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再衰退的风险颇高,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银行业危机。
普华永道及金融创新研究中心最新发表的《银行业隐患2012》调查报告显示,经济再衰退的风险颇高,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银行业危机。此次调查访问了58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00位银行家、银行业监管者及观察家。他们将“宏观经济风险”列为银行业30个可能存在的风险之首。在中国,受访者认为信贷风险、宏观经济风险与流动性是银行业的三大风险因素。
普华永道中国银行业及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梁国威表示:“调查结果反映,环球银行业的经营状况挑战重重。很多不明朗因素及威胁正困扰着银行业。受访者对国内银行业的关注,除了国内的问题之外,还担心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经济问题所引发的潜在连锁效应。虽然国内银行的发展和西方国家的银行相比更加蓬勃,但国内银行仍然面对很多的潜在风险。银行家都担心ZF治理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挑战,以至宏观经济不明朗,对资产素质的影响。”由上述因素产生的信贷风险可能会对流动性带来挑战,影响经济增长步伐。
今年受访者对银行业前景的忧虑,是这项调查开展13年以来最高的。忧虑的主要原因就是欧元区的危机。欧元一旦崩溃所造成的震荡,将不单只殃及欧洲银行,还会影响到世界其他主要地区的银行业。事实上,很多受访者都预计将有更多银行倒闭和被国有化。

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受访者更多关注的是风险管理的质量。受访者忧虑的是现存的风险管理系统和信息科技支持的水平,可能不足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中国银行家也在担忧银行规模的日益扩大及愈趋复杂,以及对科技更多的依赖。利率走势也是中国银行家关注的重点之一,特别是当利率进一步自由化的时候。
虽然中国受访者对资本限制所构成风险的意识有所增加,但对比外国同业,他们感觉这方面的紧迫性尚比较低。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服务业合伙人何淑贞表示:“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和危机期间所进行的架构及法规上的变革,为今后中国银行体系的抵御能力、稳定性及增长带来了很重要的贡献。国内银行已认识到这一点,没有像外国同业一样,将未来监管上的改革视做一种负担。”
此次《银行业隐患》调查首次发现新兴市场的风险前景好于发达地区。虽然亚洲、拉丁美洲、美洲、非洲及远东地区的受访者对全球银行业的潜在震荡感到无奈,但由于区内的增长较为强劲,他们较北美及欧洲的受访者对前景更正面。
总的来说,整体银行业的盈利预期正发生根本性转变。更高的资本要求、更严格的监管及合规成本,银行业的经营障碍、取得稳定资金涉及更高成本、政治压力迫使价格下调,这些因素都对银行盈利造成冲击,而这些冲击仍会维持一段时间。
作者: 张杰  来源: 《新金融世界》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