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下调对中国经常项目盈余的预期,这将有助于缓和近年来一些学者或ZF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此前,有关人民币汇率低估的一大理由便是,中国经常项目持续保持大量盈余。
据《华尔街日报》4月11日援引IMF内部人士的话称,IMF将在4月17日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大幅下调中国的长期经常项目盈余预期。有可能将中国长期经常项目盈余对GDP7%的预期占比下调至5%左右。
此份《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还将会发布全球其它主要经济体2017年之前的经常项目余额预期。这些预期可能成为评价一国货币被低估还是高估的依据。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IMF原来的预期是有错误、有偏差的,缘于它对中国经济的不理解,因此必然要下调。IMF原来认为中国的进口会大幅下降,由此会出现经常贸易盈余的剧增,但现实是中国的经常贸易盈余并没有其预期的那样大。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中国进出口贸易已由2月的逆差额315亿美元转至略有顺差,为53.5亿美元,但一季度累计实现贸易顺差6.7亿美元。
2011年,中国经常项目盈余与GDP之比仅为2.8%,处在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内。根据二十国集团(G20)提出的参考性指南,经常项目收支余额与GDP之比应在4%以内。
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近期在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的贸易平衡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今年前两个月还出现了逆差。这也说明从贸易上看,人民币基本上处于一个均衡区间。今后人民币汇率应该双向浮动,升值还是贬值,要看市场买卖的供求情况。
对未来几年中国经常项目余额与GDP之比,张斌认为,这一预测非常困难。如果继续坚持现在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一系列的改革,这个占比很可能继续维持在较低的位置。
“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经常项目余额在一段时期内不会出现逆差,这依然会对人民币升值构成压力。”张斌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