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575 1
2012-04-16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之后,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马太效应“,表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情形。


       虽然,圣经原文的故事,更侧重与”资源(钱)“的重要性,以及”资源“背后的心态(创新,开放)”,但是其所反映的普遍问题值得中国企业深思。就像是两个人遇到熊的故事,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中,我只要比你跑的快一点,我就是那个可以生存进而发展的。“我只要比你快一点”的心态使得中国企业走上了“先做大,再做强”的疲于奔命的发展轨迹。为了跑的快一点,而大肆进行扩张;而了不被别人赶上,而在追求“体量优势”的道路上无力刹车。幸运的,趁势而上,笑傲群雄;但是大多的不幸者,都因为刹车失灵,躲过了熊的追赶,却跌进了侧边的悬崖。


       (1)战略方向:因为我们在高速奔跑(企业做大)的时候,往往遇路开路(战略随意性),忽视了方向的重要性(战略);

       (2)管理体制:我们因为害怕背后的追赶(竞争对手和熊),而疲于奔命,不晓得换双新鞋(新的体制,新的创新,新的管理),也许会跑的更快;

       (3)融资运作:我们往往在生死的关头向别人求救(资金融资,兼并收购),却不晓得分辨援手背后的面孔(对赌协议),直到后来才发现,我们逃离了奔跑的困境(发展困境),却陷入了新的困境(资本的困境),而在新的困境里,我们连怎么跑都不清楚;

       (4)政企关系:我们在奔跑的时候,会像滥俗的电影桥段一样,躲到路边人的家里(ZF),追求暂时的庇护(体制保障),甚至日久生情,互送秋波(权钱交易),却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会被赶出来,出来的时候,我们发现,长期沉迷于性爱,肝肾衰竭,再也跑不过别人了。



       任何一个事物的成长都有两条可能的发展路径:一是先做大,再做强;二是先做强,再做大。中国社会的“乌龟沼泽地”式的商业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只能以“做大而后做强“的方式存在。没有体量的优势,永远得不到必要的关注、政策的支持、融资的便利性和整个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即便你拥有扎实的内功。



       2. 京东商城:高速开往悬崖的列车

       在《吴晓波》所著的《大败局》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诸多的企业因为”先做大,再做强“的逻辑而”昙花一现“的企业。在山东大学读书之时,山大北路的”三株口服液“总是让我感叹唏嘘。吴炳新的作战指挥所,最终租给了汉庭,成了快捷酒店。我特意在回济南的时候住过一宿,感受吴炳新当年的意气勃发。太多的企业,在高速发展的时候时候,让我们眩晕,在急剧坠落的时候,让我们唏嘘。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却看到一个一个的企业重新走上了相同的轨迹。2011年闹的沸沸扬扬的”一茶一座”上市游戏,就是典型的代表。



       我今天要谈的是”京东商城“,在具体分析之前,先给出结论:京东,若不调整,三年内衰落,五年内消失。

       (1)理念偏差:先天不足,脑子有病,奔跑自有局限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做过一些分析。在2011年,当淘宝商城发生动乱的时候,其他电子商务的表态,反映了他们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在京东的理解中,这是打破淘宝对电子商务垄断的好机会,由此趁机依据“平台”优势,招揽中小商家进入,开拓POP相关业务。此时,马云虽然就社会舆论“忍”“忍”“忍”,但背后应该是窃笑的吧,京东对电子商务的理解至少落后淘宝五年。在“万物联网”和“云计算”科技革命汹涌而来之前,京东庞大的管理体系和既有的业务模式,将使其战略调整难上加难。

       (2)战略随意:慌不择路,大而不当,前路却是悬崖

        京东商城从3C产品起家,进而借淘宝危机,谋求“大商城”概念。但是这一步棋,却是极其的臭。第一,未来的需求层次,决定了任何产业都将逐渐细分和差异化,“大而全”的概念将在未来十年内失效,易讯商城的坚守倒是令人尊敬;第二,从受众客户来讲,得服装者得女人市场,京东在此方面的劣势,直接决定了其“大商城”战略的难以成行。无法获得女人市场和孩子市场,就不要浪费资源。

       (3)融资上市:踏上列车,自以为快,加速灭亡而已

        阿里巴巴退市,意欲何为?除了获得支付宝的产权,整合电子商业帝国之外,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产权私有化,进行战略调整。而京东的两轮融资和近期的上市传言,以及2011年《男人帮》和《非诚勿扰》中的轰炸式广告,极大的透露了京东的目的:上市圈钱。在马云调整“淘宝商城”的三步棋背后,京东的追求却只是五年前的淘宝而已。

       (4)组织结构:踢中肥硕,气喘吁吁,减肥减不下来

        虽然京东未曾公布,但我的猜测是,京东的组织结构在近半年发生了大的调整(从京东的物流流程上可以看的出这种变化)。之所以调整,原因在于2011年的疯狂扩张,所导致的管理问题。这反映了几个问题:一是扩张所导致的管理难度;二是管理人才的素质决定了京东必须增加管理层次,减少管理幅度;三是增加管理层次导致了信息传播和工作效率的极大降低,从物流配送速度的逐渐降低,我们已经看得出来;四是人才流失,复旦管院配送人员在近半年已经连续更换四次以上。人才流失除了成本上的增大以外,更重要的是激励机制出了问题。大肆扩张的过程,必然在内部管理有所疏忽。

       (5)物流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工,奔跑要穿耐克哦~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从马云和刘强东对物流的表态,这种差异也是巨大的。马云100亿建物流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的运营中。而刘强东的两次融资,更多的放到业务扩张、广告宣传上来了,而物流投资只有5个亿而已。巨大的资金差异,其影响会在几年之后凸显出来。

       (6)商业模式:老牛开车,旧瓶新酒,终跑不过未来

         关于零售的商业模式,比较典型的有国美、苏宁的“类金融模式”,百思买的“体验模式”和亚马逊的“电子商务模式”。国美、苏宁的“类金融”模式,正在逐渐消亡;而中国的商业环境由决定了百思买的模式不可行;淘宝的改革:私有化、战略调整、云计算等,都是为了发展未来的“亚马逊模式”。而京东所作的是,只是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类金融”模式,所以说京东的模式是零售模式发展的过渡模式,等新环境、新技术、新需求形成之后,京东也就只能是被别人“过”了然后拆了的桥了。


        留给京东的时间不多了,若真的上市,受制于业绩增长、股东权益的压力,必定在发展的道路上更快的冲向死亡。若不上市,还有机会。在此关键时刻,看刘强东的了。


          3. 结语

         在被熊追杀的过程中,企业做大就是要奔跑,企业做强就是要搏斗。跑的慢一点又如何呢?打的过就行。

         但是有几个企业有淘宝这样的好运呢?淘宝其实也是“先做大,再做强”,幸运的是,它在做大的过程中,后面没有熊。当有了熊的时候,淘宝已经有了“打的过”的本钱了。京东,就没有如此的幸运了。

         其实,企业很可怜,ZF的体制环境、融资环境,决定了如果企业的生存背后有一只熊的话,企业根本打不过。

         京东的发展,颠覆了国美苏宁,却又被颠覆,世界就是在这样颠覆于被颠覆的过程中前进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4-16 13:24:49
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个标题党 看见标题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