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泡沫共舞
泡沫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经济学概念,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供给者和需求方是价格两边站着的两队人,只要讨价还价机制能持续完成,则价格永远是对的,这就是有效市场假说。但在现实世界中,却存在股市暴跌、经济萧条,这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盘桓在繁荣的市场上空。
经济学家似乎太乐观,而市场总有令人悲观的理由和事实。张五常在《经济解释》中谈到,他曾经与佛利德曼谈论市场的本质,佛老告诉他,没有人喜欢认错,但在市场中做了错误的决策是不需要认错的。乐观的错误判断不需要认错,但却会导致财富损失,两个历史上最富裕的经济学家-费雪和凯恩斯都在股市中损失了大量的财产,其中股票市值曾超过1000万元的费雪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中破产,财富几乎化为乌有,而凯恩斯的投资收益也在这场灾难中也基本丧失,这些失去的财富曾经拥有的价格就包含了被人们称之为泡沫的东西。
《泡沫:从股市到楼市的繁荣幻象》一书对商业周期理论、货币政策理论、金融理论这三种对大萧条最重要的经济学解释进行了归纳,认为三者基于共同的认识基础-泡沫深刻影响着资产价格,并且导致经济体系很脆弱。作者约翰. 卡尔弗里指出,泡沫使得经济体系非常脆弱,放大了经济冲击和错误政策的不利影响。在约翰.卡尔弗里看来泡沫不仅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原因。1929年股市崩溃,而1931年才开始大萧条,资产价格下跌本身不是大萧条的直接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资产价格的泡沫-疯狂的上涨使其价格处于高位。
此书明确认为,新一轮房市泡沫已经出现,从股市到楼市的繁荣幻象的副标题颇有盛世危言的意味。与其他谈论经济泡沫的书相比,约翰.卡尔弗里这本书也更多地讨论了房地产泡沫,这也是全书的核心部分。根据书中有关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房价急剧上涨,比如英国的房价在8年的时间里上涨了146,爱尔兰的房价上涨了193。房地产不但取代了股票的地位成为热点投资项目,而且被人们认为是最好的养老基金,低利率、低失业率、上升的收入、增加的移民及人们对未来价格增值的预期也为房价上涨推波助澜,而英国等国家住房供给受到严格计划控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泡沫》并没有提及中国,但书中所描述的景象和列举的理由与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何其相似!如果真的存在泡沫,现在全球普遍出现的房地产泡沫有什么共同的原因?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在我看来,家庭债务是约翰·卡尔弗里对房地产泡沫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毋庸置疑,居民家庭负债的增加和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几乎同步-这也是房地产与股市在需求方面的区别之一。而家庭债务又与国家的货币政策、借贷政策息息相关,这就将微观行为与宏观政策最终联系到了一起。
事实上,《泡沫》一书毫不讳言房地产泡沫恰恰主要是宏观政策所致。在过去几十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控制财政赤字,二是稳定通货膨胀率。这使低利率政策大行其道,但伴随着高增长、低通胀的是资产价格的加速上涨。虽然避免了衰退,但却制造了泡沫。而美国的特点是把股市上的泡沫挤到了房地产上,刚刚卸任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约翰.卡尔弗里笔下成了一位制造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罪魁祸首-书中认为房价上涨是格林斯潘为避免股市泡沫破裂所采取措施的最严重的后果。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由政府僵化的宏观政策目标产生的一种政策恶果。房价上涨一般不会计入通货膨胀指标,因为房地产和股票一样属于投资品,而政府最重要的宏观政策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率,所以一方面影响通货膨胀率的消费品价格较为稳定,另一方面资产价格上升,这使得政府的目标可以非常取巧地达到。归根结底,泡沫就是这么产生的。所以,约翰.卡尔弗里提出,应该也将资产价格作为通货膨胀效果的度量标准。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有创见的想法。
再回头看看书中对经济学家费雪当年投资失败教训的描述,就会对泡沫有更深刻的印象-费雪持有乐观态度,认为资本异质和资本流动性不是重大问题,不大可能造成严重的萧条。事实证明,这成了他的阿喀琉斯之踵。费雪的货币数量论中的价格总水平概念没有考虑到资本品内部结构问题,这恰和约翰.卡尔弗里所指出的殊途同归,而房地产正是异质的、流动性差的资产。说到这里,《泡沫》一书给出的结果不免有些悲观,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对于投资者,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增加与泡沫共存的技巧。当然,也许财富本身都是泡沫,如果不能成功抽身逃脱,那么就要学会与泡沫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