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再生产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构成生产商品的成本不断减少,商品的货币价值量在降低,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商品的货币价格是一路上涨的。
我们先从经济发达的国家看,在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的同时,商品价格不仅没有下降,而且上涨。从有关资料上显示,例如:美国、西德和英国工业劳动生产率,1970年同比1950年相比,分别增长81.0%、662.9%、187.1%、203.5和59.9%,而它们同一时间消费价格分别上涨63.9%、156.4%、156.4%、53.8%、122.2%。
为什么商品的货币价格变动趋势同商品货币价值变动趋势不会一致?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仅仅取决于它本身价值的变动,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商品流通及流通的速度;也就是说,生产出来的商品在市场中停留的时间长短与需求的关系起到很大的作用,它的真正秘密在于商品转变成货币这个过程,我们首先研究在社会再生产中增产的商品,不是增产的商品我们不研究。我们知道,而且也必须要知道,在发展商品经济过程中,社会生产的增产商品在转变成货币的时候,对于国家来讲,是人们完成一次对国家百分之百的贡献,这必须是人们承认的现实,因为人们得到的是无价观念纸币;但是,对于企业和个人却不是的,他有可能立即把新增收的货币拿到市场上购买它所需要的商品;也有可能把它库存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把它拿到市场上购买它所需要的商品;如果增收的货币进到了市场,那么,当然会引起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市场上的货币量已经增多,而增产的商品已被社会利用,既然是社会增产的商品,国家也不可能再把增发的货币回收。如果再收回,从理论上讲,社会上的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将无法进行,社会的生产将倒退到以货物交换货物的原始生产地步;所以我要说:货币来到世间的过程就是商品价格的上涨的过程,这就是商品价格的发展规律。
在发展商品经济过程中,商品的货币价格如同有生命的物质一样;它是运动的、生长的,人为的控制它生长,将会使它发育变异成为畸形。如果人们违背商品的货币价格发展规律,同样会严重影响社会再生产的发展。对于商品的货币价格,人们只有顺其自然,让它自由调节社会生产;而且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生产,每年都要进行提价保护或财政补贴;只要不是人为的囤积聚齐、哄抬物价,没有必要严加控制;只要沿着它的轨道前行,才能有利于社会再生产的发展。从辩证角度讲,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越快,在单位时间里,货币的通货膨胀率就越高,否则,社会的生产就得不到全速的生产,社会的生产力就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以上只属本人观点,望各位大师多多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