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2-4-9 08:33:23
楼主能否将相关数据发一份到我邮箱,不甚感激!hanxin3234@vip.sina.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08:34:52
外部性的关联的东西太多,最经3年,中国经济非常难过。过去十年已把朱时代的改革的潜力发挥的差不多了,而在过去10年,都是不温不火的高速发展经济,积攒了大量问题,亟待解决,同时欧洲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复苏不乐观,所以中国经济在最经4年左右,非常难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09:01:16
国内通胀问题突出,存款准备多次调整,数据就是有力的证据~
国外欧元区一片混乱,国家信用受到极大挑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09:02:08
说说目前工资上涨和企业成本问题吧。
最近几年以来,伴随“用工荒”、富士康跳楼事件等,全国范围掀起了一股加薪浪潮。国家和各地也纷纷大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对此,人们看法不一,有的说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对工资上涨的影响,可以做以下几点分析和判断:
一是对企业成本和利润的影响有限。近年来,居民收入增幅明显低于ZF、企业收入增幅,工资上涨某种程度讲是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矫正,带有“补涨”性质。因此,虽然对企业效益带来一定影响,但至少未来3-5年内,工资较大幅度上涨处于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真正需关注的是不同行业工资上涨的影响有别,并在政策引导层面予以区别对待。对高附加值和垄断性的企业,以及产品以内销为主的企业,应积极鼓励、正面引导提高工资水平。一方面可以“倒逼”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和购买力,加快启动国内市场。而对外向型企业,特别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短期内工资上涨幅度不宜过快,以免过多削弱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影响就业稳定。
二是工资上涨对通胀的影响需适当关注。当前,国内通胀压力依然不容忽视。从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来看,当前劳动力价格上升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变动等方面带来的综合影响,有必要引起重视。
三是工资上涨并不会根本削弱对外资的吸引力。目前,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周边东南亚国家(如越南,2008年的最低工资标准为:胡志明市和河内市大约合500元人民币/月;其他地区约合450元或400元人民币/月。印度的最低工资比越南稍高,而孟加拉的最低工资比越南要低很多)。按照国家政策导向,未来几年国内制造业的工资水平仍会有更大的涨幅。这将不可避免会导致一些企业向周边地区转移。
但是,产业转移将主要集中在低端、小规模的加工制造环节,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不会构成根本削弱。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在中国的制造可以就近销售;二是中国多年来形成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熟练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是许多东南亚国家所不具备的。因此,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仍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个人几点粗浅看法,敬请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09:55:37
现在有几个重点:通胀必须要控,地产必须减速,二手房大量入市,严重冲击新房。还有就是现在人们不是创造财富,二是希望钱生钱,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减弱。一味的投资,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用来投资的积蓄会大幅减少。贫富分化的严重,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0:02:40
8.0多增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0:53:39
cglee 发表于 2012-4-9 09:02
说说目前工资上涨和企业成本问题吧。
最近几年以来,伴随“用工荒”、富士康跳楼事件等,全国范围掀起了一 ...
分析的很好,我觉得产业升级会有很多现实阻碍。首先是体制阻碍,在中国所有的高端制造业都被国有企业垄断,高额垄断利润减缓了产业升级的速度。其次是人口因素,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红利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产业升级必然造成大面积的失业,这在强调稳定压倒一切的背景下所绝对不被允许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1:05:09
如果收入分配机制再不进行改革,则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将不复存在。
国民总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额        居民最终消费
9040.7        2543.19        4589
10274.4        3019.62        5175
12050.6        3640.86        5961.2
15036.8        4496.54        7633.1
17000.9        4157.73        8523.5
18718.3        4449.29        9113.2
21826.2        5508.8        10315.9
26937.3        7854.98        12459.8
35260.0        12457.88        15682.4
48108.5        17042.94        20809.8
59810.5        20019.26        26944.5
70142.5        22974.03        32152.3
78060.9        24941.11        34854.6
83024.3        28406.17        36921.1
88479.2        29854.71         39334.4
98000.5        32917.73         42895.6
108068.2        37213.49        45898.1
119095.7        43499.91        48881.6
135174.0        55566.6         52678.5
159586.8        70477.4         65218.5
183618.5        88773.6        72652.5
215883.9        109998.2        82103.5
266411.0        137323.9381        95609.8
315274.7        172828.3998        110594.5
341401.5        224598.8        121129.9
403260.0        278121.9        133290.9
国民收入分配存在结构性冲突,投资远大于消费,经济增长表现为投资拉动型,而不是供需消费市场的发展,如果再不进行结构调整,则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冲突,引发滞涨。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了生产与消费的结构协调,这才是问题所在。同时,收入差距扩大,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群体,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实际收入普遍降低的困境,社会福利被剥夺,基本消费需求被抑制,消费市场必定疲软,内需下降,生产与需求的冲突决定了滞涨的结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1:11:49
中国的政策受扩大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惯性思维,每当经济处于下滑之时,总是出台相应的宽松货币政策。次贷危机后,中国出口连续下滑,房价也出现回落,此时从经济周期上看,本应是挤压泡沫,避免盲目投资的好时机,但中国在09年1月开始连续的信贷扩张、扩大出口退税规模、出台家电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暂时挽救了中国企业。但是当这种救市措施退出时,却带来了更多结构性的弊端。超发货币带来持续的通胀压力、地方政府10.7万亿人民币债务中的一半以上将在未来三年内到期、生产成本的升高,人民币的升值给制造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个人认为未来的数年,中国首先应大幅度、大规模减税,不应只对出口退税这种不公平现象。一、减税可以减少企业负担,增加竞争力;二、减税是刺激消费的最好手段,中国人民不是不想消费,是没有能力消费;三、减税可给企业减负的同时,增加就业。
另外,建立健全公平机制。贫富差距的扩大,大量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这种经济结构使垄断盛行,内幕交易严重,差别对待特权横行,试问这种状态,中国企业怎么可能把心思放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上。
投资不能盲目扩大,但没有持续的投资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也是灾难性的。中国的M2虽然已是GDP的2倍,但中国需要大量的货币支撑基础设施建设,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他们的基础设施已相对完善,企业致力于高科技含量的研发,大量的货币又不在本国流通,所以不能拿货币投放对两国进行比较。有有引导性的投资,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之,12年政府的政策仍将以短期政策为主,政策仍将以货币政策引导为主,而税制改革、财政改革将留给下任中国领导人。RQFII的扩容、以及人民币波动幅度的增加似乎表明人民币市场化的进程正在稳步进行,但个人认为目前的体制下,中国内部的调整没完成,太快的自由化带来的不是机会,更多的是挑战。
不当之处,请各位给予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1:16:43
我就纳闷了前几年的高速的经济,各个企业利润的增长都跑哪去了,为啥到不到预期或是怎么的日子会这么难过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1:21:53
国富而民弱,内需不足,消费结构调整十分必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2:20:09
关注贸易保护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3:13:04
中国的政策受扩大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惯性思维,每当经济处于下滑之时,总是出台相应的宽松货币政策。次贷危机后,中国出口连续下滑,房价也出现回落,此时从经济周期上看,本应是挤压泡沫,避免盲目投资的好时机,但中国在09年1月开始连续的信贷扩张、扩大出口退税规模、出台家电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暂时挽救了中国企业。但是当这种救市措施退出时,却带来了更多结构性的弊端。超发货币带来持续的通胀压力、地方政府10.7万亿人民币债务中的一半以上将在未来三年内到期、生产成本的升高,人民币的升值给制造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个人认为未来的数年,中国首先应大幅度、大规模减税,不应只对出口退税这种不公平现象。一、减税可以减少企业负担,增加竞争力;二、减税是刺激消费的最好手段,中国人民不是不想消费,是没有能力消费;三、减税可给企业减负的同时,增加就业。
另外,建立健全公平机制。贫富差距的扩大,大量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这种经济结构使垄断盛行,内幕交易严重,差别对待特权横行,试问这种状态,中国企业怎么可能把心思放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上。
投资不能盲目扩大,但没有持续的投资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也是灾难性的。中国的M2虽然已是GDP的2倍,但中国需要大量的货币支撑基础设施建设,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他们的基础设施已相对完善,企业致力于高科技含量的研发,大量的货币又不在本国流通,所以不能拿货币投放对两国进行比较。有有引导性的投资,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之,12年政府的政策仍将以短期政策为主,政策仍将以货币政策引导为主,而税制改革、财政改革将留给下任中国领导人。RQFII的扩容、以及人民币波动幅度的增加似乎表明人民币市场化的进程正在稳步进行,但个人认为目前的体制下,中国内部的调整没完成,太快的自由化带来的不是机会,更多的是挑战。
不正之处,还请各位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4:43:41
国内的数据有几个又是比较靠谱的呢?你用错误的数据去分析能分析出真实的结论吗?这就是有时候定量的分析与决策不如定性分析的原因。一旦数据除了问题,定量分析也就没什么用了。事实上,国内经济最大的障碍在于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发展了。改?怎么改?自下而上不可能,自上而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央的决策,外部形势如此严峻,国内目前的论调就是维稳,恐怕是与主要矛盾背离了,所以国内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政策如何正确制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4:52:55
看了楼主提供的数据。除GDP外,其他多为月度数据。最好能提供GDP的月度数据;另外,在价格方面,除了CPI以外,最好能提供PPI。有这些数据,短期分析与预测应该有点儿意思。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4:58:10

2012宏观经济预测

l   全球经济失衡迎来改善良机,中国步入再平衡之路。2010年以来全球债务危机爆发只是全球经济失衡的再次表现。债务危机后各国政策空间日益狭窄,经济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全球经济失衡正迎来改善良机。根据IMF预测,2013年后全球经济失衡有望逐渐缩小。中国作为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结构调整也已势在必行。2009年底中国ZF陆续实施房地产调控、促进消费等一系列措施,中国由此迈上再平衡之路。

l   中国再平衡主要体现在去地产化、促贸易平衡及促消费增长。去地产化已启动,预计资金约束下2012年房地产投资增速降至6%,受政策性投资回升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则仍保持18%的同比增长;贸易平衡进程已开启,预计2012年出口继续降至14%,进口降至16%,贸易顺差继续缩窄;消费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比重将得到提高,预计2012年实际消费增速有所回升。

l   再平衡中,中国已步入经济通胀“双回落期”,2012年中国GDP增长目标为7.5%2CPI同比增长3.2%由于出口投资回落,预计中国GDP同比增速将由2011年的9.2%放缓至2012年的8.2%,全年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二季度或迎来低点。受经济回落及货币持续紧缩影响,通胀压力逐渐缩小,预计2012年CPI降至3.6%,PPI降至2.5%。

l   全球再宽松趋势及成本推动,中长期通胀压力仍存,2012年下半年通胀或再起。中国经济转型中劳动力成本及资源成本面临长期上升,中国通胀压力将较长期存在,目前在全球通胀尚未得到有效缓解的背景下,全球出现再宽松趋势,2012年下半年通胀可能再起。预计PPI将于2012年中出现明显回升,CPI在2012年下半年也有小幅上行可能。

l   2012年政策基调不变下继续宽松微调,但难迎全面放松。政策着力点调持续,但受制于通胀压力仍存,难以出现全面放松。财政政策“积极”基调下结构性减税成为重点。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下利率维持稳定,存款准备金率及信贷仍是主要微调手段。预计2012年利率不变,存款准备金率还将下调2-3次,新增信贷有望回升至8.5万亿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1%-2%。2012年M2将底部回升至15%,流动性趋于改善。

(数据来源:国海证券:通往在平衡之路 – 2012宏观经济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5:16:10
since1776 发表于 2012-4-8 10:07
觉得讨论中做成图比较直观。。
强烈赞成图表展示
尤其是gdp,cpi,pmi,ppi等等indices的变化趋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5:18:59
百家争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5:26:21
为什么 很多组数据 波动 非常之大 !~ 求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5:30:39
美国的危机始于2008,而中国的危机恐怕才开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5:43:24
楼主辛苦,可否将相关的经济数据发到我的邮箱中,非常感谢。
yuanyajiao@hotmail.com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5:54:19
看淡经济前景!通胀将如影形随!
经济增速仍然在9%的时候,经济过热还没得到有效控制的时候,不知被哪个利益集团忽悠推出了4万亿,此举已经并将继续荼毒无穷!今天看了各大网站有一篇《学生营养餐问题频现 如何让学生吃足吃好3元钱? ( 04-08 )》的文章,感觉心生悲凉,3块钱能买什么?目前连最便宜的粮食品种---玉米现在的产地收购价都到了1块1了,3块钱还能怎么精打细算?通胀的危害无穷:居民日常开支要增加;社保贬值;农业生产那几十块钱的补贴变得杯水车薪;居民储蓄被侵蚀;生产经营秩序受损。。。。。对通胀现象不管怎么辩解,其核心归根结底就是货币超发,不控制纸币增长,一张纸币还真有可能只能只买一卷擦屁股纸,到那时,通胀可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6:27:14
邪恶神 发表于 2012-4-8 10:00
我不会根据那些什么经济数据分析,只是感觉:制造业盈利能力差,甚至在亏损,开放信贷也是中央ZF无奈之举, ...
恩 有道理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7:12:31
中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中国许多外向型企业正处在转型阶段,转型意味着要改变过去高能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过,由于欧债危机,使得外向型企业生存愈加艰难;再加上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以及物流成本的增长。种种因素制约着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当然,还要考虑到这些企业解决了中国绝大部分的就业问题,但面临着日益恶化的经营环境。ZF应采取措施改变投资环境;不过,这个是很有考验的一大难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7:19:01
对于未来经济发展,改变GDP增长模式,通过加大内需(这与收入分配机制的完善密切相关)来消化产能过剩,外向型企业也可以通过扩大内销度过难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8:15:00
只要能和ZF沾上边的企业都不会倒,而且还会赚得很好。
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制造业为首的来料加工薄利出口多销的日子一去不返,由于缺少创新产业转型会越转越难。
房地产仍是地方ZF的支撑产业,穷人们仍然买不起房。
个人认为危机来就让它来吧,人为地盲目控制只会让后代更加难过,当代不应该逃避责任。
我是穷人,即喜欢均富卡也喜欢均贫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8:47:15
谈经济趋势离不开政治,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强ZF国家。
先说国内。上层控制力明显下滑(新36条的执行不是很得力,阻力太大;重庆的事情也反映出上层的控制力下滑),能不能收回来是关键,就看打破银行垄断这一仗能否成功。如果失败,后果不堪设想。现在的局势下,人人都在谈政改,似乎政改倒成了挽救经济的良方,可是现在有那个条件么?晚晴因何而亡不需多谈。目前来看,自上而下需要的控制力不具备,自下而上的代价谁都不愿承受。在网上嚷嚷两句很简单,真的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的时候,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小民,恐怕谁都心里没底吧。
再说国际。欧元区如果不能向前进直到完成政治一体化,那只能向后退,后果如何不需多说。东北亚局势日趋紧张,全世界整个都有左翼回潮的气息,保守主义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而国内强势回潮的左翼+民粹组合却有可能把国际关系推到更不利的局面上去。
再者说恰逢接班,稳字是第一位的。国内外政治局势决定了只可能求稳,不太可能激进。经济降下来,权力收上去,做到这两步,改革才有希望。现在最大的变数当属左翼+民粹,如果一旦因为经济的恶化把蚁族大学生逼入这个群体,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综上所述,近两年经济下滑是肯定的,但不会太利害,现在还有这个实力。而此次金融改革的成败则决定了以后很多年的发展基础。农民工+蚁族大学生一旦在政治上合流,将是未来十几年最危险的存在,如果良性互动,能推动政治改革妥善进步;如果走入民粹+左翼的路线,那真是祖先不保佑这片土地。鉴于我目前看到的状况,往民粹+左翼的路线上走可能大一点,希望上面能有所动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18:53:13
不过现在还好,民粹的盘口不是很强大,现在还披着民族主义的外衣。一旦真正的民粹崛起,试问谁能抵挡阶级斗争+民族复兴+世界大同三位一体掩盖下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冲动?这股冲动是自由主义能对抗的么?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公,一字之差……呵呵……门道深了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20:58:10
亲们怎么没有房地产的相管数据,有没有比较权威的预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21:43:19
2012形式依然非常严峻,但是如果不出现大问题的话,GDP增长仍会达到8%-8.5%,中小企业会比较艰难,央行在此期间肯定会放松货币政策,不过仍需谨慎对待通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