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验证过一次,还是可以的,结果很正确,不过老板说了,其实现在经济研究等杂志的可读性太差了,根本就没有了经济学原创思想的内容,反而成为了大家比拼数学工具掌握情况。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其实数学对于经济学的运用可以让大家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降低“交易成本”,然而自从上世纪芝加哥学派的新制度经济学还有点新思想之外,理论经济学已经沉寂了几十年,现在所做的无非是对已有理论的修修补补,或者运用复杂的模型进行实证,反而经济学越来越像是数学。
可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这项工作又是必须去做的,这种历练就像是超边际,没有这种数学思维和实证工具的实践,在学术道路上就被一票否决。但是以后的社会实践和经济发展,必然要求经济的发展需要真正的大师出现。
对于经济学,之所以有那么多学派,很多意见向左,其原因在于经济学家欲寻求一良方,能够解释社会的各种经济现象,根治各种经济难题。然而这里面存在两个谬误。其一,我们对经济事物的认识很难达到对经济事物的全面认识,就像经济波动,它到底是对经济发展有利还是有害,它的出现时该我们去接受还是该消除,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其二,我们欲寻求一个可控、规律、协调的经济社会,然而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耗散结构,我们对其认识过于片面,整个经济系统是一个超复杂系统,这就决定了我们只能够解释其为什么,但是却不能够做到下一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