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1934 发表于 2012-4-14 15:39 
斯密是对的,是交换导致了分工,分工只是促进了交换。你打鱼,他打猎,有一天因为某个原因,他们交换了,发 ...
赞同。
人的交换行为,是自古具有的“天性”,也是人的社会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至今这种“痕迹”仍然存在于人群之中,特别是在初谙人事的小“伙伴”之间。马克思曾对他女儿戏言,“人所具有,我应具有”,其实,这也表达了一种人的交换意识。交换包括交流、交易、交换、结交和交往。“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在人类原始社会,这种交换行为就普遍存在;2010年中国罗布泊考古重大发现《小河谷母系部落墓葬群》,发现公元前5000-6000年其母系首领的耳环就是一对儿金饰品。哪里来的?一定是通过交换得来的。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玉器,玉件的制造工艺十分复杂,渊源久远。
例如,内蒙古境内赤峰市郊的红山,曾发掘出大量玉器。经研究认定,红山文化遗址,距今5000-6000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
再例如,中原文化的代表——龙山文化遗址(山东、河南、陕西一带)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公元前4350─3950年。玉器种类有玉锛、玉铲和玉环等。
再例如,发源于在甘肃、青海两省境内的齐家文化遗址,距今3000-2000年左右,在玉器的切割、雕琢打磨和抛光上,更加精细。
中国境内的这些不同地域的不同部落之间,对于玉器的制造和文化审美,通过玉器的交流和鉴别,它们之间有着一种中华民族对玉器渊源的崇敬、传承和延续。
比较起“分工”,交换行为与人类社会是同时存在的,所以,它似乎应更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