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5107 10
2012-04-11
自主招生是否滋生招生腐败?“会有这个问题。家里的门槛恐怕都要踏破了。”许校长风趣地说。

分类: 中国教育 2012-04-11 08:36
自主招生否滋生招生腐败
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4687270e54f7216590c7150883c50f84642c101b7bb3eb663f40549296203616af3e1eb0b22173434173f1c1df893cc0eed27568ca6629057cfb2670c41edbc85b47b847c60dadf847baf8af65cfe8cfa5da2222cf527370f7edf44d0063c96df61134e5ad9849114810cd9e2420a2192126885343a137faf7426810f5f7ca5d3cd45cd5766791b843b42966b004a56f0c5243b73ab31f202d27943c30fe342a7495fc2ce13d783034c642a4cab5a19b4a9baa9b&p=8b2a9643ce934eac5fedd12a504e970a&user=baidu&fm=sc&query=%B1%B1%B4%F3%D7%D4%D6%F7%D5%D0%C9%FA%B5%C4%B8%AF%B0%DC&qid=a32a0b1800127899&p1=1

“自主招生”意味着高校在招生工作中享有高度的自主权。把录取大权由教育部门和高校两家共掌变成高校一家独掌,人们不禁担心:高考竞争是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一旦放开高校自主招生权,会不会打破分数线这条维系高考招生公平、公正、公开的“生命线”,给招生腐败提供温床呢?

“会有这个问题。但要是现在
自主招生的口子放得太大,放得大了先不说别的,就我们这些做校长的,家里的门槛恐怕都要踏破了。”许校长风趣地说。

但是蔡洪滨还否认自主招生的腐败贿赂后门。可能开后门都只找北大校长,不会找蔡洪滨他们这些亲手招生的院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4-11 08:46:52
但是,高校提升自主招生和保送比例也引起了人们种种争论:是否会使高考日渐势微;是否太迁就“偏才”、“怪才”;是否会打破分数线这条维系高考招生公平、公正、公开的“生命线”,给招生腐败提供温床;等等。
http://pkunews.pku.edu.cn/xywh/2007-04/02/content_112944.ht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1 09:34:16
现在高校多,报告学生大量减少,开始用自主招生来招一些差学生,或者说学生,否则,学校快要倒闭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1 10:42:26
“会有这个问题。但要是现在自主招生的口子放得太大,放得大了先不说别的,就我们这些做校长的,家里的门槛恐怕都要踏破了。”许校长风趣地说。
但是蔡洪滨还否认自主招生的腐败贿赂后门。可能开后门都只找北大校长,不会找蔡洪滨他们这些亲手招生的院长。不拿出铁证来,那些自己搞腐败贿赂后门的人绝对不会承认自己违纪犯法的。Human,all too human!尼采说得多好啊。

《北京晚报》今天上午http://bbs.eduu.com/thread-684459-1-1.html,清华大学发布了2009年保送生与自主招生政策。与往年不同,2009年清华的自主招生不设最高降分幅度,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足够优秀,学校可以不设分数线破格录取。
  目前所施行的高考制度本身就是最公平的一种应试形式,如果自主招生是科学的、值得进一步打开缺口的,那不妨将高考制度逐渐废除,换成全部是高校自主招生,试想,假如出现这样一种情形,是不是就真的适合于人才的发现、人才的选拔、人才的培养了呢?无公平的制度等于无制度,无公平的应试也等于没有考试,当年工农兵大学招生是凭手上的硬茧的厚度而入学,假如抛开高考制度另起炉灶进行招生工作,势必会渗透进更多的人为因素,以个人的偏好而对学生取舍,以学校的喜好而对学生取舍,进而产生更多更大的腐败现象,幕后交易,权钱交易,钱校交易势必难以抑制,硬茧的厚度换成了人民币的厚度,自主招生成了自主腐败,这样的制度缺口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吗?
  高考只有一碗水,一个学生先喝了一口水,那这口水就永远不会进入另一个学生的胃里,机会均等就会受到冲击,公平公正就会遭到践踏,那这样的容易产生腐败的自主招生制度为什么还要继续扩大?
  现实情况是,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属于二流三流的学生,并且在自主招生所考察的课目中也没有任何突出的成绩,结果就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而获得了提前上大学的机会,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其幕后的猫腻关键在于“有关系”或者是“敢花钱”,这与腐败有什么两样?
  国人习惯了“走后门”,也习惯了“找关系”,“走后门”是因为后门总是有条不大不小的缝开着,“找关系”是因为“关系”总是等待行贿者、公平破坏者出现,一个“走后门”,一个“找关系”,给中国的社会造成了多少漏洞创伤?陕西神木公安部门收保护费,是花钱买平安,公民不花钱就得进虎口?明星昨日还是这代表那代表,今天就成为新加坡公民、加拿大公民,这样的明星究竟“代表”了洋人还是中国人?大学应当是最崇尚公平公正正义的干净之所,为什么非得自己另立门户,在招生上自己说了算,说穿了不就是为了个别人自己捞好处吗?
  “偏才”当然也是人才,但再偏的才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下也不会成为“遗珠”,清华上不了,必有普通本科院校愿意接纳,无需清华等明牌大学操心,因此也不存在为了“偏才”而扩大自主招生的理由,而无论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过程中,自主招生已经产生了招生腐败,如果容许学校创收捞外快,那不妨将自主招生继续扩大下去,直至完全自主招生,但这也就等于容许陕西神木县公安局大柳塔分局向煤老板索取赞助费一样,只不过大柳塔分局出卖的是公权,清华出卖的是受教育权。(李振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1 10:45:11

动笔之前,曾经为本文设计了三个标题:《教育改革
的体制性障碍》,《自主招生比[size=+0][size=+0][size=+0][size=+0]统招录取更可怕》,
[size=+0][size=+0][size=+0][size=+0]《自主招生必将沦为新的腐败工[size=+0][size=+0][size=+0][size=+0]具》,为直观直白计,
[size=+0][size=+0][size=+0][size=+0]取了现在这个 [size=+0][size=+0][size=+0]
新年刚过不久,伴随着学校开学,大学自主招生的生
源争夺大战就拉开了帷幕,尤其着北大宣布由原来的7
校联考扩充为13校之后,可以说这一战争已经进入白热
化。是耶非耶?应该说,自主招生的制度设计初衷是好
的,意在冲破一考定终身的藩篱,有人说是打响了突围
应试教育的第一枪,这样说,从“教育”二字的题中之
义,尤其是从“素质教育”的要义来说,当不为过,本
人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一直以来深恶痛绝,曾行文《中国
教育之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e18f190100ffs6.html
批之,所以可以说对真正的大学自主招生我是一千个
拥护,一万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1 10:45:58
赞成,这是首先需要说明的,以免被误会

成反对自主招生,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场岂

不冤枉?但凡事到了中国是万不可简单对待的——我们

中国的很多改革都是或因为简单化的就事论事,或因为

某方面的孤军深入,结果使利益的天平总是无一例外

地、更加严重地向利益集团一边倾斜,其结果是赢者通

吃,弱者通败,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必须把它放到

更大的叙事空间才能考量得失,分辨优劣,看清是非。

比如中国的房市,中国的股市,中国的国企改革,中国

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中国越拉

越大的贫富差距等等,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几十年来的发

展形成的所谓“中国模式”,哪个经济学家解释得通?

即令你是若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而且越是专家越是拎不

清,因为他们不懂中国的政治,不懂中国的官场文化和

社会生态,一句话,专家虽“专”,离开了中国这块特

殊的土地,他们就什么“家”都不是。其实我们的为政

者早已把这种有违常理的“特殊”、“特别”高度概括

为“中国特色”装进了同一个筐子,且明明白白地告诉

了你,可那些书读多了的人就有那么一股酸腐之气,绕

来绕去又绕到框子之外去了。我们南昌有一句俗话叫做

“读书读到书壳子上去了”大抵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

中国,读书不能太多,更不能太专,太多太专都难免迂

腐,你看在商场官场上那些呼风唤雨的人物哪个是读了

很多书的人?哪个是钻进书堆里出不来的书呆子?扯远

了,还是回到主题上来说自主招生吧!


中国的教育问题同样要跳出教育,或者站在高于教育

的高度来论。中国应试教育的始作俑者是由计划经济派

生出来的一考定终身的统考录取制度,在应试教育备受

诟病的语境下统考录取制度就当仁不让地成了罪魁祸

首。换言之,要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必须改统考录

取为学校自主招生,这是不言而喻的。在实行市场经济

的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由学校自主参考学生的平时

成绩,高中学校老师推荐,考核学生的各种特长,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智发育程度等等决定对学生的

取舍。这本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但这些全是无法用统一

尺度衡量的东东,只能由人来自由裁量,这种自由裁量

在人家那里当然没有问题,因为在那里作假的成本是很

高的,造假者一旦被发现,造假者就将进入征信系统黑

名单,这个丑陋的标签就将伴随他一生,有的甚至为之

丢了饭碗,进了监狱。这有点像我们阶级斗争时期的家

庭成分,只不过我们的家庭成分不但影响本人,还株连

到子孙几代,人家那里则没有这么荒谬,但也足够吓退

绝大多数造假者,少数冒险的造假者当然有,就像任何

国家都有腐败一样,但那显然都是一些脑子进了水的

人。而在中国,由于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人情社会,又是

一个典型的腐败盛行的社会,这二者交织在一起,就形

成了台湾作家柏杨所说的酱缸文化,一入酱缸,谁也不

能免俗——当然也有清高者,却被人视为另类和怪物,

所处境况也被人骂为活该——所以但凡有事,首先想到

的就是找关系,托门子,花钱摆平,加上社会竞争几近

你死我活,望子成龙的父母谁愿让自己的孩子输在金钱

这个起跑线上,在供需双方的推动下,权力在这里来了

个华丽转身,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权利”,一个新的圈

钱交易市场就这样形成了,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

“权力”,但只要生活在我们这个国度,这种权力与权

利的转换当是不难理解的。虽然现而今眼目下这种现象

尚未成风,但那是因为自主招生才是近两三年的事,而

且仅仅是试点,这就像一个刚刚入道的妓女,多少还带

有几分羞涩,一旦全面铺开,不为这块蛋糕争得头破血

流才怪,记得当年的八国联军进圆明园么?大致就是

那样的,“至于你信不信,我是信了!”


再者,理解这种腐败,应该像理解其他领域的腐败

一样,决不能仅止于腐败本身,因为腐败的毒瘤是会向

好的机体蔓延的,比如说由此造成新的社会不公问题:

首先,有钱或者有权去作这种在交易的学生家长不是侯

爷王爷,就是豪门贵族,有几多家里没钱没权的寒门学

子能位列其中?到时候大学校园尤其是名牌大学里就不

是如温总理说的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的问题,而是根本

就难觅其踪了。也许有的人会说这种说法多少有点夸

张,但且慢,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中国还有一亿多贫困

人口,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至少这部分家庭的孩子是

与大学无缘了,当然有人也说这些穷孩子也许会遇贵人

相助,但这必须保证从老师,校长到招考教授都一路亮

起公正无私的绿灯,这可能吗?那还不如像工农兵大学

生推荐一样只由大队书记,公社书记一人说了算来得痛

快!再说还有比这更难的一关横亘在前,那就是他

(他)们赴京赶考的盘缠从哪里来的问题,也许有的人

又会说这应该不至于,但又且慢,看看去年由志愿者发

起的“爱心午餐行动”和“衣加衣送温暖行动”就知

道,那救助的对象中有很多是早已经脱离了绝对贫困人

口队伍的家庭孩子啊!温饱尚难维系者,哪里有钱去开

这个进京赶考的洋荤?经过这样两筛子一过滤,你说他

(她)们还有幸存的机会吗?他(她)们其实压根就不

是输在什么起跑线上,而是根本就没有资格起跑啊!此

其一也!


其二.素质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所以自主

招生时当然不能只看卷面成绩,更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

质:如音乐,绘画,计算机,英语等等,这样一来,本

已蓬勃发展的五花八门的兴趣班便更有了合理合法的身

份,而上得起这些兴趣班的孩子又有多少是寒门子弟?

一架钢琴两万多,一节钢琴绘画课几十元还算低的,一

个学年下来低的几千,高的几万稀松平常。这又是一道

过滤,经过这样一道道地提高门槛,还有多少漏网之

鱼?


其三.我们的大学录取果若如此,我们的大学之门若

真的只能通过旁门左道才能进得去,则生源质量如何保

证得了?教学教学,教学相长,良莠不齐的生源如何保

证教学质量?由是,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设定的

目标不就成了一句空话吗?


当然,正如前面提到的,这样分析并不等于说旧的

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完美无缺,简单地以分取人本身就极

其片面,这一点不言而喻,但它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

标准刚性,标准统一,拼分总比拼爹强,要我说甚至抓

阄都比拼爹强,因为希望总比绝望要强。尽管严格的考

试制度下也有手眼能通天的人,如顶替入学,高科技舞

弊等,但那毕竟是万分之一二的“非典”事件,不具有

普遍性;再者,统考制度就其公平性来说尽管同样有问

题,比如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造成的城乡之间,

城市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之间的教学质量的差异就很

大,很多孩子或因为投错了胎出生在农村,或因为家里

穷交不起择校费而与重点中学无缘,但极少数特别刻苦

又有一定天分的孩子总还有脱颖而出的机会,这条阶层

流动的通道并没有完全堵死,我们现在精英阶层中就有

不少当年是从农村或穷人家出来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

证。


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现实的社会大环境下,两相比较,孰优孰劣不难判

断,我们常常挂在口上的这“绝不”,那“绝不”,要

我说,在自主招生这一点上倒是应该“绝不”学西方那

一套,至少大环境没有改变之前“绝不”学,行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