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m0600 发表于 2012-4-23 22:43 
解决分工问题,不见得靠交换,可以共享,这才是连动物都会的最初方式,也是原始人群落的基本方式。
大 ...
看来阁下对分工的理解和我理解的不一样,同时也没注意欲望无限这个因素。我认为,分工与合作实际是同时进行的,没有合作就无所谓分工,没有分工也无所谓合作。分工合作有很多层面,首先群居是合作的必要条件,但是群居未必一定有合作,比如麻雀群体就都是自己干自己的,不存在合作和分工,但是狮子群体就存在合作分工。狮子群体的合作和分工是很原始的分工合作——大家共同捕猎一种食品。这种级别的分工合作后表现出一定的共享性——因为大家只能享受同一种东西。
但是人类消费的品种多得多,群体一部分人种粮食,另一部分人种玉米,这样两部分人如果欲望单一,都可以生存,但是人的欲望偏偏不单一,希望吃一半大米,也吃一半玉米,于是两个小群体间就得交换。当然那你阁下会说两个小群体可以都将食物那回大群体中,然后一起共享。也许原始部落的确存在这个现象,但是如果两个小群体的劳动必须相聚很远很远,n年难见一次面呢?怎么将食物拿回去一起共享?比如食盐。随着阁下关注的消费的物品品种不断增加,阁下就会发现共享式消费不可能保证人们消费的物品品种无限增加。
交换更重要的作用远远超出经济学看到的。我认为交换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使不同人类群体结成一个更大的群体,分工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展开,从而大大增强人类对抗自然地能力。显然一般动物群体间由于奉行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则,所以它们不能结成更大的群体,都诚服于人类。
斯密认为的交换提高效率,仅仅是从消费物品的数量上看问题。的确,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希望多吃一点大米,但是人们毕竟对一种物品的需求是有限的。显然同种物品间的交换意义不大,等于脱裤子放屁。我还是认为交换提高效率只是交换的意外收获,而非交换的动因。如果吃大米的不想吃玉米,则肯定不会有交换。至于马克思说交换在于生产有剩余,就只当是一个笑话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