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度之名-为印度正名。
印度之名,印度在中国古代有两个称谓。一称身毒,大体是指那里是蛮荒,毒虫出没之地;二称天竺,大体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并普及之后,那里是西天极乐世界,如来佛祖居住之地,而冠以天名。到了近代,印度和中国一样受列强欺凌,被殖民数百年,域内之民流离失所,有的便被英国殖民者征召到中国的外国租界里担职门卫,而那些进出租界的假洋鬼子,便称其为‘阿三’,意思无外乎,自己是洋鬼子的真正奴才,主子是老大,自己就是可以被人使劲捏鼓的当中老二,他们不如自己,便谓之阿三,如此看来,却有阿Q之精神,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不过,看来,既然阿三已成印度小名,但以中国礼仪之邦,所以称印度为阿三者,实在是没有文化,中国人之称谓,除非长辈称幼时的小辈小名之外,其他人是不可以的,被视作严重的脸面侵犯,所以中国前驻印度大使说,国人蔑称印度为阿三,反而愈发显得自己没文化,也不利于两国人民的交往友谊,也为外交事业增加麻烦和困扰;另外,国人对日本称中国为支那而深恶痛绝,为何要称呼印度为阿三哪?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在南亚最大的国家只有一个名字—印度,以后便以此称之。
二、印度—大国雄心
中国为什么要做强国哪,因为我们幅员辽阔,世界第三;人口众多,世界第一;我们有灿烂的文化,五千年;我是联合国五常之一,……,更重要的我们曾经有汉唐盛世,也就是我们曾经阔过,所以我们不甘居人下,要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同样的道理,印度幅员也很辽阔(俄、加、中、美、巴、澳之后)世界第七;人口也众多,世界第二,如中国现有人口增长态势不会,十多年之后,将成世界第一人口国;文化也灿烂;……。所以,独立后的印度是有大国雄心的,但遭遇了挫折。独立后的印度曾经是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七十七国集团的主要成员,但在中印战争后,声名受挫。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成为五常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相比黯然失色。
但印度作为大国的基础还在,并不断加强。首先,尽管印度的对外开放比中国晚了十年,但在实行开放政策后,经济迅速增长,在软件和制药产业,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其次,国防建设上,在70年代第一次核爆后,现在已经拥有了核潜艇和航空母舰,尽管是租借或买来的,但实力不可小觑,另外,印度半岛三面环海,使得其水下核能力可以自由进出印度洋而不像中国那样会被岛链围堵。由于各种原因,印度成为美、日、欧、俄争相拉拢或扶持的对象,进一步增强了其成为世界大国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