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事件持续发酵,药品安全监管问题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了解到,虽然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经对胶囊中的重金属铬含量有了明确规定,但由于胶囊属于药品包装,与药品相比,一直是监管的薄弱环节。受访的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多指出,正是药品包装领域的混乱催生了“毒胶囊”。
“毒胶囊”在拷问制药企业道德底线的同时,也在推动这一行业的变革,原先大量使用工业明胶混淆药用明胶的企业面临查处、出局的命运,正规企业有望做大做强。但业内人士也指出,由于胶囊产业上游的明胶产业极不规范,受产能短缺和暴利诱惑将始终是下游各行业的安全隐患。
药品包装漏洞大
在医药领域,以明胶为原料的胶囊被归为药品包装产品,而非真正的药品,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其有明确的规范,但在实际中并未被严格执行。下游企业为了生产,只能对原料来源放松要求,加上监管的不力,基本上对一些明胶生产厂家寻找廉价的替代品的做法“视而不见”。
“毒胶囊”事件之所以在制药行业产生巨大反响,是因为胶囊在行业中应用广泛。罗时璋表示,制药企业95%都会用到胶囊,因此所有制药企业几乎同时成为消费者怀疑的对象。
针对明胶事件会对医药包装板块带来两方面的影响,首先明胶医药包装板块企业在股市的股价将被推高;其次随着明胶生产日趋正规化、规模化,后续医疗改革机制的逐步推行,医药包装板块长期仍会被看好。现在对于这个行业来说,整合是个时机,也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http://www.ocn.com.cn/free/201204/dujiaonang2811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