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评价浙大经院院长的帖子,也忍不住发这个帖子。
来到这里的人,大多应该是做经济学的,或者喜欢经济学的。但是,大家都忘却了亚当-斯密关于国民财富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有效的社会分工,学术界也是一样的需要社会分工:做学术研究更有效率的人就是要做研究,做行政管理更有效率的人就是要他们做管理——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否则,如何谈效率呢?
但是,大家用评价学术研究者的学术标准来评价行政管理者的绩效优劣,这好比用日本妓女每天接客的人数来评价奥巴马总统的领导能力一样——两码事,不相干啊。这个比喻也许不恰当,大家明白就好,没关系的。在中国人眼里,克林顿永远不可能是位好总统——因为他搞了莱温斯基,严重违背了政治家应当做到道德楷模形象的中国标准!但是美国人却支持他连任了总统,而且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感激他的领导带给民众更多就业机会和更高收入水平——在美国人看来,道德楷模也许真不是政治家领导能力的核心内容,所以他们不在乎克林顿搞没搞莱温斯基,也从来不用克林顿是否搞过莱温斯基来评价克林顿的领导能力。也许,要是克林顿搞莱温斯基的次数和他领导美国给民众带来的就业机会及收入水平之间成正比例关系的话,美国人民甚至还会支持克林顿多搞几次莱温斯基呢!呵呵,玩笑了。
这里想说的是,院长的责任不是搞学术,而是为学院学术发展筹集研究经费和教育经费,为学术研究者创造公平、公正、宽松、开放、竞争的学术研究环境。因此,一个院长的优劣不能动辄用学术水平高低来评价,而应该用他组织资源、创造学术竞争环境的能力来评价,也就是要用“院长”的评价标准来评价院长,而不是用研究者的学术水平来评价院长。可是,国人“学而优则仕”的思路总是左右了我们的精神,总是要求院长们就应该是学术楷模,实际上严重违背了学术分工的原则,最终必然会降低学术效率。“学而优则仕”最终结果必然是为“仕”而学,绝对不是为“术”而学!难道不是吗?请你们大家都看看身边的故事吧——为“仕”而学者芸芸,为“术”而学者几人?
国内现在很多高校都陷入了这样的怪现象:学校学院发展不好,都是领导责任,特别是某些不学无术领导的责任——抱怨者的学术水平高低,真的完全取决于领导的学术水平高低吗?我想更多还是自己的原因吧?如果有影响,可能还是在学术研究资源上被剥夺了,而绝对不是因为领导学术水平太低的原因。
当然,这里绝对不是要为中国大学领导们的不学无术而开拓啥,仅仅只是提醒大家要用“院长标准”来评价“院长们”。
说道这里,也以“院长标准”来谈谈院长们的问题吧。从多数学校情况看,院长们“搞钱”的能力都不“低”!但是,都是用“公权”把“公钱”搞成了“私钱”!略好些的领导是从学校外边把钱搞到了自己手里——他们至少没有直接损害或者说侵害研究者们的切身利益,所以说他们还是好的。我们想要的是领导们能够用“公权”为学校学院研究者搞到“公钱”,满足研究者们进行学术研究的需要,这样的领导太难得遇到了,至少在中国是如此哈。要求中国的院长们不以权谋私(权占学术资源),真正为学术研究者们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竞争、开放、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太稀罕了!因为中国大学里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政客到处横行,而且关键是他们的权力基本都是无约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