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已由“把握机遇急进式”阶段转为“自然演绎渐进式”阶段,这意味着需要由“把握机遇”变为“俟机待变”。与此同时,资本管制的放松应采取与之对应的策略和节奏,以渐进式微调为主。此时如采用完全放开的激进式策略,不仅迷失方向,还将影响“伺机待变”期的内部基础性工作,必然会陷入进退失据的窘境。
复苏放缓,贸易萎靡——美国金融形势评论
3月份,美国经济仍保持复苏势头,但较2月份有所放缓。
就业方面,美国劳工部非农就业报告显示,2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环比增长22.7万,为2011年初以来美国非农就业人数首次连续3个月增长20万以上。此外,修正数据显示,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非农就业增量较早先公布值多出6.1万。另外,劳工部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报告显示,截至3月17日的一周中,经季调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34.8万,为2008年2月以来最低;截至3月10日的一周中,联邦常规失业救济项目下持续领取救济人数环比降至335万,为2008年8月以来最低。数据表明,美国就业市场正在加速复苏,经济基本面正在改善,对奥巴马竞选连任非常有利。但美国长期失业问题依然严峻,在截至2月底总计1280万的失业人口中,约43%的人失业时间已超过6个月。
消费方面,美国商务部零售报告显示,2月份美国经季调零售额环比增至4078亿美元,增幅达1.1%,为过去5个月新高;至于消费的未来走势,美国汤森路透/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3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由75.3降至74.3,创年内最低,表明汽油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开始在3月份逐渐显现。年初至今,美国汽油零售均价已上涨25美分,至每加仑3.57美元,接近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旦突破4美元的重要心理价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将会改变,消费支出将大幅减少。
房地产方面,在新屋销售领域,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1月份美国新屋销售疲弱,季调并年化销量环比下跌0.9%。但1月份新屋中位价增长0.3%,虽同比下跌9.6%,但为去年10月以来最高。此外,存销比降至5.6个月,为2006年1月以来最低。在二手房销售领域,美国房地产经纪商协会二手房签约销售报告显示,1月份美国二手房签销量环比增2.0%,签销指数为97.0,创2010年4月以来新高。数据表明美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初步复苏阶段,彻底复苏将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
制造业方面,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报告显示,由于制造企业新订单减少和原材料价格攀升,2月份美国制造业指数由54.1降至52.4,为去年11月以来最低。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由于企业削减机器与设备开支,1月份美国耐用品订单总额达2061亿美元,环比下降4.0%。两项分别代表过去与未来的数据,均说明美国制造业复苏乏力。
服务业方面,美国供应管理协会服务业指数报告显示,得益于新订单需求增长和雇佣增加,2月份美国服务业指数由56.8增至57.3,创一年来最高。
总的来说,“美国经济一直都在适度扩张。就业市场状况已经取得了进一步的改善,失业率在最近几个月时间里已显著下滑,但仍旧处于较高水平。家庭支出和企业固定投资一直都在继续增长,但住房部门仍旧保持在受抑制的状态。最近几个月以来,通胀率一直都处于受抑制的状态,但原油和汽油价格近来有所上涨。较长期通胀前景一直都保持稳定。”但是,“全球金融市场上的紧张状况仍旧对经济前景造成了重大的下行风险,原油和汽油价格的上涨将暂时推动通胀率上升”。基于此,美联储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2014年底之前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极低水平;继续实施“扭曲操作”。然而,宽松货币政策尚不足以抑制金融市场对QE3的渴求,甚至臆想美联储会推出所谓的“冲销版QE”。不过由于经济状况的改善与通胀上升压力的存在,推出QE3的必要性正在继续淡化。
美国经济回暖加之欧债危机渐趋平稳,导致全球资金一改去年二季度以来大量涌入美债市场避险的趋势,转而投向股市等风险资产,美国国债和黄金等遭到抛售,造成近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出现回升势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2.374%,为去年10月以来首现。
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首先意味着美国债务负担成本随之上升,这对美国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无疑是雪上加霜。其次,国债收益率上升将带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上升,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无疑将对目前仅处于初步复苏阶段的美国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冲击。而且,利率上升也将加大企业融资难度,对实体经济同样十分不利。
目前,美国经济还十分脆弱,美联储虽未推出QE3,但货币政策一直相当宽松。国债收益率上升无疑是对美联储近期货币政策的挑战,相信美联储不会坐视不管。
虽然美国经济形势正在好转,但贸易状况萎靡: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由于油价高涨和需求复苏推动进口创下历史新高,1月份美国贸易赤字达526亿美元,环比增长4%,增幅创2008年10月以来新高,其中对华贸易赤字扩大12.5%至260亿美元。此种情况下,美国不断挥舞“贸易大棒”,尤其将中国作为贸易战假想敌,一个月来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极其频繁,并采取行政和立法措施强化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能力。
一是组织机构上的保障。2月28日奥巴马签署命令,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内部设立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协调与美国贸易权利、国内贸易法律等有关的执法事宜,强化美国在推行市场开放方面的能力,为美国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环境,保障在国际贸易规则下美国贸易权利的实施和国内贸易法律的执行。
二是法律上的围堵。3月初美国国会通过一项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和越南等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该法案涉及20余种商品,涵盖了从中国进口的钢、铝、纸、化工原料以及从越南进口的塑料购物袋等。
当前全球经济疲软,各国皆需增加出口以突破国内经济发展瓶颈从而推动经济复苏,贸易摩擦层出不穷在所难免,尤其是美国临近大选,奥巴马需要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聚攒人气,因此近期美国不断爆发贸易保护主义事件实属正常。但是将中国拖入贸易战,损害了中美贸易关系,双方都将付出沉重代价,且不利于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稳定全球经济。此外,美国坚持将中国作为其国内经济复苏缓慢的“替罪羊”,有将其国内经济问题简单化之嫌,不利于其从自身寻找经济低迷的真正原因。
危机进入“中场休息”——欧洲金融形势评论
欧洲央行推行第二轮LTRO(长期再融资计划)缓解债务危机,稳定欧元区金融市场,但效果有待观察。
2月29日,欧洲央行进行第二轮三年期LTRO,总规模5295亿欧元,共800家银行竞标。欧洲央行通过LTRO放贷金额越高,投资者风险偏好就越强,高风险资产价格就会上涨。因此,连续两轮超过1万亿欧元的LTRO有助于缓和银行业融资忧虑,提升投资者风险偏好,振兴欧元区外围国家债务市场,稳定欧元区金融市场。
但是,LTRO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将债务问题推后。首先,银行并没有义务利用LTRO提供的资金购买主权债券,第二轮LTRO后葡萄牙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即为证明。其次,即使银行购买问题国家国债,也无法解决欧洲主权债务自身的可持续性问题。相反,欧洲央行需满足如此多银行的大规模融资需求,证明欧洲银行业依然面临困境。第三,银行信贷紧缩并未缓解。欧洲数百家银行目前仅有赖欧洲央行干预而得以存活,其已因持有大量有毒债务而资不抵债,对实体经济支持不大。如1月份欧元区银行向金融机构以外公司贷款环比下降370亿欧元。
“债务置换计划”为希腊换取第二轮援助,欧债危机暂时进入“中场休息”阶段。
3月9日希腊ZF宣布,85.8%的希腊债券私人持有者表示将参与债务置换计划,用所持债券交换价值较低债券。预计债务互换结束后,希腊债务占GDP比重有望在2020年降至120%以下,并于2030年进一步降至88%。该计划的成功为希腊带来了第二轮援助计划:3月14日,欧元区各国正式批准总额1300亿欧元的第二轮援助计划,从而在2014年之前为希腊提供资金。随后拨付的救助款使希腊成功度过3月20日的违约大限。
第二轮援助计划获批加之LTRO使形势顿时缓和下来,欧债危机进入中场休息阶段。3月20日,希腊发行的3个月期国债成功融资13亿欧元,利率为4.25%,低于2月份利率水平。德国甚至敦促欧洲央行着手回笼为阻止危机蔓延而向市场注入的过多流动性。但是在“下半场”,欧元区将面对同样复杂的局面,欧元区的改革也将更多触及根本问题。首先,援助不足以使债务国家重回长期可持续增长轨道,提高自身经济竞争力才是根本。欧盟委员会预计2012年希腊、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4国GDP将分别萎缩4.4%、3.3%、1.3%、1%,爱尔兰也仅为增长0.5%。如此萎靡的经济表现,需要欧债危机5国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援助仅能起到缓冲作用。其次,欧债危机源于欧元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统一,此根源问题一日不除,欧债危机就有再次恶化的可能。虽然统一财政目前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实现最终目标还任重道远。第三,若债务减记效果不佳,希腊将继续在债务泥潭中挣扎;若债务减记效果理想,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可能会争相效仿,这对全球经济将是重大打击。
西班牙债务状况堪忧,恐成“后希腊时期”焦点。
西班牙央行数据显示,2011年西班牙公共债务与GDP之比升至68.5%,创1995年来新高。失业率达23.3%,位居欧元区之首;同时,由于大规模财政紧缩措施影响,预计该国GDP今年将萎缩1.7%,失业率将进一步攀升至24.3%。西班牙首相拉霍伊表示,由于经济前景较预期更为悲观,该国今年将无法实现预算赤字占GDP4.4%的赤字削减目标,预计将达5.8%。虽然欧元区财长已与西班牙达成协议,将目标降为6%,但西班牙将成为欧债危机新的挑战已是不争的事实,今年必须实施大规模的财政整顿督促该国进一步开展结构性改革。
作者: 曹彤 曲双石 来源: 《环球财经》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