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的黑洞到底有多深
今年一季度,财政收入近3万亿元,增长14.7%,增幅回落18.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万亿元,增长17.3%,增幅回落17.4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增速下滑幅度更大。不少地方政府纷纷表示,受部分经济指标增速下滑、政策性减收、价格涨幅回落和上年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我们再看两则之前发布的新闻:
1,新华网北京4月13日电(记者王宇、王培伟)记者13日从相关金融机构获悉,我国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已获准执行低于同类金融机构1个百分点上缴准备金率的政策优惠。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曾会同银监会制定了“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
2,今年以来,国土部以前所未有的的力度来清理小产权房。
3, 中新网4月19日电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涉农乱收费问题不断出现,向农民集资摊派现象有所抬头,惠农补贴发放中乱收代扣问题时有发生,部分领域农民负担增长较快。
上述的三则新闻都指向什么呢?还是回到审计署2010年6月27日发布的第35号审计结果公告吧。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债务率为70.45%。其中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由于偿债能力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截至2010年底,有22个市级政府和20个县级政府的借新还旧率超过20%。还有部分地区出现了逾期债务,有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过了10%。从偿债年度看, 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24.49%和17.17%,2013年至2015年到期偿还的分别占11.37%、9.28%和7.48%,2016年以后到期偿还的占30.21%。
社会各界对这一数据的真实性是抱有很大怀疑的,当然我们也无从知晓真实的数据到底是多少,不管公布的数据是多少,有关部门对这个问题应该还是心里有数的,我们只能从一些公开的信息去研究、推测,而这也是对每一个关心国事的公民最大的悲哀。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24.49%和17.17%,2011年在严格的房地产调控下,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却仍高达3.15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在这种情况下,偿还债务还是有一些保障的。但是从今年开始,房地产的调控还是没有看到放松的迹象,高速经济增长速度的时代也过去了,2012年是2012--2015年四年期间还债的的最高峰。今年的土地收入同样也会出现一定的下滑,在今年如何还债就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头痛事。
在目前的政治体系下,借新债还旧债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把问题留给后人,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是作为GDP官员的重要逻辑。但是借债也是需要银行有钱可借才行,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我国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已获准执行低于同类金融机构1个百分点上缴准备金率的政策优惠。允许县域银行扩大对地方政府的信贷规模,当然这个政策也有其他的目的,比如支持中小企业等,但是针对地方政府的目的还是很明确的,也就是说默认了新债抵旧债的做法,达到渡过眼下难关的目的。饮鸩止渴,虽然解渴了,但是毒性迟早有一天要发作的。
清理小产权房的目的是什么?从目前处理的几起案例来说,有部分小产权房被拆除了,但是全国性的政策还是没有出来。全国所有的小产权房就像这几起一样拆除,可能么?只是杀鸡给猴看的“立威”伎俩罢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全国性的政策还没有出来,就急着要处理一批事件的一个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如同以前的房改一样,补交土地出让金。成为正式的产权房。现在的存量小产权房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这些房都补交土地出让的话,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补充,可以有效的缓解债务压力。缓解房地产市场的暂时萎缩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造成的损失。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今年一季度非税收入4118亿元,同比增长53.3%。其中,地方非税收入3472亿元,同比增长50.1%,其中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上面我们说的新闻3,为了弥补财政亏空,企业日益萎缩,也只能是加大了对农民的掠夺。而这对粮食稳定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才导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这个文件。
所以,地方政府债务的黑洞到底有多深,虽然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是从目前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这个黑洞很深,很深。眼前的危机如果渡过了,2016年呢?谁在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