就是一个成交量越来越趋近于零的市场。这样下去可能会迎来一个长期的调整过程,就像日本1992年之后经历过的那样。
  有两个错误的信条,导致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ZF是万能的;中国土地资源稀缺。在过去十年,中国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那些秉持这些信念的人。由于加入世贸组织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社会生产力经历了一轮巨大提升。生产力的提高本应该带来名义工资水平的上升,或者货币的升值。但ZF选择加大货币发行规模,把生产力提高的成果引导到了支持地价上升的方向上,这种趋势最终导致了泡沫出现。中国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经济政策,深层原因在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
  (本刊系列专栏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4-6 22:43:20
谢只是一个点,还有线 面 立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22:55:24
顶,路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23:14:05
房地产,强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8 09:42:51
ddddddddddddddd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