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1656 2
2012-04-28
  “毒胶囊”事件持续发酵,药品安全监管问题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了解到,虽然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经对胶囊中的重金属铬含量有了明确规定,但由于胶囊属于药品包装,与药品相比,一直是监管的薄弱环节。受访的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多指出,正是药品包装领域的混乱催生了“毒胶囊”。
  “毒胶囊”在拷问制药企业道德底线的同时,也在推动这一行业的变革,原先大量使用工业明胶混淆药用明胶的企业面临查处、出局的命运,正规企业有望做大做强。但业内人士也指出,由于胶囊产业上游的明胶产业极不规范,受产能短缺和暴利诱惑将始终是下游各行业的安全隐患。
药品包装漏洞大
     在医药领域,以明胶为原料的胶囊被归为药品包装产品,而非真正的药品,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其有明确的规范,但在实际中并未被严格执行。下游企业为了生产,只能对原料来源放松要求,加上监管的不力,基本上对一些明胶生产厂家寻找廉价的替代品的做法“视而不见”。
    “毒胶囊”事件之所以在制药行业产生巨大反响,是因为胶囊在行业中应用广泛。罗时璋表示,制药企业95%都会用到胶囊,因此所有制药企业几乎同时成为消费者怀疑的对象。
     针对明胶事件会对医药包装板块带来两方面的影响,首先明胶医药包装板块企业在股市的股价将被推高;其次随着明胶生产日趋正规化、规模化,后续医疗改革机制的逐步推行,医药包装板块长期仍会被看好。现在对于这个行业来说,整合是个时机,也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http://www.ocn.com.cn/free/201204/dujiaonang281129.s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4-28 15:35:23
有一定道理,赞助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28 15:56:07
有道理,不过要看国家管控政策的持续性与否。如果只是简单的搞一阵,后边正规企业不是还要亏损吗?要知道毕竟毒胶囊在2004年就已知道,不过现在才报出来而已。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法的严厉程度直接决定正规企业的盈利状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